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的重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模
式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
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越精细,其对于整体的准则与约束条
件就越高。
要想不断发展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就要不断地弥补其缺陷,强
化其稳定性,通过利用全新的市场需求来不断丰富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帮助我国
的经济、市场、企业都能够有序、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分析
1导言
审计执法过程依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
新修订的《审计法》明确了经济责任
审计的法律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重点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
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特别是中央两办《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法
规建设,规范了审计行为。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工作中缺乏
指导具体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规程,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工作经验灵活处理,不能
完全做到有章可循,加大了审计工作难度,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不高。
2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作为一种受托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受到委托人委托后对委托人所
承担的义务。
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包含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
益性,社会与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
有效性与健全性、重大决策的科学性与合规性、财经法规执行情况、个人遵守廉
洁自律规定情况等。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是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企业及其
他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它是国家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神圣而重要的审计责任,它的顺利实施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公共预算管理等都有
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评价、鉴证和监督三项职能,它具有不可
低估的重要意义,它可以用来调节国家机器规范各权力主体,发挥着制衡功能。
具体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警示教育党内和政府官员,督促其高效、勤政与廉洁。
依据对某特定受托者进行审计后的审计结果,对其进
行相应的奖惩,以持续优化领导干部职能与价值;第二,优化企事业单位与政权
机构的有关职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计量受托责任,使受
托者与委托者间成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第三,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规范审计,有效
地控制了受托者资源财产管理权,并促使提升权力使用规范度,形成强有力的经
济权力制约机制,这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根本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的发
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在企业的试点阶段、在机关事业单位推广阶段、全面创新阶段。
其中,试点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厂长(经理)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
随
着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以来,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国
家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部分领导人员虚报成绩、以权谋私,为了维护国家利
益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此后
离任审计的程序、法律与范围等逐步得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性也进一步
得到了加强;二是承包经营阶段的经济责任审计。
3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涵义与特点
3.1涵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其审计的主体是由国家掌控的,
主要用来大力监督与监察包括省级企业、市级企业、部门、人员等在内的财政、
经济往来等活动,可以检验领导干部或是企业领导者是否真实履行了其相应的经
济责任与审计职责。
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不同于普通的审计,它是对人、事、经济
的监督整合,完善了以往单一的分类、分点、分准则的监督形式,经济责任审计
模式可以称之为“廉政、整合审计”。
3.2特点
3.2.1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特有形式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突出点是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公共管理资源
的真实、合法、效益等进行的审查与监督,用来评价经济责任,促进科学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相继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准则具有如下意义:准则的出台有
利于推动与加强我国的经济监管,强化企业、事业、政府的相应经济责任,促进
审计控制,全面履行责任,逐步完善审计模式。
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我国的经济
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通过正确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促进我国的国有经济稳
步发展,改善我国的国有资产质量。
3.2.2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相应目标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具体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更加客观地管理、监督
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责
任审计,加强对责任者与管理者的监督与监管,正确评价与衡量经济责任的审计
力度、审计结果,督促经济责任人全面履行其职责、承担其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
模式的最终审计成果可以作为相应考察、选拔、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与依据。
通过强化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逐步对经济管理和监督进行细致、有步骤、稳固的监管,从而明确经济责任,让整体的经济发展能够“究其责、明其过”,始
终对经济发展保持指引作用。
4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
4.1充分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收集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通过召开被审计单位中层领导干
部的座谈会,听取有关人员的对任期领导的工作情况反映;听取和审阅被审计者
的述职报告;要求被审计单位组织全面的自查,提供财产清查报告和债权债务清
理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等等。
4.2内查与外调相结合,认真查证分析
在做好审计的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将进人现场审计,这一阶段是整个审计
工作的重点。
按事先确定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资产实物、各项内部制度的测试等的审查和检验,来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
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在这个阶段。
特别要注意内查与外调相结合,
在审计投资效益、重大违反财经纪律、贪污腐败、挥霍浪费问题时,除查阅帐目、会计凭证外,还需要到相关的单位调查核实、取证。
由于一些重大的违纪问题在
财务帐簿上是无法查到的,碰到这种情况,就需要通过别的方法来发现线索,深
人调查取证。
比如召集有关人员座谈,从中也可以发现很多审计线索。
4.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突出领导干部任期内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
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其他审
计的又一显著特征。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手段在干部监督管理领域的科
学运用,通过审计,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考评有了量化指标,同时明确领导干部在
任职期间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要把握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要紧扣“经济责任”四个字,以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为依据,就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历史性原则,对非审计事项不评价,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不评价,对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不得评价。
5结论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的审计项目相比,审计内容更复杂,审计领域更广泛,审计风险更大。
只有依靠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坚持创新,把握重点,才能与时俱进,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高东立.新形势下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初探[J].中国农业会
计,2011(02):14-15.
[2]郑才珍.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9):10-11.
[3]田秀玲.试论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功能拓展[J].审计月刊,2010(02):40-41.
[4]陈媛.新形势下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09(06):34-35.
[5]上海市徐汇区审计局课题调研组.新形势下加强监督的有力措施——上海市徐汇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党政论坛,2009(01):47-49.
[6]王士宏.新形势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浅谈[J].沈阳教育学院学
报,2007(0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