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学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错误(上)

2016学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03正确使用标点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错误(上)

主标题: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错误副标题:明确标点符号分类及用法,这些是基础哟!关键词:标点符号,用法,错误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标点符号的分类1.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2.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3.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号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一)常见用法:1.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1.2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二)常见错误:1.3 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例如: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1.4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例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1.5 含有疑问词,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陈述句,句末误用问号。

例如:我们要正确回答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他们的青春、生命、幸福、欢乐根植在什么地方?(三)句号使用小提示:1.6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

”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

例如: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He loves sports.1.7 科技文献有时涉及大量公式,为避免中文句号“。

”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也可以采用西文句号“.”。

例如:⑴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 = I2RT. ⑵计算所得的结果是48%.1.8 “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

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1.9 位置禁则:句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问号问号的常见形式是“?”(一)常见用法:2.1虽然有“谁”“什么”“怎么”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能用问号。

例如: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例如:a)你见过金丝猴吗?b)他叫什么名字?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例如: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二)常见错误:2.4非疑问句用了问号。

例如: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用逗号,)2.5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例如: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问号应放句后)2.6选择关系的复句,有两个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第一个问句用逗号,不用问号例如:是减少试题数量呢?还是延长考试时间呢?这是摆在我们面临的问题。

(应把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三)问号使用小提示:2.7 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

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

例如: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2.8 选择问句如果选择项比较短,选择项之间也可以不用逗号。

例如:会议是上午还是下午?2.9 选择问句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可以在每个选择项后都用问号。

例如: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2.10 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

例如:明天放假吗,张老师?2.11 位置禁则: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 .叹号叹号的形式为“!”。

(一)常见用法:3.1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如: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3.2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a)你给我出去!b)停止射击!3.3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3.4 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

例如: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二)常见错误:3.5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只在后面一个叹词后用叹号。

例如:“啊!啊!”李大妈惊叫起来,慌忙之中跳到了村子中间的池塘里。

3.6叹句、祈使句的谓语前置时,叹号要放在末尾。

例如:鼓动吧!风。

咆哮吧!雷。

闪耀吧!电。

(应把感叹号改为逗号,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逗号)(三)叹号使用小提示:3.7 在表示极其强烈的感叹时,可以使用“!!”及“!!!”这样的叹号叠用形式。

但是请注意:a)要得体,不要滥用。

b)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

例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她要揭露!要控诉!!要以死作最后的抗争!!!3.8 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

但是请注意:(1)要得体,不要滥用。

(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

例如:“什么?”男人强烈抗议道,“你以为我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3.9 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

例如周朴园: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像上面问号和叹号并用的形式,因为问多于叹,所以建议采用“?!”式,而不采用“!?”式。

3.10位置禁则:叹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4.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一)常见用法:4.1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2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3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二)常见错误:4.5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例如: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之间用顿号即可)4.6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例如: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4.7 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例如: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完整的直接引用前应该用冒号,句号在引号内)4.8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例如: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三)逗号使用小提示4.9 “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

4.10 位置禁则:逗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顿号顿号的形式为“、”(一)常见用法:5.1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或词组之间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5.2“第一”后不用顿号,用逗号;阿拉伯数字序号后不用顿号,用右下圆点或圆括号或加圆圈——层级递降,不能重迭使用标号和点号。

5.3非概数的相邻数字间用顿号。

例如:我任教高三年级十一、二班的时候,他是十一班的学习委员。

5.4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了分清层次,有的用顿号的地方可以提升为逗号。

例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二)常见错误:5.5在同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子企业、近年来不可一世的软件巨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上例中的顿号应改为破折号)5.6分句之间用了顿号。

例如: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分句用逗号;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

)5.7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了顿号。

例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上海、沪剧、安徽是三个层次,不同层次间应该用逗号)5.8非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例如: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了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字。

(在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或、和、及、与”等,都不能用顿号。

可删去,或用逗号)5.9表示概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

例如: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删去顿号)(三)顿号使用小提示:5.10 并列的引语、并列的书名、并列的括号,中间使用顿号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但作为一种技术处理,也可以不点顿号。

因为引号、书名号和括号在视觉上有分隔作用,可以避免“满纸黑瓜子(顿号)”。

例如:a)在这个句子里,“伟大”“光荣”“正确”都是形容词。

b)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c)总复习题中(5)(6)(7)三道题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d) “一”“二”“三”和“甲”“乙”“丙”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顿号。

e)位置禁则:顿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6.分号分号的形式为“;”。

(一)常见用法:6.1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6.2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6.3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二)常见错误:6.4未搞清前后关系。

例如: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是总结前文,分号改冒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