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总复习题E) 1. 以下哪种手法不是“正骨八法”之一A 摸B 提C 按D 推E拍B) 2 根据推拿应用目的的分类,哪一项不是D运动推拿 E 康复推拿A 医疗推拿 B 生活推拿 C 保健推拿B) 3 小儿推拿的适宜年龄是A3 岁以下B6 岁以下C8 岁以下D7岁以下E5 岁以下D) 4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推拿的适应症A 骨伤科疾病B 小儿肌性斜颈C 遗尿D 肺结核E 头痛D) 5 下列哪种疾病是推拿的禁忌症A 胃脘痛B 腰椎间盘突出症C 便秘D 恶性肿瘤E 失眠(B) 6 在患者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进行推拿时常采用哪种体位A 仰卧位B 俯卧位C 侧卧位D 端坐位E 俯坐位(E)7 在患者项肩部及上背部操作时常采用哪种体位A 仰卧位B 俯卧位C 侧卧位D 端坐位E 俯坐位(C)8 两眉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此线是A 坎宫B 太阳C 天门D 山根E 天柱骨( A )9 坎宫穴的功效是A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B 开关通窍醒目定神C 疏风解表安神除烦D 降逆止呕去风散寒E 以上都不是(C)10 用拇指甲掐两目内眦之间称A 推坎宫B 开天门C 掐山根D 推眉弓E 推太阳(B)11项后、枕骨后、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为A 山根B 天柱骨C 大抒D 风府E 耳后高骨(C)12乳外旁开 2 分为A 乳根B 乳中C 乳旁D 膻中E 天池(D)13分推腹阴阳不能治疗哪个病证A 恶心B 呕吐C 腹胀D 脾虚泄泻E 乳食停滞(C)14 位于脐下 2 寸与 3 寸之间的是A 气海B 关元C 丹田D 石门E 肚角A)15 肚角和十四经穴中哪个穴位置相同A 天枢B 水道 C大巨 D 归来 E 气冲C ) 16 脊柱的定位是A 身拄至长强成一直线B 大椎至命门成一直线C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D 陶道至长强成一直线E 以上都不是A ) 17 用食、中二指指面自脊柱穴由上而下直推称A 推脊B 捏脊C 拿脊D 按脊E 揉脊 B ) 18 第 4 腰椎至长强是什么穴的定位 A 脊柱 B 七节骨 C 腰阳关 D 鬼尾 E 命门 B ) 19 自七节骨由上至下推称作A 推上七节骨B 推下七节骨C 推七节骨D 捏七节骨E 以上都不是 E ) 20 哪种疾病不适合用推七节骨治疗C ) 21 龟尾相当于十四经穴的 A 会阳 B 秩边 C 长强D 承扶E 阴尾(A ) 22拇 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为B) 28食 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此线为 A 小肠 B 大肠 C 肾经 D 肾纹 E 以上都不是 A) 29 自食指桡侧缘由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 A 补大肠 B 清大肠 C 泻大肠 D 推小肠 E 以上都不是 A 脾经 B 肝经 C 心经D 肺经E 肾经(B ) 23食 指末节螺纹面为A 脾经B 肝经C 心经D肺经E 肾经C ) 24 中指末节螺纹面为A 脾经B 肝经C 心经D肺经E 肾经(D ) 25无 名指末节螺纹面为A 脾经B 肝经C 心经D肺经E 肾经(E ) 26小 指末节螺纹面为A 脾经B 肝经C 心经D 肺经E 肾经 (B ) 27自 小指尺侧边缘由指尖 推向指根为A 清小肠B 补小肠C 推小肠 DA 肠热便秘B 痢疾 C虚寒腹泻 D 遗尿 E 小儿疳积泻小肠 E 以上都不是A) 30 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此线为A 肾纹B 肾顶C 胃经D 板门E 内劳宫B) 31 小指顶端称为A 肾纹B 肾顶C 胃经D 板门E 内劳宫 C) 32 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A 肾纹 B 肾顶 C 胃经 D 板门 E 内劳宫 D) 33 手掌大鱼际平面称为A 肾纹B 肾顶C 胃经D 板门E 内劳宫 E ) 34 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称为A 肾纹B 肾顶C 胃经D 板门E 内劳宫 C) 35 下列不适合用揉板门治疗的病症是 A 嗳气 B 腹胀 C 干呕 D 腹泻 E 呕吐A ) 36 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横纹约 A 内八卦B 小天心C 运土入水D 运水入土 EA ) 37 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乾向坎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 B ) 38 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坎向乾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A 顺运八卦B 逆运八卦C 运内八卦D 分运八卦E 以上都不是( E ) 39 顺运八卦不可治疗的疾病A 胸膈不利B 伤乳食 C胸闷 D 腹胀, E 泻泄( B ) 40 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称A 内八卦B 小天心C 运土入水D 运水入土E 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C ) 41 小天心的功效以下哪个不是A 清热B 镇惊C 散结D 利尿E 明目C ) 42 运土入水,运水入土的功效下列哪些不是A 清脾胃湿热B 利尿止泻C 理气化痰D 健脾助运E 润燥通便 C ) 43 运水入土不可治疗下列哪些病症A 脾胃虚弱之完谷不化B 腹泻痢疾C 行滞消食D 疳积E 便秘 A ) 44 掌后腕横纹中点为 A 总筋 B 大横纹 C 四横纹 D 小横纹 E 掌小横纹 A ) 45 按揉总筋称A 按总筋B 掐总筋C 捏总筋D 拿总筋E 推总筋A 顺运八卦B 逆运八卦C 运内八卦D 分运八卦E 以上都不是2/3 处为半圆径画圆,在此圆周上称运土入水,运水入土A ) 46 仰掌,掌后横纹。
近拇指端称 A 阳池B 阴池C 阴阳池D 合阴阳E 以上都不是(A ) 47 中指甲根俩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A 左端正B 右端正C 端正D 板门E 内劳宫(B ) 48 中指甲根俩侧赤白肉际处尺侧称C ) 58 用于急惊暴死昏迷不醒时的急救特定穴 A 五指节 B 二扇门 C 威灵D 二马 E精宁 E ) 59 手背第四五掌骨歧缝间A 五指节B 二扇门C 威灵D二马E 精宁E ) 60 手背腕横纹中点凹陷中称A 老龙B 二扇门C 五指节D 二马E 一窝风 A ) 61 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揉称A 揉一窝风B 按一窝风C 推一窝风D 捏一窝风E 以上都不是A 左端正B 右端正C 端正(A ) 49 在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 A 老龙 B 二扇门 C 五指节(A ) 50 以拇指掐之,继而揉之称A 掐老龙B 按老龙C 揉老龙(B ) 51 手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称A 老龙B 二扇门C 五指节D 二马(B ) 52 以拇指偏峰按揉称A 掐二扇门B 揉二扇门C 拿二扇门(B ) 53 二扇门的功效以下正确的是A 息风镇惊,开窍醒神B 发汗透表,退热平喘(A ) 54 掌背五指第一之间关节称D 板门E 内劳宫1 分许称D 二马E 一窝风D 拿老龙E 以上都不是EDA 五指节B 二扇门C 威灵D 二马 E(D ) 55 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陷中称A 老龙B 二扇门 C五指节D二马E(C ) 56 手背第二三掌骨歧缝间称A 五指节B 二扇门C 威灵D 二马E(A ) 57 威灵的功效是A 开窍醒神B 息风镇静 D 发汗透表 D 退热平喘一窝风推二扇门 E 捏二扇门C 去风痰,通关窍D 散结E 通淋 精宁 一窝风精宁E 去风痰( B )62 在手背一窝风后三寸处称A 三关B 膊阳池C 六腑D 天河水E 涌泉( D )63 以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A 掐膊阳池B 揉膊阳池C 捏膊阳池DA 和 B EB 和C( A )64 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A 三关B 膊阳池C 六腑D 天河水E 涌泉( A )65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A 推三关B 大推三关C 小推三关D 拿三关E 以上都不是( C )66 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称A 三关B 膊阳池C 六腑D 天河水E 涌泉( C )67 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A 推六腑B 退六腑CA 或 B DA 和 B E 以上都不是( D )68 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称A 三关B 膊阳池C 六腑D 天河水E 涌泉( A )69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称A 箕门B 膊阳池C 六腑D 天河水E 涌泉( A )70 箕门的作用是A 利尿B 通便C 止泻D 止血E 以上都不是( E )71 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称A 箕门B 膊阳池C 六腑D 天河水E 涌泉B 72 用指端或屈指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进行点压称A 捏法B 点法C 揉法D 滚法E 拿法A 73 、屈食指点法是以哪个手指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A 食指第一指间B 中指第一指间C 大拇指指间D 无名指第一指间E 小拇指第一指间E 74 、具有解痉止痛,开通闭塞,舒筋活络,补泻经气,调整脏腑功能作用的是哪个手法A 捏法 B 拍法 C 抹法 D 搓法E点法A 75 、点法的适宜人群A 年老体弱、久病虚衰B 心功能较弱者C心功能不全者D疲劳性四肢酸痛 E 肺功能不全者D 76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施术部位做对称性挤压称A 推法B 挤法C拍法D捏法E抖法E 77 、捏法主要适用于A 头B 颈项C四肢D躯干E以上A、B、CC 78 、捏法具有的作用是A 滑利关节、舒筋通络B调和气血、疏肝理气 C 舒筋通络、行气活血D 清醒头目、疏肝理气E消食导滞、活血通络E 79 、捏法常用于哪个病症的治疗A 肢体酸痛,关节活动不利B 头痛、头晕C肌肉痉挛,风湿痹痛D 皮肤胀满,胸肋胀痛E 疲劳性四肢酸痛、颈椎病B 80 、挤捏时沿肌纤维方向对称移动一般由A 远端向近端B 近端向远端C 肢端向末端D 远端向肢端E 肢端向近端C 81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有节律性的提捏或揉捏称A 捻法B 拍法C 拿法D 击法E 振法C 82 、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指面着力部位进行拿法称A 一指拿法B 二指拿法C三指拿法D四指拿法E五指拿法A 83 、实则拿法为A 复合手法B 双合手法C单合手法D双复合手法E 双单合手法E 84 、实则拿法为复合手法,含有A 捏法B 提法C揉法 D 滚法E以上A、B、C A 85 、拿法主要作用于A 颈、肩、四肢及头部B肩背、腰骶及下肢部 C 头、颈、项及四肢部D 全身各部,尤其经络穴位E以上都不是B 86 、用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捏揉捻动称为A 拍法B 捻法C 击法D 拿法E 捏法B 87 、拍法的临床应用部位是A 四肢小关节B 肩背、腰骶及下肢部C 肌肉丰厚处D 全身各部穴位E 以上均是A 88 、捻法主要适用于哪个部位A 四肢小关节B 全身各部穴位C 头项四肢部D 四肢、胸肋面部、手足部E 89 、捻法具有的作用是A 调和气血B放松肌肉 C 滑利关节 D 消食导滞理筋通络C 90 、拍法用力应A 先重后轻B重C 先轻后重以上均非E 91 、击法包括A 拳击法B掌击法C侧击法指间击法、棒击法以上均是E 92 、拳击法适用于A 四肢小关节全身各部穴位C头项四肢部四肢、胸肋 E 腰骶部D 93 、用拳背、掌跟、掌侧小鱼际、指间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A 捻法B 拍法C点法击法捏法A 94 、用虚掌有节奏的拍打体表为A 拍法B 击法C点法击法捏法E 95 、擦法分为A 指擦法B 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以上均是A 96 、指推法多用于哪个部位A 头面B 胸腹C腰背D脊椎以上都不是C 97 、掌推法与拳推法的适宜部位相同的是A 头面B 胸腹C 腰背D脊椎以上都不是A 98 、给成人做推法时应用哪种润滑剂A 冬青膏B凉水 C 稀释乙醇滑石粉以上都是D 99 、小儿推拿时手法速度A 缓慢B 忽快忽慢C 先慢后快速度宜快先快后慢B 100 、滚法频率为每分钟A、100~120 次、120~160 次 C 160~180 次D、180~200 次、200 次以上E 101 、滚法时肘关节屈曲A、80 度、100 度、90 度、100~120 E 、120~140 度D 102 、指摩法腕关节屈曲A、110 度 B 、120 度、130 度、150 度、160 度A 10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推法A、食指平推法 B 、拇指平推法 C 、掌推法 D 、拳推法 E 、肘推法D 104 、滚法操作时,上臂与胸臂的距离保持在A 、2-3cmB 、3-4cmC 、4-7cmD 、5-10cmE 、6-10cm B 105 、在滚法操作中,不适用于哪个部位A 、颈B 、臂C、背D、腰 E 、臀D 106 、滚法操作中,手腕关节滚动幅度为A 、内80°外40 °B 、内40°外40°C 、内80 °外80°D 、内40°外80°E 、以上都不对A 107 、接触面积小,刺激偏弱或中等深透性好的推拿手法是A、一指禅推法 B 、滚法 C 、揉法 D 、摩法 E 、擦法B 108 、推拿手法中着力面积大,压力也大刺激平和舒适是哪种手法A、揉法 B 、滚法 C 、捏法 D 、搓法 E 、按法E 109 、主要用于颈项、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的手法是A 、揉法B 、摩法C 、搓法D 、一指禅推法E 、滚法E 110 、一指禅推法中操作错误的是A 、沉肩B 、垂肘C 、悬腕D 、指实E 、掌实E 111 、下列那项不是推法的动作要领A 、拇指平推法B 、掌推法C 、拳推法D 肘推法E 、腕推法B 112 、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一定部位称A 、滚法B 、击法C 、拍法D 、拿法E 、振法E 113 、下列哪项扳法受术者取侧卧位A 、胸椎对抗复位法B 、腰部旋转复位法C 、直腰旋转扳法D、肩关节前屈扳法 E 、腰部除斗扳法C 114 、下列哪一病症既适用于揉法又适用于摩法A 、头痛B 、头昏C 、泄泻D 、月经不调E 、阳瘘D 115 、抖上肢法,肘关节屈曲约多少度A 、60°B 、80°C 、90°D 、130 °E 、100°E 116 、推拿的基本检查方法有哪些A 、叩顶压顶试验B 、臂丛腰拉试验C 、曲颈试验D 、挺腹试验E 、抽屉试验D 117 、下列哪一项属于推拿的特殊检查试验D 浮髌试验E 、曲颈试验 D 118 、滚法主要用于D 、颈项、肩背、腰臀、四肢E 、四肢、腰、颈A 119 、滚法的动作要领里无名指与掌指关节屈曲约 A 、90°B 、 120°C 、 60°D 、45°E 、80 D 120 、一指禅在体表移动操作时,摆动频率是 110 - 150 次/ 分 C 、130 -170 次 / 分D 121 、击法分为几种A 、2种B 、3种C 、4种D 、5 种E 、6种 D 122 、颈项部斜扳法受术者应取什么体位A 、立位B 、仰卧位C 、坐位D 、卧位E 、俯卧位 D 123 、抹法应与什么手法相区别A 、击法B 、按法C 、搓法D 、推法E 、拿法 C 124 、下列哪项不是推拿技术的基本要求 A 、持久 B 、均匀 C 、粘着 D 、有力 E 、柔和E 125 、下列哪项是一指禅的动作要领A 、持久B 、用力C 、柔和D 、屈腕E 、沉肩 A 126 、颈项部斜扳法可用于下列哪项B 127 、臂丛 N 牵拉实验,阳性提示B 130 、四指法的概念正确的是A 、叩顶压顶试验B 、直腿抬高及足背屈试验C 、椎间孔压迫试验A 、腰、颈、臀B 、肩、四肢、腕C 、颈、项、臂A 、90- 120 次 / 分B D 、120-160 次/ 分 E100 -150 次/ 分A 、颈部小关节紊乱B 、颈与右偏C 、腰间盘突出D 、落枕E 、骨折A 、颈椎有病变B 、臂丛 N 刺激症C 、腰骶 N 根刺激症D 、韧带损伤或撕裂E 、末梢 N 坏死B 128 、下列是滚法的吸定点的是 A 、实指 B 、中指C 、大拇指 C 129 、天门、攒竹的功效,正确的是A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D 、肘部 E 、肩部B 、清热、镇惊、利尿、明目C 、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脑D 、开阳止泻、降逆止呕E 、行气、破结、化痰A 、以拇指与食、中指指面为着力部B 、拇指与食、中、无名指面为着力部C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为着力部D 、以食、中、无名指面为着力部E 、以拇指、食、无名指为着力部B 131 、给受术者做腕关节摇法时,掌心应取什么动作 A 、朝上 B 、朝下C 、朝左D 、朝右E 、握拳 A 132 、扳法在临床上适用于哪种病症A 、颈椎病B 、软组织损伤C 、抽搐D 、呼吸不畅E 、运动功能障碍 B 133 、小儿推拿八法都包括哪些A 、捏、搓、 摇、 拿、 摩、 按、捻、 揉B 、按、 摩、 掐、揉、推、 运、 搓、 摇C 、滚、擦、 推、 点、 摩、 捏、 抹、 搓 D 、拍、 捏、 拿、捻、击、按、 点、推 E 、击、抖、 拍、 振、 摇、 扳、 推、滚A 134 、指 按法 的腕 关节 屈曲约A 、 40 -60B 、 40 - 70° C、 30 - 50°D、 40 -80 ° E 、 40 -90B 135 、捏法主要适用于A 、头、面、背部B 、头、颈、项、四肢部C 、腰、背、脊部D 、头、面、颈部 C 136 、振法振时不可A 、连续不停止B 、快、连续C 、断断续续D 幅度小E 、频率快 D 137 、揉尾骨频率是A 、 100 - 500 次B 、 200 - 300 次C 、 100 -400 次D 、 100 - 300 次E 、200- 600次E 138 、下列不属于一指禅的动作要领是B 139 、滚法适应下列哪个部位的治疗 A 、头部 B 、颈项C 、手 DB 140 、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 、滚法的动作要领包括吸定和移动C 、滚法操作时,跳动是由于前滚时推旋力过大,回滚时旋力过小而形成跳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