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兽医公共卫生学【1013】机考答案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兽医公共卫生学【1013】机考答案
4 保护好水源 防止动物的分泌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集中式供水以及使用井水、河水地区的水缸消毒,防止动物源性疫病通过水传播给人类。
5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新发动物源性疫病中病毒性、细菌性疫病多见。病毒性疫病在近年来,无论是发生的频率还是影响范围都是十分突出的,如AIV/ADS、SARS、AIV等等,而且这些病毒性疫病中, 病毒性病毒又占相当大的比例;与现实中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不无关系,减少滥用抗生素,有利于生态平衡。
衣原体病:如鹦鹉热;立克次体病:如Q热;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真菌病:如念珠菌病、皮肤真菌病、曲霉菌病等;寄生虫病:如原虫病(弓形虫病)、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等。
(2)按病原体储存宿主的性质分类:以动物为主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储存宿主主要是动物,通常在动物之间传播,偶尔感染人类。人感染后往往成为病原体传播的生物学终端,失去继续传播的机会。如棘球蚴病、旋毛虫病、马脑炎等。
真性人兽共患病:类疾病必须以动物和人分别作为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或终末宿主,缺一不可,又称真性周生性人兽共患病。如猪带绦虫病及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及牛囊尾蚴病等。
(3)按病原体的生活史分类
直接人兽共患病:指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通过媒介物或媒介昆虫机械性传递)而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本身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增殖,也没有经过必要的发育阶段。主要感染途径是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这类人兽共患病主要包括全部细菌病,大部分病毒病,部分原虫病,少部分线虫病等。如狂犬病、炭疽、结核病、布鲁菌病、钧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
3.动物防疫的基本技术?
答:
动物防疫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发动全社会力量,依照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科学规律,对动物从引种、饲养、经营、销售、运输、屠宰到动物产品加工、经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实施预防、控制、扑灭和检疫措施,保障动物健康及其产品安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一)动物疫病的预防。主要是指对动物采取免疫接种、驱虫、药浴、疫病监测和对动物饲养场所实施环境安全型畜禽舍改造以及采取消毒、生物安全控制、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性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动物医学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兽医公共卫生学【1013】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简述题(选作2题,12.5分/题,共25分)
1.人兽共患病的分类及主要代表?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兽医公共卫生学?
4.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一、论述题(选作3题,25分/题,共75分,)
1.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及卫生学意义?
2.人兽共患病的一般防治措施?
3.动物防疫的基本技术?
4.食源性感染的主要特征?
5.炭疽病的检疫要点及检疫后处理措施?
一、简述题
1.人兽共患病的分类及主要代表?
答:
(1)按病原体的种类分类:病毒病:接触性传染的病毒病、虫媒性传染的病毒病、朊病毒病等;细菌病:革兰氏阴性细菌病、革兰氏阳性细菌病、放线菌目细菌病、螺旋体病等
媒介性(中介性)人兽共患病:指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人兽共患病。无脊推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在其体内完成必要的发育阶段或增殖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传播给另一易感脊椎动物,病原体在其体内继续发育,完成其整个发育过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利什曼原虫病等。
以人为主的(人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储存宿主是人,通常在人间传播,偶尔感染动物。动物感染后往往成为病原体传播的生物学终端,失去继续传播的机会。如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结核病等。
人兽并重的(互源性)人兽共患病:人和动物都是其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在自然条件下,病原体可以在人间、动物间及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染,人和动物互为传染源。如炭疽、日本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腐生性(腐物性)人兽共患病:指病原体的生活史需要至少有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和一种非动物性滋生物或基质(有机腐物、土壤、植物等)才能完成感染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在非动物基质上繁殖或进行一定阶段的发育,然后才能传染给脊椎动物宿生。如肝片吸虫病、钩虫病等。
3.兽医公共卫生学?
答:
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和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兽共患病、动物食品安全性、实验动物比较医学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论述题
1.动物性食品生物性污染的评价指标及卫生学意义?
答:
1细菌菌相:指动物性食品受污染后,存在于食品中的细菌的种类及相对的数量。(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为:优势菌群)意义:反应食品污染程度,对食品预估。
⑵细菌总数:把食品进行处理后,对细菌进行计数,包括活菌和尚未消失的死菌。单位(个/g,个/ml,个/cm⒉)。菌落总数:在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完后,使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菌必须而只能生成一个肉眼可见菌落。意义:反应食品污染程度,食品还可贮存时间。
周生性(循环性)人兽共患病:指病原体为完成其生活史需要有两种或多种脊椎动物宿主,但不需要无脊椎动物参与的人兽共患病。其中又分为真性和非真性两种,前者病原体的生活史必须有人类的参与才能完成,如猪带绦虫病(人)和牛带绦虫病(人)及其囊尾蚴病(猪、牛、人);后者病原体的生活史不一定有人类的参与也能完成,人类的参与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棘球绦虫病(犬、狼等)及其棘球蚴病(羊、牛、骆驼等为主,人偶尔感染)。
2 家养禽畜的防护 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迁移与迁徙地区,不破坏自然环境,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不抓捕野生动物;外出旅游,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
3 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宰杀、不加工、不销售、不食用病(死)动物。 购买经过正规屠宰检验程序的肉类,皮肤有伤口者应避免接触生肉类或动物,处理生肉后要洗手,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而且肉制品一定要煮熟才能食用,一旦怀疑患病后要及时就医。
⑶大肠菌群数大芽孢Gˉ杆菌。
⑷致病菌(5)寄生虫
2.人兽共患病的一般防治措施?
答:
1 保护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迁移与迁徙地区,不破坏自然环境,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不抓捕野生动物;外出旅游,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