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钟情如我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名言警句课内名句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一、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福州人。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二、背景展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
B.作者在第3、4段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
C.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加增加了作者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
D.作者回忆的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论话题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光复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运用示例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是因为他心中装有天下人。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人生于世,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
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精神。
二、课外素材消防员抗震救灾过家门而不入20xx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市××县发生7.0级地震。
在得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后,××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十分牵挂,特别是在接到总队赴雅安增援抗震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一线与家乡父老并肩战斗。
就这样,他怀着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挂念,含泪踏上了返乡抗震救灾之路。
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毅然与战友马不停蹄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到达救援现场后,何伟顾不上休息、二话不说地便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
4月21日上午,何伟在忙碌的抢险救援中接到了家中父亲的一条短信:“小伟啊,我是爸爸,你现在在雅安吗?我在收音机内听到德阳消防部队在雅安救援的新闻了,如果你在你不必担心我们,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切安好,只有部分擦伤,无生命危险,你要好好听部队领导的话,安心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战友们得知何伟家人受伤的消息后,都劝他向带队领导说说,回家去看看,但何伟说:“我知道家中父母、亲人安全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参加救援也是一样的,家那边肯定有其他战友在帮助他们。
”选材感言何伟“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不想家,不挂念家里的亲人,而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他深知,在地震灾情面前,时间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让时间与死神赛跑,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作为奋战在灾区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中的一员,何伟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一个缩影。
每当祖国有需要,每当人民有召唤,我们的子弟兵总是冲锋在最前线。
他们舍小我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如此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彰显出当代军人的英雄本色。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心亮点:写法、语言(四)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他的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