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制度实施细则
培训制度实施细则( 一)
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 结合公司培训制度, 特制定《培训制度实施细则( 一) 》( 以下简称本细则) , 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一、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进建议等, 均依本细则施行。
二、权责划分:
( 一) 、人力资源部部门权责
1、制定、修改全公司培训制度;
2、拟定、呈报全公司年度、季度培训计划;
3、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
4、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公司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5、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6、管理、控制培训费用;
7、管理公司内部讲师队伍;
8、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9、追踪考查培训效果;
( 二) 、各部门权责
1、呈报部门培训计划;
2、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的培训大纲;
3、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培训信息;
4、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
5、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 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 ( 三) 、员工的权力与义务
1、凡本公司员工, 均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权利。
2、员工有在结合岗位职责及个人兴趣的基础上向部门经理
或人力资源部提出合理的培训建议的义务。
三、培训管理:
( 一) 、总论
1、全公司培训规划、制度的订立与修改, 所有培训费用的预
算、审查与汇总呈报, 以及培训记录的登记与资料存档等
相关培训事宜, 以人事部门为主要权责单位, 各相关部门负
有提出改进意见和配合执行的权利与义务。
2、全公司的培训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等工作以人事
部门为主要权责单位, 并对全公司的培训执行情况负督导呈
报的责任。
各部门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 二) 、培训体系
公司培训制度中的培训内容( 岗位技能培训和基础知识培训) 可具体细化为以下三种具体的培训方式:
1、新员工入职培训
( 1) 培训对象: 所有新进人员;
( 2) 培训目的: 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顺利进入工作状况;
( 3) 培训形式: 以内部授课、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
( 4) 培训内容: 入职前培训和入职岗位培训两项科目:
A、入职前培训:
( 1) 公司简介( 包括公司发展史及企业文化, 各部门职能等) ;
( 2) 公司制度介绍;
( 3) 其它。
B、入职岗位培训:
( 1) 培训对象: 公司招收录用的新员工。
( 2) 培训目的: 使新员工按照任职岗位的要求, 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及工作流程。
( 3) 培训形式: ”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固定导师责任制形式。
( 4) 培训内容: 包括思想素质、企业文化的教育; 工作内容及流程; 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 及工作疑难的解决和指导等。
2、内部培训
( 1) 培训对象: 全员。
( 2) 培训目的: 依靠公司内部讲师力量, 最大效度的利用公司内部资源, 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在公司内形成互帮互助
的学习氛围, 并丰富员工的业余学习生活。
( 3) 培训形式: 在公司内部以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 4) 培训内容: 涉及公司技术类、市场类、生产类、管理类的
多个方面, 及员工感兴趣的业余知识、信息等。
3、外部培训
( 1) 培训对象: 全员。
( 2) 培训目的: 依靠外部专家力量, 提升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 以增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质
量, 提高工作效率。
( 3) 培训形式: 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 或请外部讲师在公司内部授课, 。
( 4) 培训内容: 可分为三类。
常规实用性培训——涉及专业技术知识、销售技巧等;
适合高层领导的培训( 管理培训) ——含企业战略性、发展
性、领导技能、管理
方法、经营理念等内容;
个人进修方面的培训( 员工自训) ——如MBA、专业技术认证( 职称认证) 等。
( 三) 、培训计划的拟订
1、结合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及发展计划, 由人事部门依据对内
部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 以及公司相关培训的政策、
财务预算等, 统筹各部门的需求, 于每年年初拟订年度培训
计划, 并呈报审核。
2、各部门应根据各自业务发展的需要, 确定部门培训需求计
划, 并反应给人事部门统筹规划。
3、人事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年度培训计划, 拟订季度计
划, 编制培训课程清单。
( 四) 、培训实施
1、新员工入职培训
A、入职前培训
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 在新员工接触岗位工作前开始培训。
B、入职岗位培训
实行导师制入职教育。
( 1) 此培训应自新员工入职培训结束之日起开始。
( 2) 岗位培训任务及其导师由部门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分配指定, 并提前确认。
( 3) 导师和实习生应共同参与订立试用期的工作目标、任务、结束时间及考核办法, 整理成文并交人事部门相
关人员归档。
( 4) 对于培训效果进行双向考核, 实习毕业生对导师的反馈意见, 由人事部门负责收集、测评和存档; 对毕业生的考核
评价可采用口试、笔试或实际操作考试等形式, 结合日常
工作报告的情况, 由导师及部门经理负责, 考核结果在人事
部门备案。
其中, 新员工的导师的指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1) 必须是技术和业务骨干, 有较丰富的本岗位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