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3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案【目标导航】认识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理解不同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
【课堂互动】1.运用图框分析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2.区域发展的转型和再生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转型和再生阶段,是指区域发展演变的后期阶段。
在区域的衰落阶段,随着本地区资源的枯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其他区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等),增长速度衰退,效益减低,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整体区域呈现萎缩状态。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区域才能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501960197019801990年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英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生活质量指标TP【自我评价】1.下图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的是在马来半岛沿海平原和中央山脉之间的山麓丘陵地带,不仅适于种植橡胶,而且又是锡矿带的主体,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胶锡地带”。
近年来,“胶锡地带”的橡胶和锡矿石的生产出现滑坡,而电子装配、化工、机械等一大工业部门代之而起,“胶锡地带”已向“制造业带”转化。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2-3题:2.该区域由“胶锡地带”向“制造业带”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胶”、“锡”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在国际贸易中居不利地位②.马来西亚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③.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④.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推动了产业升级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目前,该区域正处于 ( )A .初期阶段B .成长阶段C .衰落阶段D .再生阶段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关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时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是最高的,故应该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P 附近B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活质量指标的下降C .英国环境污染的出现与加剧在T 时段之前就已经出现D.英国环境污染的出现与加剧在T时段之后才出现5.英国经济发展给我国的启示是()A.工业化初期可以忽略环境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B.不能忽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否则后期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C.环境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D.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财富和产品6.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7.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①环境污染严重②劳动力素质太低③地价上涨公共设施不齐全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8~9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8.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9.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10.将德国鲁尔区和美国五大湖区工业发展相关内容填入下图相应的圆圈中(填代号)。
①资源型②煤铁资源丰富③水陆运输便利④科技力量雄厚⑤煤炭丰富,铁矿石短缺⑥水资源丰富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洛林地区是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基地。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煤炭、钢铁等行业逐渐走入低谷,洛林地区面临严峻考验。
法国国土整治与地区行动署联合洛林地区的官员和专家对形势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结论:第一,传统工业可以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龙头。
因此,必须建造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新“火车头”;第二,洛林地区经过多年建设,基础设施好,与国内外联系广泛,作为法国工业基地的名声较大,科研力量较强,完全具备支柱产业转型的基本条件。
经过转型发展后,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青春。
(1)根据世界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的变化,请你分析一下,20世纪60年代以后煤炭、钢铁行业走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洛林地区的区位条件,你认为此地会将哪些工业部门作为新经济的“火车头”?参考答案【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初期阶段自主学习1.很少比较简单2.地理环境较少环境基本协调图表导读1.美国五大湖周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匹兹堡就位于煤田的中心地带。
铁矿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附近的德卢斯等地,五大湖地区现有稠密的铁路,又有五大湖和运河的便利水运,水陆交通便利。
2.由于五大湖周围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因此,五大湖周围的钢铁工业在布局上表现为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主要分布在匹兹堡、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
合作探究1.提示:该说法错误,区域发展往往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不断成长壮大的。
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2.提示: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资源开发的规模较小,只形成了数量较少的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因此,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所以说,这一时期的人地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变式训练1.解析:在区域开发的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的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城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城内城镇往往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答案:D2.解析: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随着煤铁资源的开发,五大湖周围地区的钢铁工业迅速发展。
尤其是匹兹堡位于煤田中心地带,利用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运入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石,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答案:A知识点二、成长阶段自主学习1.城市工业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集聚扩散2.不协调3.枯竭制约加重破坏图表导读1.产业有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步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多个工业中心。
2.区域内工业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形成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工业结构比较复杂,形成了集聚效益。
但是工业和城市的过度集聚,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地价上涨,人地关系日趋紧X等问题。
合作探究1.提示:工业联系产生了工业集聚,工序工业联系产生相关工业集聚,便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空间地域联系产生了空间地域集聚,共用设施节省投资,运输量大靠近港口、铁路枢纽,耗能大的接近电站。
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的基础上产生的,五大湖区即在煤铁基础上快速发展了与之有工业联系的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多种工业部门,形成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工业结构比较复杂,形成了集聚效益,降低了成本,进一步五大湖区的发展变式训练1..解析:美国五大湖周围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匹兹堡就位于煤田的中心地带,铁矿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附近的德卢斯等地,五大湖地区现有稠密的铁路,又有五大湖和运河的便利水运,水陆交通便利答案: A2..解析: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逐渐走向成熟。
产业有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出现了芝加哥、底特律等多个工业中心,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带动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答案:B知识点三、转型阶段自主学习1.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逐渐丧失产品市场竞争力2.加剧3.集聚效应区域经济高失业率人口减少4.区域产业发展图标导读1.美国东北部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2.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人口迁移的主要是由五大湖沿岸的“冷冻地带”向大的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造成上述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工业的发展,使该区资源枯竭,地价上涨,住房紧X,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加重,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
而西部、南部工业发展集中程度差,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又发现了新的资源,新兴产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吸引大批居民到此居住。
合作探究1.提示:转型阶段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因此环境污染仍然非常严重,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钢铁工业等主导产业的衰退,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钢铁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下降至1983年的12.4%,失业率高,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计达到10万以上,全市有1/4的家庭收入明显下降,市财政和教育部门的投入都下降了一半。
由于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大量的人口外迁,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变式训练1.解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呈现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
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使匹兹堡由“没有屋顶的地狱”变为一座“知识城”。
答案:A2.解析;生产结构单一,重工业比重大,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是各个传统工业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措施。
答案:D知识点四、再生阶段自主学习1.发展空间产业结构新技术传统工业部门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工业部门高新技术区域经济增长活力2.紧X 协调3.治理污染地区投资环境图表导读1.区域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2.初期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城市和工业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转型阶段,由于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再生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整治,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人地关系逐渐由紧X走向协调。
合作探究1.提示: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这座昔日的“没有屋顶的地狱”,如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医疗和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均以排在美国城市前列,被誉为“知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