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1 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科学,其基本的 思想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异性,将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等层面来理解地表,其重 要方法是区域比较法[1]。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目标,研究区域性是区域地理学的最终任务, 区域差异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有一批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来研究中国区域差 异,比如,1985 年竺可桢、黄秉维等的“3 个自然大区 7 个自然地区和 33 个自然区的划分”[2], 1987 年濮静娟、朱晔的“18 气候区 22 气候亚区的划分”[3],1985 年周进步的“9 旅游区划分”, 1988 年郭来喜的“9 旅游带 29 旅游省 149 基本旅游区的划分”,2004 年杨载田的“8 旅游大区 32 旅游省若干地方性旅游区划分”,1991 年陈传康的“7 旅游文化区划分”,1990 年孙大文、吴 必虎的“10 大中国旅游景观—经济区区划”等 。 [4] 而文化无疑是区域差异性的一个重要表 征。实际上,关于文化区划的研究与讨论也一直在进行,并取得了很多成绩[5]。但由于文化 区组成因子的多样性和因子层面的多重性等原因,一直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 区划分标准。
149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理学报
65 卷
集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于一体的地域单元,保存有区划单元的各种典型特征,它能够提供对 区域的典型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的全面认识,是聚落景观特征的概括,又可作为划分各级区 划单位的标志之一。 2.3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的基本原则
综合考虑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和区划的基本要求,在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进行区 划研究时,重点考虑以下基本原则:① 环境制约性原则。任何聚落文化景观区首先会打上 的地理环境的深深烙印,因为聚落的形成往往首先适应的是地理环境,以至南方与北方、东 部与西部的聚落景观会明显不同。② 文化主导性原则。不同区域的地方文化往往存在较 大的差异性,中原文化的厚重规整,南方文化的灵活多样,西部文化的粗犷独特,都对区域聚 落经管产生明显影响。③ 地域完整性原则。首先,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发展和开发利用, 因受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二,各个传统聚落景观 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综合体单元,都是独具一格的客观存在的景观区,在区划时应保持地 域完整性;其三,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的文化部门、经济部 门和管理单位,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条件下,应当尽量考虑保持原行政区划的区域完 整性。④ 相对一致性原则。传统聚落景观在地域空间上虽千差万别,但在某一范围内总可 分出若干相似程度较大而差异较小的区域合并为一个景观区,以示与其他景观区的差别,相 对一致性原则包括文化相对一致性、聚落形态相对一致性和自然地理环境相对一致性。⑤ 面的覆盖性原则。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应同自然地理区划和经济区划一样,在地域上应该是 连续的、完整的。各级景观区应覆盖全国,避免出现遗漏和重叠现象。⑥ 层次性原则。为 使传统聚落景观分区既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价值,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划分标 准。这样根据行政区划完整性、文化分异性、地域临近性、资源近似性和管理规划的方便性, 可以大致地将全国的传统聚落景观按层次划分为若干个景观大区、景观区和景观亚区,从而 使有些省、市、区聚落的地域归属问题迎刃而解。⑦ 综合性原则。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实质 上是自然地理各要素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经过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其区划就应综合分析自 然和人文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组合结构,以进行合理分类,划分区域;同时,传统聚落保护与 景观塑造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整体效益又是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因 此,也要求景观区划既综合考虑历史基础、发展现状和长远目标,又要综合考虑景观类型、组 合及其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 2.4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的方法
收稿日期:2010-01-09; 修订日期:2010-1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77105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8BAJ08B18-01);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2010
年重大招标项目; 湖南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建设学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71050;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No.2008BAJ08B18-01; Project of Hunan Province, Major Bid Item Projects of National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Province; Key Constructive Disciplines Projects of Human Geography in Hunan Provi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Projects of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 in Hunan Province] 作者简介:刘沛林 (1963-), 男, 教授,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4348M), 主要从 事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景观规划及人居环境学的研究与教学。E-mail: liu_peilin@
第 65 卷 第 12 期 2010 年 12 月
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ol.65, No.12 Dec., 2010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刘沛林 ,1,2 刘春腊3, 邓运员1, 申秀英1, 李伯华1, 胡 最1
(1.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 421008;2.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79;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1496-1506 页
12 期
刘沛林 等: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1497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3 种形式[8]。而形式文化区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积淀 形成的特征文化区。司徒尚纪关于广东文化区的研究[9]、李孝聪关于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分区 的研究[10],赵世瑜、周尚意的对中国乡村和城市聚落的 9 种基本形式的划分和对汉文化圈的 5 种文化亚区的划分[11]等,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关于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划研究就是 一种特征文化区的个案研究。比如,申秀英、刘沛林等认为,聚落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研究 的最有效的切入点,并以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景观“意象”的内部相似性为 前提,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作为景观区域划分的主导性原则,将南方传统聚落初步划分为 8 个 基本景观区域和 40 个景观亚区。8 个聚落景观区为:I 江浙水乡聚落景观区;II 皖赣徽商聚 落景观区;III 闽粤赣边客家聚落景观区;IV 浙南闽台沿海丘陵聚落景观区;V 岭南广府聚落 景观区;VI 湘鄂赣平原山地聚落景观区;VII 云贵高原及桂西北多民族聚落景观区;VIII 四川 盆地及周边巴蜀聚落景观区[12]。
关于聚落景观区域的划分,本文借助了地理学有关区划的一些基本方法。从地理学的 区划类型来讲,最常见的有自然地理区划、综合自然区划、土地区划、农业区划、行政区划、经 济区划等。从区划的原则来讲,有文化主导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面的覆 盖性和区的不连续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景观同一性原则等。从区划的方法来 讲,有类型制图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子法、多因 子综合法[17]等。总体而言,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地方文化、建筑材质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是,在划分聚落景观区时,地理环境并不是最直接的景观“识别”因子, 它必须通过建筑景观或聚落景观来表达并建立相应的景观“意象”(image),所以,在本区划 中,景观识别的直接因子是景观特征而不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只是聚落景观背后影响景 观形成的主导因子,是不可忽视的内在要素,就像地方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也是一种内在 的要素。其间的因果关系应区别清楚。与此同时,聚落景观区划的最重要原则是相对一致 性原则。因为在一个聚落景观区域中,不可能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聚落,只能在多数聚落中, 寻找共同拥有的特性。这种一个区域所拥有的主体特性,必须是其他相邻区域所缺少的。 所以,聚落景观的相对一致性,是划分聚落景观区域的重要原则,它渗透于环境制约性、文化 主导性、地域完整性等原则之中。主导因子法、多因子综合法、地理相关分析法是本区划的
文化区的划分往往是文化地理研究的归宿,但划分文化区又是相当困难的工作[6]。那 么,地理学研究到底如何把握区域特征,李旭旦先生的提示很有启发。他认为,“区域化必须 以景象作为基础,每一个社区都有它的特具景象,一种和它的邻区稍稍不同的标记……”[7]。 这些“不同的标记”,正是划分聚落景观区的主要依据。在文化地理界,通常把文化区划分为
摘要:传统聚落景观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文化景观区划研究的重要课 题之一。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一致性、典型性和 协调性等特点,本方案以传统聚落景观“意象”(Image) 的内部相似性为前提,以相对一致性原则 作为景观区域划分的主导性原则,综合考虑其他原则,如环境制约性原则、文化主导性原则、地 域完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面的覆盖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等,将全国聚落景 观初步划分为 3 个大尺度的景观大区、14 个景观区和 76 个景观亚区。以往关于文化区的识别, 主要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的;关于传统聚落景观区的识别,主要是从景观基因的角度进行 的。区域景观基因成为判断传统聚落景观区的核心要素。通常情况下,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判 别,可以重点从心理要素、生态要素、美学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时序要素等 6 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聚落景观;区划;基因识别;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