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语文2020年四升五暑期衔接训练:第10讲阅读理解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现代文阅读 (共17题;共264分)1. (8分)课内阅读。
带刺的朋友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1)在“监视”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A . 惊讶、不解、怜惜、喜爱B . 惊讶、不解、好奇、怜惜、喜爱C . 不解、惊讶、好奇、怜惜、喜爱(2)作者被刺猬偷枣的_______所打动,心生_______、_______之情,以“带刺的朋友”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_______,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
()A .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喜爱B .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熟悉C . 动作迅速、惊讶、疑惑;喜爱(3)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对刺猬的称呼也不断地改变,从一开始的“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
()A .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那东西B . 那个家伙、那个东西、小东西C .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玛瑙”指的是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A . 枣树;比喻B . 红枣;拟人C . 红枣;比喻2. (18分)开心阅读好邻(lín)居(jū)每天早晨(chén),我都能听见花喜鹊的叫声。
我醒(xǐnɡ)来就趴(pā)在窗台上,数一数大树上落了多少只花喜鹊:一只、两只、三只……啊,一共有九只,比昨天又多了两只哪!我真高兴,花喜鹊已经把我家的大树当成它们的家啦!花喜鹊帮助大树除(chú)害(hài)虫,每天还把我从睡梦中叫醒(xǐnɡ),花喜鹊是我的好邻居。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A . 3B . 4C . 5(2)花喜鹊把()当成了家。
A . “我”家的大树B . “我”家的窗台C . “我”的邻居(3)“我”的好邻居是()。
A . 大树B . 花喜鹊C . 小蝴蝶(4)下列不是花喜鹊做的事情是()。
A . 帮助大树除害虫B . 把“我”从睡梦中叫醒C . 陪“我”说话(5)文中的“我”会对花喜鹊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一写。
3. (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新华网)(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A . 200亿B . 300百万C . 300亿D . 300(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B . 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C .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D . 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4)你对垃圾分类怎么看?又会怎么做?4. (15分)阅读《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完成文后习题。
①祖国的宝岛台湾,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侯温暖,一年四季,草木常青,鲜花盛开,非常适合蝴蝶的繁殖(fán zhí)和生长。
台湾的蝴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都位居世界前列,所以人们不禁发出了“台湾蝴蝶甲天下”的赞叹。
②台湾的蝴蝶,大约有四百多个品种。
其中有不少名贵的品种。
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如蛇头蝶,它的翅膀上端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
皇蛾(é)阴阳蝶的双翅大小不对称,左翅小为阴,右翅大为阳。
最美丽的叫黄裙凤(fèng)蝶,被誉为“蝶中皇后”。
它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nì)光下能反射出灿烂夺目的珍珠般的光辉(huī)。
这种色彩,是蝴蝶世界中独一无二的。
③台湾有不少山谷,里面有成千上万的蝴蝶,被称为蝴蝶谷。
其中,最有名的要算高雄附近的黄蝶翠谷。
谷内古木参天,流水叮咚,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yōu),是蝴蝶栖息繁衍的乐园。
这里盛产黄色蝴蝶,一年能繁殖二百多万只。
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piān)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鲜花全遮盖了,仿佛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
每一朵鲜花的花蕊(ruǐ)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蝴蝶在吮(shǔn)吸花蜜。
乍(zhà)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奇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往他们脸上扑去。
这时候,连游客们也仿佛变成美丽的花蝴蝶了。
(1)台湾的蝴蝶有两项位居世界前列,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第②小节为了说明台湾蝴蝶的品种多,很名贵,各有特色,文中举了三种名贵的蝴蝶为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第③小节文中以最有名的高雄附近的________为例,写出了台湾蝴蝶谷中几百万只蝴蝶翩翩起舞的壮观景象。
(2)“这种色彩,是蝴蝶世界中独一无二的。
”“这种色彩”指________。
“独一无二”的意思是________。
(3)第③小节中,成语“________”用“数字”写出了蝴蝶谷中蝴蝶数量众多,成语“________”则写出了蝴蝶又多又密、像花朵一样挨挨挤挤,不留一点缝隙。
(4)“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划线字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 突然B . 忽然C . 猛地D . 仔细(5)“穿着花衣服的游客一走进山谷,一群群蝴蝶就会围着他们飞舞,有的还往他们脸上扑去。
”对划线字“扑”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扑”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群结队的蝴蝶攻击游客时的凶猛样子。
B . “扑”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蝴蝶的数量多,飞行速度快,与游客很亲密。
C . “扑”字用得不够准确,用“撞”更体现蝴蝶的勇猛。
D . 此处用“扑”字只是作者的用词习惯,其实换成“冲”“撞”“飞”等都行。
5. (20分) (2020三下·涟源期末) 课外阅读。
我变成了一朵云晚上,我躺到床上便进入了梦乡。
突然,我觉得身体变轻了,渐渐地升到了天空。
哇!我变成了一朵云!我在天上飞呀飞,飞到了火星上。
我看了看,火星上根本就没有生命,到处是沙漠。
我摇了摇身子,雨水就“哗啦啦”地下起来。
不过我相信,几百年以后,这里肯定会出现生命。
我又飞回地球上,来到缺水的山区,看到那里的庄稼长得不好,土地硬邦邦的,人们一个个瘦得像火柴棒。
于是,我又抖了抖身子,雨水“啪啪”地下起来,地上的草木贪婪地吸吮着,我高兴极了!可是我的身体越来越小。
这时,我忽然接到雨姐姐的通知“非洲森林突发大火,请马上去救火!”我和众多的小白云一起来到森林,眼前一幅悲惨的景象:一片火海,动物们四处逃生。
我们连忙摇晃身体,下了一场倾盆大雨,终于把火熄灭了。
地上的花草又重新仰起头来,仿佛在说:“谢谢你们!”我的身体渐渐变轻了,渐渐没有了……(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_______ 赶忙________ 处处________(2)请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语。
形容急切追求而不知满足。
________雨水像从盆里泼出来一样。
比喻雨大势急。
________(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变成云以后,先后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这些地方下了几场雨,使得这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几百年后,火星可能________,非洲大火被________。
(4)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一朵云,你可能还会去哪里,还会做些什么呢?请写一写。
6.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尾地鸦白尼地鸦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荒漠鸟,只分布在中国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它们没有绚烂的外表,甚至不如拔着一身黑得发蓝的羽毛的乌鸦来得华丽,个体也不知乌鸦壮硕。
“地鸦”是名副其实“在地上跑的鸟”,它们能在沙漠上健步如飞。
白尾地鸦生活在沙漠绿洲边缘地带和沙漠藏地,在沙丘间,在有稀疏植校、胡杨林的地段,甚至在沙漠公路两旁或临时停车场的垃圾堆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成为在沙漠里生活工作的人类为数不多的鸟类伙伴,一些养路工、石油工人经常见到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
白尾地鸦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到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白尾地鸦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御干旱和沙尘,而沙褐色的羽毛经常让人们与之擦肩而过,白尾地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有时候会像乌鸦一样挖掘、运输和埋藏食物,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定位,找到自己埋藏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