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与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与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与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居住区的绿化观赏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

本文分析总结居住区植物配置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并指出生态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植物配置是未来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配置;问题;对策
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满足人们观赏需要,更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居住区绿化还存在着植物配置模式化、品种单一、雷同的现象,急需更新植物配置的理论,新造景艺术手法。

1、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的意义和作用
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应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的奇特性为主题理念,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因此,居住区绿化对改善小区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而居住区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2、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
2.1规划原则
植物配置应引入规划的思想,其过程分为三步:首先是“大配置”,结合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和自然地理特征,选择一批具有地带特性,
适合区域环境的植物为基调树种。

其次是“小配置”,结合功能分区,在局部区域内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配置来实现小生境的景观平衡。

再次是“精配置”,即重要节点的处理,尤其是道路交叉处和视觉焦点处的小空间,通过植物配置形成一定的景观特色。

2.2地域性原则
任何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是一个地区人类历史和
自然历史演变的记录,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符号,应该被保护和尊重。

居住区设计应充分利用本地的生态环境,结合小区内的绿化景观,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现代的表现形式,结合园林美学,形成个性独特的小区环境[1]。

2.3因地制宜原则
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环境中有价值的资源,如水体、生物种类、地形地貌、景观等。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经引种成功的外地植物,丰富植物多样性。

2.4坚持生态原则
传统植物配置的绿化养护管理消耗财力、时间和人力。

依托生态技术建立的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养管费用。

2.5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应“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休闲的要求。

比如,大乔木位置要考虑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绿篱、草种的选择要考虑实际养护水平及成本,绿地、广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

3、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存在问题
3.1植物配置模式化,特色不够鲜明
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国际化思潮影响,较为成功的居住区园林设计被竞相效仿,导致居住区园林绿化模式化,充斥着大量文化符号的短命设计作品。

植物配置很多是名贵大树、常绿草坪点缀雕塑或是模纹花坛的运用,小区绿地植物的尺度、规格、色彩、材料、栽植形式等方面过于单一、雷同,乏善可陈。

园林设计可以借鉴,但应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条件的协调下取得好的效果。

没有实际调查,生搬硬套,往往适得其反,既达不到观赏效果,园林建设生命力也不强,经常需要改造,致成浪费。

3.2植物景观单一,树种的多样性不够
自然物种多样的形态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居住区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往往是单纯的草本、模纹色块或乔木孤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

树种也多为常用商品苗,缺乏物种的多样性,生态效益低下,也是许多看不见的生态问
题元凶。

如大量单纯林或单一树种集中栽植导致病虫害的蔓延,种内竞争加剧,生境恶化,生长停滞。

3.3植物功能单一
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

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只重视植物的观赏功能,而忽略其他功能。

3.4缺乏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
设计缺乏植物习性的了解,南种北植、阳种阴植,如杜英、深山含笑等种在江苏以北,冬季受冻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栽植不耐水淹的品种造成只生不长。

郁闭乔木林下栽植喜阳花灌木,造成花灌木开花不良且易生病。

绿篱采用生长及萌发性很强的火棘,稍不修剪就造成疯长而影响观瞻。

引入强竞争性的外来物种,如火炬树,造成群落中其他物种退化严重。

盐碱地土壤未经改良直接栽植,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3.5植物配置忽略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绿化在于能否给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人性居住空间。

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小品、园路、小型绿地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居民和自然的亲和性,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比如,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是否影响居民日常采光、通风、视线及安全问题。

绿篱、草种的品种选择要考虑实际养护水平及成本,绿地广场、道路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该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

模纹色块面积过大或不同植物色块线条过细,
造成养护修剪困难。

行道树为生长缓慢的小乔木或花灌木,夏季广场、道路及露天停车场缺乏阴凉。

4、对策
4.1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居住区绿化骨干树种应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树势强,对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栽植后恢复生长势较快,对于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

4.2 利用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进行配置
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

地形环境的多样性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抑扬顿挫之感。

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不仅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和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不耐涝植物。

4.3利用植物特性的多样性营造景观丰富度
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因此正确地选择树种、理想的配置将会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

一是在种植设计中应将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相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同时适当点缀时令花卉和草坪,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有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

二是居住区绿化应减少大草坪、花坛面积,把控常绿与落叶比例,以保持绿量。

三是植物配置时应体现四季有
景、三季有花,通过植物叶、花、果实、形及四季的变化来配置植物,丰富季相景观。

四是选择树种、树形、规格以及比例等等方面都应该要保持一定的变化,栽植前根据现场及苗木规格调整栽植间距、方位,师法自然,尽可能让景观产生自然和谐的韵律感。

既要保持景观差异,又要变化有度,切不可盲目配置,产生堆砌感。

4.4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辅助地表绿化
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利用立体空间,缓解居住区绿地不足的矛盾。

常见的几种垂直绿化类型及植物配置有:①墙面绿化:以廊架形式栽植攀援植物,遮挡呆板枯燥的铁大门。

围墙用植物做绿篱,或用建筑材料做成骨架,植物攀附其上。

铁艺围栏或古朴的混凝土栏杆,如用藤本植物美化,显得生气盎然,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屋顶绿化:利用花架、种植箱栽植攀援植物或浅根性矮灌木球,点缀以花卉,采用天然有机物作无土草毡,或利用极耐干旱、生长基质只需3厘米至5厘米厚的生命力极强的佛甲草、垂盆草,用作屋顶的平面绿化,营造一个舒适的屋顶花园。

5、结语
中央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吹响了建设生态时代的号角,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传统植物景观的内涵也已不再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在实际建设中应用先进的生态规划理念、科学的植物配置原则、艺术的手法建立稳定而富有生机活力的居住区
生态系统,同时开展广泛的生态知识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热,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居住区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郭淑芬.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梁姿云(1972-),女,园林工程师,从事园林工程管理及园林行业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