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今天给大家带来分享的是张贵勇同时介绍一下这个讲座是小莉群转播过来的转载注明出处嘛哈哈张贵勇《中国教育报》社资深记者。
曾获教育部优秀新闻评选二等奖、中国产经好新闻评选二等奖、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一等奖等奖。
除了新闻人的身份,张贵勇同时还是一位9岁男孩的父亲。
在《真正的陪伴》一书中,他把自己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浓缩成教育九个关键词,给父母带来许多深入而生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启发和指导。
陪伴孩子大有讲究,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就像有人所说的,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
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曾是匆匆过客,从此刻开始,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幸福童年的守护者。
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大人有依赖感,如果父亲缺位,父爱缺位,对孩子的心理有很大影响。
而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经常是快乐的、阳光的。
我经常说我喜欢孩子阳光般的笑脸。
而只有在父母在一起,孩子才会更多地发自内心地笑出来。
我采访过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格雷戈里.史雷顿,他在《成就好爸爸》里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老的时候,不会后悔当初少加几天班,少挣多少钱,只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陪伴孩子。
我很感动一位老师的改变。
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为一名80后,常常感觉孩子就是突然闯进生活的第三者,把原有的生活节律完全打乱了,自己稀里糊涂地成了爸爸。
我常常限于迷茫和困惑之中,不知道当爸爸该做些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哄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更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引导孩子?我唯一懂得的是,女儿闹脾气哭得很凶时,塞给她一只手机,哭声戛然而止。
而他陪伴孩子之后,如此写道:专心陪伴孩子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恍如隔世,不知道是我在陪伴女儿,还是她在陪伴我,不知是我陪她度过童年时光,还是她在陪我弥补童年的缺憾。
我一位同事,孩子不到两岁时,因为夫妻二人工作都比较忙,就把孩子安排了全托,每周五接一次孩子,有时候太忙就隔上半个月再去接。
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但是,等到孩子长大后,最明显的感觉是孩子和自己不亲,总感觉有一条看不见的感情裂隙横在父母与孩子之间。
孩子不太听话,动辄吵架,等到孩子沉迷网络时,她感觉更加难以管教。
后来,这个孩子一度辍学。
孩子成长有个关键期。
0-3岁就是孩子的亲情建立关键期,这段时间父母多陪伴,乃至在整个童年时期多陪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程度、交流效果都会好很多。
其实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天下班后我都陪伴孩子,跟他一起玩。
我不太赞同让老人带孩子的行为。
至于有哪些弊病,相关的文章想必大家都看过。
一年级下学期一开学,小伙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
入队的第二天早晨,上学路上,和小伙聊起楼下毛毛养狗的事。
“爸爸,你觉得毛毛晚上和小狗一起睡,好吗?”“不太好吧。
因为那样不卫生。
”“毛毛说每天她都给小狗洗澡的。
”“即使那样,我也觉得还是让小狗自己睡好。
”“我觉得也是,我觉得啊,爱一只小狗,就应该把它放到大自然里,让它自由自在的。
”“有道理,那你说爱一个人呢,应该怎么爱?”“爱一个人啊,就应该把他放在身边。
”这句话,让我对小伙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敬意。
回单位的路上,脑海中满是一句话——爱是什么?爱是陪伴。
这话从我家小伙哲哲嘴里说出来时,我感到特别惊讶。
其实,孩子都懂的道理,成人更应该铭记于心。
儿童文学作家程炜也有一句话,很值得大家反思——爱孩子,就把你的时间送给他,用你的一生,伴随他一程。
想想看,嘴上说爱孩子,但却不把时间给孩子,尽管有各种理由,但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童年那么短暂,到时候后悔不及啊那位老师的读后感第一段我没贴出来,看来有必要让大家看看——“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孩子却抱着你的大腿哀求你陪他一起玩。
你想了想,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或拿出平板塞给他,任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来烦你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反正我曾经这样干过。
手机的发明者恐怕没有想到,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上网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功能,就是哄孩子。
”关键是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都身体力行,而不能当甩手掌柜。
我有一点感触是,对于陪伴孩子,很多父母想当然地以为,和孩子同在一个屋檐下就足够了。
在我看来,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是两个概念。
尽管在同一个房间,但如果孩子跟父母没有交流,仅仅是待在同一栋房子里,跟没时间共处没有什么分别。
陪伴,要有高质量的交流,和孩子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如跟孩子做游戏,跟他谈学校和生活中发生的好玩的事,谈他喜欢的朋友、老师等。
现在,我和哲哲每天读完故事后,就是卧谈时间。
有点像大学寝室里兄弟几个天南海北神侃一样。
聊一聊,我发现了哲哲的另一面。
关于电子设备。
我在家基本不用的,我也跟哲哲妈沟通,也基本别看。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电脑、IPAD、手机等,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不仅挤占了亲子交流的时间,也分散了家庭的注意力。
对此,聪明的父母应该将诱人的电子设备束之高阁,或者严格规定游戏时间,并创造更多的亲子交流机会,如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午餐,用餐时关掉电视,一起和孩子做体育运动等。
进入网络时代,父母要有意识地应对电子设备对孩子的高度吸引,以更多的智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有许多比网络游戏更好玩的事。
陪伴,让孩子心生幸福感,而这种感觉对孩子一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记得哲哲一年时,辅导他语文作业。
最后一道题是,左边是“很___很___的___,很___很___的___,很___很___的___”右边是一幅作为标示的小图。
哲哲填得很认真,如“很长很长的小河、很白很白的云,很大很大的月”,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正常的小孩。
最后还有一道仿做题,哲哲组的短语是“很美很美的家”,虽然“美”字少写了一横。
这句子让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完美的家庭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美好。
最后一段是我的感慨,大家以为是不是这个道理呢?父母都不缺位,都陪伴孩子,孩子才会爱这个家。
高质量的陪伴没有确切的定义,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觉得很快乐,很有意思,就是高质量的。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可以打打闹闹,可以疯疯癫癫,都没关系。
尤其是爸爸陪伴的时候。
我家哲哲小时候有段时间喜欢斗牛。
几个片段我用文字阐述一下。
斗牛不知道哲哲怎么想起了玩斗牛的游戏。
所谓斗牛,就是让我趴在穿上,他像一支小青蛙一样骑在我的身上,双手双腿扣住我的腰之后,他大喊一声“老牛可以开动了”!然后,我上下前后左右用力摇晃,把他摇下来或者他的脚着地,就算他输。
累得不行。
但哲哲很开心。
每次都要玩几个回合。
有时候,他会喊一声“暂停”,然后解开衣服。
不解,问他为何这样。
告诉我:“你没看见牛仔斗牛的时候,都是敞开怀吗?”于是,又开始斗牛,直到我俩都满头大汗。
醉牛一天,和同事聊天喝酒。
多了,用某人的话说,是大醉。
九点半到家后,哲哲特别高兴:“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我等你好久了,咱们赶快玩斗牛吧。
不不,是醉牛!”“什么醉牛?”“你都喝醉了,斗牛不就变成了醉牛了吗?”哦,原来是这样。
他骑上来,我开始晃。
晃了几下,实在没劲,没把他换下来,自己也累趴了。
“哎,醉牛真是不堪一击,没劲!”哲哲一脸失望。
第二天,等体力恢复了,我又精神抖擞:“小牛仔,来吧,咱们继续斗牛。
”几下将之甩落牛下。
哲哲感慨:还是不喝酒的牛厉害。
斗牛从去年11月份开始,斗牛就成了家里的传统活动。
每天晚上,哲哲衣襟大开,有时候干脆衬衣衬裤上阵。
我趴在床上,他在我的背上扭来扭去。
很佩服的是,这个小牛仔特别有韧性,骑在我身上10多分钟,被我颠得七荤八素,小脸通红,还要继续斗下去,大有不把我这匹老牛累倒不罢休的地步。
某一时段,很想叫停这项活动。
转念一想,就像转眼间就发芽的盆花一样,哲哲很快就长大,到时候即使给个优惠价让他斗牛,估计他都不答应。
所以,累就累一点,索性让斗牛的快乐延长吧。
在我的心里,哲哲就是我永远的小牛仔。
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童年更快乐。
在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下,孩子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快掌握动手做事的能力。
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更高的情商、更好的交际能力、更强的是非观念,也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也是有感而发的。
大家如果没看过,分享一下在群里。
单车上的童年没买汽车的日子,我每天单车接送哲哲上下学。
有时候,庆幸自己没有过早现代化。
每天骑着单车,在并不算远的上学路上,在绿树婆娑的槐树阴下,与哲哲天南海北地聊天,竟也是一种惬意而美妙的享受。
早晨,七点半前出发,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哲哲坐在后座,巴拉巴拉地问着各种问题:有关动植物的常识、奇特的自然现象和课本上没懂的知识。
偶尔,也会对变幻的自然发出一阵感慨,或者和我玩找东西的游戏,就像《视觉大发现》里的那样。
一天早上,哲哲问我:“爸爸,你说为什么月季花有刺啊,是不是好看的花都有刺呢,我记得玫瑰也有的。
”“太好看了有人想摘,可能是自我保护吧。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爸爸,你说小汽车与公共汽车有什么区别?”“小汽车比较小、座位少、轮子少,跑得比较快,公共汽车谁都可以坐,但小汽车往往是私人的。
”“嗯,还有呢?”“还有?那我再想想。
”想了好一会儿,我也没有给出其他答案。
最后还是他公布了谜底:“还有就是啊,小汽车是两边开门的,而大客车是一边开门的。
”放学的时候,坐在后座的哲哲喜欢歪着头,给我讲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例如,班里又有谁被老师表扬或惩罚了,他和某某成了好朋友,某某今天惹他生气了,今天体育考试得了多少分,他听到的一个笑话,等等,往往是到了家里,他还没有讲完。
于是,放下书包,吃点东西,继续讲。
一次,哲哲在后座和我聊得太专注,一不小心失去平衡,摔了出去,差一点被后面的车子压到,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一看,小脸擦破了,胳膊也红了,但他忍忍没哭。
从那一刻起,再也不敢让他探着身子和我聊天,还得不时提醒他,让他搂着我的腰。
“宝贝,快点,系上安全带。
”过路口的时候,我督促他。
“是系得紧一点、松一点,还是不紧不松?A是紧一点,B是松一点,C是不紧不松。
你选一个吧!”“我选A。
”于是,哲哲狠狠地抱紧胳膊,差一点把我的午饭勒出来。
“还是选C吧!”只见胳膊慢慢放松,力度恰到好处。
快到学校了,我跟哲哲开玩笑,真想把你扔到校园里,那样就不用再转一大圈了。
然后,伸手抓住他的后背,轻轻一提,做了一个扔的姿势。
他一下来了劲,小拳如雨点般落在我的背上、肋间。
我告诉他,两肋、喉部、裤裆是人的要害部位,不能下气力打。
他听了,又在我的两肋温柔地揉了又揉,还问“感觉好点没”,极像一位敬业的护士。
上学的路上,经过元大都遗址公园,哲哲有时提出要走公园里的路。
因为里面没有那么多车来车往,还很安静,甚至能听到一些小鸟在叫。
在里面穿行的时候,后座上的他话很多:“爸爸,你看,柳树冒出了绿芽嘞!你看,那黄黄的是迎春花吗?啊,还有蒲公英呢!爸爸,那些月季什么时候能开花啊?”他的很多问题我并不知道答案,但转眼几周过去,随处可见满眼的绿,以及五颜六色的花,夏天就这样悄悄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