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经典成语故事及解析

精选经典成语故事及解析

精选经典成语故事及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精选经典成语故事及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歧路亡羊.杨朱是战国时代的人。

有一天,杨朱的弟弟杨布穿了一件白衣服出门。

回来时,...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歧路亡羊.杨朱是战国时代的人。

有一天,杨朱的弟弟杨布穿了一件白衣服出门。

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在朋友处借穿了一件黑衣服回来了。

他家的狗追着他狂叫。

杨布很生气,拿了棒子要打狗。

杨朱劝他说:"不要打狗了,你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假使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一条白的,回来时转成了一条黑狗,你是不是就能认出来呢?"杨朱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

邻居全家出动去找寻,又来找杨朱的学生帮忙。

杨朱说:"只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邻居说:"因为岔道太多。

"晚上大家空手回来了,杨朱问:"怎样去了这么多人还找不到呢?"邻居说:"哎,岔道上还有岔道,我们不明白羊跑到哪条路上去了。

"杨朱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从容不迫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庄子,在一次与另一位哲学家惠子辩论时,指着水中的鱼说:"它从容不迫地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那条鱼,怎么知道?"庄子说:"鱼快不快乐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自己快乐,所以可以认为水里的鱼同样非常快乐。

"[提示]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何去何从楚怀王由于听信谗言,将直言進谏的屈原流放,三年后也不召回。

屈原去找算卦的郑詹尹说:"我心里有不明白的,想请先生指教。

"詹尹拿起龟策(算卦具)说:"您想明白什么?"屈原问:"我就应刚正不阿持续我的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安享天年算了?是去田地里努力耕作呢,还是与士大夫往来求取名声?是为了進谏忘记身家性命呢,还是苟且偷生持续富贵?就应像千里马一样桀骜不驯呢,还是像水中的凫一样随波上下?这些哪个好哪个坏?我就应何去何从?"詹尹放下龟策说:"对不起!用您的心去做您想做的事吧。

龟策算不出来您问的。

""何去何从"指在重大问题上方向性的选取。

大器晚成三国时,有个叫崔林的人,年轻时既没成就又无名望,被亲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

"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做了大官。

[注释]器:指才能。

[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進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

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

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

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这样,构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

八月,苻坚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余骑;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东晋。

苻坚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能够断流",何愁东晋不灭?晋武帝则采纳了谢安、桓冲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

他派将军谢石、谢玄等率兵八万沿淮河西進,以拒秦军;又派将军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军前锋攻占寿阳。

胡彬所部水军走到半路,得知寿阳失守,退守硖石(在寿县西北二十五里〕。

秦军为了阻挡晋军主力西進,又派兵五万進至洛涧(今安徽怀远县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设置木栅,阻断淮河交通。

胡彬因困守硖石,粮食用尽,处境十分艰难,写信要求谢石增援。

不料胡彬的信被秦军進获。

苻坚认为晋军兵力很少,粮食十分困难,就应抓紧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境),带了八千骑兵赶到寿阳。

苻坚先派尚书朱序到晋军劝降。

朱序原先是东晋防守襄阳的将领,襄阳失守时被俘。

朱序到晋军以后,不仅仅没有劝降,反而透露了秦军状况,并且推荐说,如果秦兵百万全部到达,晋军难以抵抗,此刻应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击它的前锋,大军就会溃散。

晋军将领谢石、谢玄听从了朱序的推荐,于十一月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涧。

刘牢之分兵一部到秦军侧后,断敌退路,亲自率兵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

秦军抵挡不住。

主将梁成战死,五万秦兵大溃,抢渡淮水,淹死一万五千余人。

洛涧的胜利,鼓舞了晋军的土气。

晋军乘胜追击,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

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中暗暗吃惊。

又见淝水东面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埋伏的晋兵,不由连连感叹:"此亦劲敌涧谓弱也"。

洛涧失利后,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

晋军将领谢玄派人对苻坚的弟弟苻融说;如果你把军队稍向后撤,让出一块地方,使晋军渡过淝水,两军一决胜负!秦军诸将都认为不能让晋军渡河,但符坚却说:能够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必须能够取胜。

于是苻融指挥秦军后撤。

秦军本来内部不稳,这一撤,秦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不可遏止。

晋军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展开猛烈攻击。

符坚中流箭,临阵斩苻融。

晋军乘势迫击,秦军人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

其他军众弃甲,昼夜溃退,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东晋追兵,草行露宿,饥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

及至洛阳,只留下10余万人。

后世用成语"草木皆兵"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的样貌;以"风声鹤唳"来形容人极度恐慌以致于自相惊扰的样貌。

大义灭亲春秋时,卫国有位正直的大臣叫石碏,可他的儿子石厚,却帮助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害了卫桓公,篡夺了国君之位。

州吁和石厚很暴虐,引起了民愤。

石碏对自己的不肖之子也十分愤恨。

他设计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与陈桓公商量好,将两人处决。

人们称赞他的行为是"大义灭亲"。

[注释]义:正义。

亲:亲属。

[提示]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加以处罚。

枭将东徙汉代的刘向为了说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举了个寓言故事:枭(一种猛禽)遇到鸠(一种水鸟)。

鸠问它:"你要去哪里?"枭说:"我要搬到东方去住。

"鸠问它为什么,枭说:"那里的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到东方去。

"鸠说:"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声吧,如果你不改的话,你到了东方,东方的人也会厌恶你的。

""枭将东徙"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口若悬河晋朝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叫郭象。

他在对老子和庄子学说的研究上很有造诣。

由于他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强,对任何复杂的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学者王衍称赞他说:"听郭象讲话,好像是悬于山上的河流倾泻而下,从无枯竭的时候。

"[注释]若:好像。

悬河:形容像激流倾泻而下。

[提示]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

一手遮天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之后到了秦国,劝说秦王,用金钱收买六国的诸侯大臣,收买不了的,就派人刺杀;离间六国的关系,然后派兵攻打。

二十多年后,秦王统一了天下。

李斯又上书说:"天下会大乱,是因为有各种学说流派,人听進去了,心里就会想别的。

此刻天下统一了,请制订完备的法令,请将诸子百家的书全部毁掉,天下就太平了。

"秦始皇照办了。

晚唐诗人曹邺说:"用欺骗挑拨来获取国家利益是不对的,用法律来限制人民的思想是自取灭亡。

一个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这怎样可能呢!(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形容仗势弄权,欺上瞒下。

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风吹雨打杜甫在长安过了十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潼关失守,四十五岁的杜甫去投奔肃宗皇帝,半路被抓,半年后逃出,在彭原郡见到肃宗,被封为左拾遗。

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三年后,关中大饥荒,杜甫的孩子被饿死了好几个,生活难以维持,只好弃官逃难到成都,在朋友帮忙下盖起了草屋,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

有一次,杜甫在江边散步,忽然闻到阵阵馨香,原先是江边的楸树零零星星已经开花了。

杜甫叹道:"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不久朋友死了,蜀中战乱不止,杜甫又开始了四处漂流的生活。

"风吹雨打"比喻对弱小生命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柳暗花明南宋诗人陆游被朝廷免去官职后,闲居在家乡山阴。

有一次,他去西山游玩,路过一个鲜花怒放、绿柳成荫的小村庄,美丽的景色激起了他的灵感,他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游山西村》。

诗中就是用"柳暗花明"一词来描绘这个小村庄的景色的。

[注释]暗:浓绿。

明:亮丽。

[提示]本意是形容美丽的景色。

后来多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