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7号〈〈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已经 2014年6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杨栋梁2014 年 6 月 20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1. 必须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到位。
2. 必须确保矿领导下井带班,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3. 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严禁独头开采。
4. 必须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局部通风管理安全可靠。
5. 必须配齐自救器和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6. 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和采空区监测、治理。
7. 必须落实探放水制度,加强水害隐患治理。
8. 必须确保提升、运输设备安全可靠,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未经检测检验合格的设备、材料。
9. 必须落实爆破器材库和爆破作业安全管理。
10. 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救援装备和物资配备及应急演练到位。
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1. 必须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到位。
2. 必须确保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3. 必须确保相邻的采石场采矿许可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大于300米。
4必须按设计自上而下分台阶分层开采。
5. 必须落实爆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未经批准的必须采用中深孔爆破。
6. 必须实行湿式凿岩作业。
7. 必须使用机械二次破碎和铲装作业。
8. 必须落实边坡安全措施。
9. 必须按设计排土,加强排土场管理。
10. 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应急装备和物资配备及应急演练到位。
三、金属非金属尾矿库1. 必须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配备专(兼)职安全技术人员。
2. 必须确保全员培训合格,“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3. 必须按设计放矿、筑坝,确保坝体稳定性、安全超高、干滩长度、浸润线埋深符合要求。
4. 必须确保排洪、排渗设施设计规范、建设达标、运行可靠。
5. 必须建立监测监控系统并有效运行,落实定期巡查和值班值守制度。
6. 必须限期消除病库安全隐患,严禁危库、险库生产运行。
7. 必须加强“头顶库”安全管理。
8. 必须按设计及时闭库。
9. 必须加强闭库和回采安全管理。
10. 必须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应急装备和物资及应急演练到位1、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2、企业相关的证照,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件;3、现场的管理以及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4、安全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隐患整改台帐;5、安全投入情况,如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安全费用提取情况;6、职业健康方面,职工的健康档案、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职业危害申报情况;7、开采现场的台阶高度、边坡角度等;&民用爆炸物品的使用情况;9、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记录;10、其他认为有必要检查的地方。
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合集目录一、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1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3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7四、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8五、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管理制度10六、员工参与管理制度11七、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制度 12八、安全检查制度15九、职业卫生(危害)管理制度 21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3十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26十二、安全生产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28十三、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29十四、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回顾管理制度31十五、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32十六、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33十七、设备维护管理制度38十八、特种设备管理制度40十九、升降人员、物料罐笼管理规定 42二十、危险物品和材料管理制度 43二^一、特殊作业现场管理与审批制度45二十二、特殊工种管理制度 46二十三、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47二十四、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48二十五、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49二十六、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 50二十七、安全例会制度51二十八、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52二十九、地面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制度53三十、外部联系、内部沟通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54三十一、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 56三十二、施工队管理制度 58三十三、管理评审制度61三十四、安全认可与奖励制度 62三十五、工余安全管理制度 63三十六、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64三十七、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67三十八、设计管理制度70三十九、三同时”管理制度72四十、采矿工工艺管理制度 73四十一、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74四十二、提升运输系统管理制度76四十三、电机车运输系统安全管理制度79四十四、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82四十五、通风系统安全管理制度84四十六、通风防尘安全管理制度87四十七、局部通风与炊烟检测规定88四十八、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 89四十九、水仓管理规定91 五十、防火系统管理制度92 五^一、爆破器材库房防火管理制度93 五十二、变化管理制度96五十三、紧急撤离管理制度 98五十四、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99五十五、采空区管理制度 101五十六、采空区处理方案 103五十七、地表塌陷区管理制度104五十八、井巷、硐室维护管理制度105五十九、井巷、硐室报废管理制度106六十、照明管理制度107六十一、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110六十二、支护管理制度113六十三、爆破管理制度116 六十四、交接班管理制度117六十五、现场风量、风速、风质测量管理制度 (118)六十六、出入井登记管理制度 (119)六十七、填充管理制度 (120)六十八、现场出入登记制度 (122)六十九、填绘图纸管理制度 (124)七十、爆破器材储存管理制度 (126)七^一、破器材运输管理制度 (127)七十二、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128)七十三、安全生产拒绝管理制度 (129)七十四、矿柱回收管理制度 (130)七十五、松软围岩安全管理制度 (131)七十六、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 (132)七十七、人机功效管理制度 (134)七十八、安全投入管理制度 (135)七十九、安全科技管理制度 (137)八十、工伤保险管理制度.......138八十一、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39)八十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140)八十三、绩效测量管理制度 (141)八十四、系统内部评价管理制度 (142)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文件有哪些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支撑材料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1.1方针(1) 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2) 最高管理者签发的安全生产方针文件;(3) 与相关方关于安全生产方针的沟通记录(文件发放传达记录) ;⑷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资料(张贴的照片、培训记录、现场安全手册) ;(5) 安全生产方针评审修订会议纪要;(6) 文本化的安全生产方针、释义。
1.2目标(1) 目标管理制度;(2)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下发文件;(3) 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分解、实施计划;(4) 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监测考核规定、考核记录;(5)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评审更新的会议纪要。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1法律法规意识(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管理制度;(2) 法律法规意识调查问卷;(3) 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计划(举办竞赛等活动或培训计划) ;(4) 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提升跟踪记录(举办竞赛等活动的照片或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报告等) 2.2需求识别与获取(1) 需求识别的记录(下属单位、员工提出的要求、报告等资料) ;(2) 识别的法律法规清单;(3) 企业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渠道的证明(购买的相关文本资料、相关部门的文件、相关网站截屏等)(4) 员工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渠道的证明(发放的文本资料、局域网截屏、宣传照片等) 。
2.3融入(1) 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记录(培训计划、记录、试卷、评估报告) 。
2.4评审与更新(1)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的会议纪要、清单等。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3.1安全生产责任制(1)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2)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3) 各级领导层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记录;(4)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记录;(5)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评审记录、评审会议纪要;(6) 各级领导层参加各种安全活动记录、照片、会议纪要等。
3.2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1)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管理制度;(2) 安委会成立文件,会议纪要(包括工作项目清单) ;(3)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名单、各种被任命人员任命书(安全负责人;员工代表;消防负责人;急救员;事故调查员;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4) 被任命人员参加相应培训的记录、资格证书。
3.3员工参与(1) 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制度;(2) 收集到的员工所关注的安全、健康事项的记录;(3) 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记录、照片或会议纪要;(4) 问题解决小组人员名单、培训记录及解决问题的记录等;(5) 员工拒绝的安全生产事项的记录、调查处理记录。
3.4文件与资料控制(1) 文件与资料识别与控制管理制度;(2) 装订成册并受控的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3) 每年或出现变化时标准化系统文件评审更新记录或会议纪要;(4) 各类安全生产记录(可分散到各个元素中收集) ;(5) 文件接受、发放记录。
3.5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1) 内部沟通与外部联系、合理化建议制度;(2) 识别的外部联系清单及沟通联系记录;(3) 外部投诉及处理记录;(4) 管理层每月与员工交流记录、照片等;(5) 基层定期召开讨论安全生产事项的会议纪要;(6) 收集到的合理化建议、处理结果;(7) 合理化建议箱的放置照片;(8) 安全设备状况和使用情况展示栏(照片) 。
3.6系统管理评审(1) 系统评审管理制度;(2) 系统评审计划、各种输入、输出记录;(3) 评审结果、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记录等。
3.7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1)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2) 供应商与承包商各种资质记录(许可;制度;能力;安全绩效等) ;(3) 与供应商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4) 供应商与承包商使用设备前的培训记录;(5) 供应商与承包商定期评估、奖励或惩罚记录。
3.8安全认可与奖励(1) 安全认可与奖励管理制度;(2) 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展示安全信息(照片等) ;(3) 安全奖励记录。
3.9工余安全管理(1) 工余安全管理制度;(2) 工余安全生产提升计划;(3) 工余安全宣传资料(宣传册、张贴的照片、网站视频等) ;(4) 工余事故报告;⑸预测工余意外的培训记录;(6) 工余事故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