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三、人大监督制度的政治体制因素 以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传统政治文化深深地影 响了我国政治制度的构建。长期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构建 一直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为主,强调“大一统”,权 力过分集中,而忽视了分权。体现在当代,权力过分集中于 党委和个人。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必然严重制约人大监 督制度的建设。 1、没有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的关系 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这种 特殊的政党制度必然决定了党与人大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存 在着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往往又成为我国许多问题 解决无法绕开的症结所在。之所以没有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 监督的关系,主要还在于没有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职权的关 系,也即说与人大的关系。在实践中,常常将党的意志凌驾 于人大的意志,使作为国家机关的人大却有时成为党的工作 部门。
(3)监督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4)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法律监督主要是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下一级国家 权力机关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
工作监督是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否符合宪法和法律,
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是否
尽职尽责情况进行的监督。
(5)监督的目的:保证宪法和法律的 实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但是从近 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工人和农民 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线的工 人、农民代表人数偏少。 《选举法》从1953年颁布开始,经历 过5次的修改,农村与城市代表数从原 来的8:1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04年的4:1。 2010年:《选举法》第五次修改, 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案例:郑州人大常委会首次否决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0月24日,在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 次会议上,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作了《〈关于解决城乡弱 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以下简称《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出人意料的是该 报告经表决未获通过。
思考: 人大为何要否决这份报告? 问题究竟出在哪?
质询权
审议权
表决权
材料: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全 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 告》。大会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达489件。
在材料中人大代表行使了哪些职权?
提案权
二、人大监督的程序
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人大监督制度理论立足点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一直以“议行合一” 原则和民主集中制思想作为理论立足点。尽管我国事实上存在 立法权与行政权以及司法权的分开设立及其相应的权力分工, 但却深受“议行合一”原则及其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影响,从而 导致国家机关的分开设置与分权往往流于形式,彼此之间缺少 实质意义上的牵制与制衡,立法机关成了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 关,行政权出现膨胀与滥用,司法权难以实现独立等。 民主集中制原则就其本义而言是合理的,其含义在于在充 分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但问题在于民主是建立 在分权基础上的,由于我国缺乏实质意义上的分权,无分权往 往难以有充分的民主;缺乏充分的民主,所谓的“集中”极易 形成独断专行,而无法形成必要的监督与制约。
案例:沈阳中院工作报告未获通过
案例:闵行财政预算细化到“摆鲜花”
第三节
一、人大监督的方式
人大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一)法律文件的改变与撤销 (二)法律文件的备案 (三)法律文件的审查 (四)执法检查 (五)听取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监察机关的工作报告 (六)听取专项报告 (七)审批计划、预决算,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八)询问和质询 (九)就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十)组织代表视察
因此,刘慕华联合11位代表,在郑州市第十二届人大第 三次会议中提出了《关于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的议案稿。
否决套话报告
——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时,只是说一些“高度重 视”、“加强了”等等套话,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都讲 得不够具体 ——《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不实在,太虚了,投 票时我画了‘×’。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省级人大 市级人大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县级人大 乡镇人大
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选 举

人大代表
组 成
国家权力
(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 产 生
行政、监察、审 判、检察机关
具体行使
管理国家 和社会的权力
1、每年三月,在我国首都北京都要召开两 个重要的会议,分别是什么会议?
背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起人大代表关注
郑州市人大代表刘慕华在长期的基层医疗服务工作中看 到,近年来医疗机构收取的检查和治疗费用持续上涨、居高 不下,不但低收入的农民和市民感到不能承受治病之靡费和 劳困,而且这种势头正在向农村和城市中的普通家庭迅速蔓 延,“小病扛、大病弃”已日益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的无奈 选择。
2.特征
(1)民主性
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在工作中实行合议制,无论是制定法律,还是 就重大问题做出决定,或者是重要的人事任免, 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 思广益,最终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进行,以集 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例如:根据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委员讨 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 告》进行了推敲和修改,共修改充实86处,其 中包括补充“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 “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为“全面划定并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政府工作报告》高票 获得通过。
人大监督司法
一个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 “土霸王”,被山西省晋城市中 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0年 (合并执行20年)后,山西省高 级人民法院二审时,竟减判为3年, 并于宣判当日释放。
根据群众的举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此案展开调查,揭 露出省高院审判法官以伪造证据等手段为“土霸王”抹掉或减轻 罪行的行为,由此牵出一桩部分法官收受巨额贿赂的“案中案”。
第四讲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思考:
想一想……
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3、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哪些职权?
4、人大代表行使哪些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人大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大监督的地位
《宪法》和法律都作了明确规定,在我国的政治 法律生活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 人大监督是我国各种监督制度中最根本的、层次 最高的、最具有法律效力和最有权威的监督。
(二)人大监督的作用
1、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2、促进依法行政 3、维护司法公正(案例) 4、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 5、制约公权力,遏制腐败行为
党组织机构领导人任免由党内决定,非经人大选举产生, 也并不对人大负责。党组织领导人以及与党组织存在诸多关 联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经常不把人大放在眼里,更看重的 是党组织对其重视程度,党内升迁决定了领导人的政治仕途。 在此情形下,无论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还是对党委的 监督必然面临着障碍,不管是人事监督还是工作监督和法律 监督等。 四、人大监督制度的自身运行机制的因素 1、人大监督的对象和内容存在制度设计的缺陷 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本身并没有错,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应当成为人大的监督对象。但问题在于,由于人大 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是建立在"议行合一"原则和民主 集中制基础上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党与人大不分的现象,因 而人大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监督常常成为党以人大的名 义出现"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司法不独立"等现象。
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这一主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不可替代性, 就是说监督权只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委会行使,而不能由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使, 人大及其常委会也不能将自己的监督权委托或 转让其他组织和个人。
(2)监督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 关,人大对常委会的监督,上级人大对下级人大及常 委会的监督。
(十一)受理公民和组织的申诉、控告和检举
(十二)提出罢免案 (十三)其他监督方式
人大代表的质询案
质询权是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 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1、 2002年1月,贵州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50名人大代表向 政府提出“花溪收费站应该依法撤除的质询案 2、2003年1月,北京市人大代表质询市高院,主要内容是“代 表建议为什么拖了八个半月才答复”。 3、2007年1月,上海市人大代表对市交通局办理 “尽快解决出 租车扬招点闲置建议”不满意而提出质询案。 4、2012年11月,十一届全国人大20名代表,就震惊中外的 温州 “7·23”动车追尾事故特大海难事故,依法向铁道部提 出质询。
——比较笼统、原则,对存在问题分析不够透彻,改进 措施不够具体,如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迟迟不能搬迁 等问题,只字未提。所以,表决时只有19人投了赞成票、6 人投了反对票、11人弃权,赞成票未超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 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1、含义
(1)监督的主体:各级人大及常委会
人大监督权的主体是指人大监督权力的承 担者,也就是谁有权去行使人大的监督权。根 据法律规定,人大监督权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2018年召开的是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的第几届第几次会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201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周强: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体现了全国人大的什么职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