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审计学第一章知识点

自考审计学第一章知识点

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运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3
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
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审计的分类
按审计的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
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送报审计、就地审计
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的方法: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顺查法、逆查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详查法、抽查法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职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1、取决于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2、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3、取决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重视的态度4、取决于审计工作条件的保证
审计的作用:
1、制约作用:①揭示差错和弊端②维护财经法纪
2、促进作用:①改善经营管理②提高经济效益③加强宏观调控
3、证明作用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
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3、保密
4、职业行为:①对社会公众的责任②对客户的责任③对同行的责任④其他责任
5、技术准则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精髓
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外界压力
防范措施:对独立性的威胁和能够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的防范措施:
1、职业、法律或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
2、鉴证客户的内部防范措施
3、会计师事务所防范措施
业务期间:会计师事务所和鉴证小组应当在鉴证业务期间独立于鉴证客户。

业务期间自鉴证小组开始执行鉴证业务之日起,至出具鉴证报告之日止,除非预期鉴证业务会再度发生。

在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
1、经济利益
2、贷款和担保
3、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的经营关系
4、家庭和个人关系
5、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
6、最近曾在鉴证客户中工作
7、作为鉴证客户的经理或董事
8、高级职员与鉴证客户之间的长期联系
9、像鉴证客户提供非鉴证业务
专业胜任能力与保密
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一是专业胜任能力的收获;二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
保密:
保密义务:注册会计师有义务对其在专业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客户信息予以保密
保密豁免:注册会计师在三种情况下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一、取得客户的授权二、根据法规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的行为。

三、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收费:
收费考虑的因素:
1、专业的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3、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
4、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束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佣金: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为招揽客户而向推荐方支付佣金,也不得向第三方推荐客户而收取佣金。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体系包括四个部分:执业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
后续准则。

执业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

审计准则包括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目标:
1、建立执行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执业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3、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1、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是审计工作规范化
2、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
3、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4、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演进:制定执业规则阶段--建立准则体系阶段--完善和提高阶段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准则并列。

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主要内容: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1、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
①鉴证基本准则
②审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审计准则共41个,即1101~1633号,涉及审计业务的一般原则与责任、风险评估与应对、审计证据、利用其它主体的工作,审计结论与报告、特殊领域6个方面
③审阅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
④其它鉴证业务准则是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它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注册会计师务准则
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1、三方关系: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鉴证对象信息室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
3、标准: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