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大家讲概述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大家讲概述


铁杵磨成针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 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 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 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 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 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 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 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 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贝多芬的成长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 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 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 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 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 轻浮的风气,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 多件作品。
名人故事大家铁杵磨成针 匡 衡-凿壁借光 黄 香-温席扇枕
贝多芬-成长故事 周恩来-机智故事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 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 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 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 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 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 “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 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 边回答。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 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 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 人人夸奖黄香。
温席扇枕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 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 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 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 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 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 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 “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 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 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 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 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 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 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 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 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 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 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 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 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 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 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 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 都读完了。
凿壁借光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 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 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 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 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贝多芬的成长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 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 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 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 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 去了。 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 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 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 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 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 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 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 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 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 成功的秘诀。
周恩来的机智故事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 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 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 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 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 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 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 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 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 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 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 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 较劲,门都没有。
温席扇枕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 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 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 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 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 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 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 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 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 才招呼父亲睡下。
四年级二班 (***、***)
凿壁借光
汉朝时,有个少年时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 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 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 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 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 “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 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 定要把书读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