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殊情况下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
2. 审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 穿行测试是在某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若干笔通过会计系统的交易进行测试,以验证了解到制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目的在于防止底稿中对内控描述的出现误差。
4.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1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CBADC BBDCD A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ABCD ABCD AC BCD BC
三、判断说明题(每题3分,共9分)
1. 正确(1分)。
风险评估程序主要是通过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含了解内部控制),评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审计的方向,为设计实质性程序提供依据。
但要实现审计的目标,还必须实施实质性程序,收集审计证据。
因此风险评估程序本身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2分)。
2. 错误(1分)。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认为存在重大疑虑,应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予以强调,强调事项段不改变原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
而说明段是发表其他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之前对相关内容的说明,与审计意见是因果关系(2分)。
3. 错误(1分)。
计划审计时,计划一经批准必须执行,
但审计计划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因为计划也会存在先天不足,计划必须符合实际的需要(2分)。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计划审计工作基本步骤包括:进行初步的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2. 分析程序指CPA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的评价。
运用的情形及其目的是: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必须使用),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用作实质性程序(可选择),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效率;用作对报表的总体复核(必须使用),以确定审计后财表整体是否与其了解的一致,以及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
3. 注册会计师应对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有: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与委托人签定业务约定书,审慎选择被审单位,深入了解被审单位业务,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聘请法律顾问。
4.答:(1)是以账簿记录为起点。
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查至记账凭证,检查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目的是证实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有无多记收入。
(2)是以销售发票为起点。
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票存根查至发运凭证与账簿记录,目的是确定已开具发票的货物是否已发货并于同一会计期间确认收入,有无漏记收入现象。
(3)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
从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查至发票开具情况与账簿记录,目的是确定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防止少计收入。
六、业务题(共21分)
1. 答案:(11分)库存现金盘点情况表
被审计单位:2008年6月3日
(2)在清查现金中发现以下问题:
①现金帐实不符。
短缺135.20元,应查明原因
②白条低库。
出纳员应负责及时收回交库
③工作拖拉,不及时入帐,应加强管理
④库存现金超出限额,应及时解送银行
2. 答案:(1)重要性水平为500万元。
(5分)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数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