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技巧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网络计划技术或箭条图,简称网络图。
在我国随着建筑领域投资包干和招标承包制的深入贯彻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度管理、工期管理和成本监督方面要求愈益严格,网络计划技术在这方面将成为有效的工具。
借助电子计算机,从计划的编制、优化、到执行过程中调整和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突现出它的优势,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识、了解和使用。
1 绘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常听说大家对网络图的绘制比较头疼。
因为在绘图时,工序与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把握、什么地方需要架设虚工序看不出来、前边工序什么时候相交、如何为后行工序做准备、网络图开始如何绘制、结尾如何收口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绘制网络图必须遇到的问题和步骤。
如果掌握绘制技巧就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绘图要求。
下面我把这几年自己总结出来一套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网络图的绘制技巧2.1网络图的三大要素网络图是由节点、工序和线路三大要素构成的。
2.1.1节点节点是用圆圈表示箭线之间的分离与交会的连接点。
它由不同的代号来区,表示工序的结束与工序的开始的瞬间,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它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在网络图中结点分为开始结点、结束结点和中间结点三种。
2.1.2 工序(工作)工序是指把计划任务按实际需要的粗细程度划分成若干要消耗时间、资源、人力和材料的子项目。
在网络图中用两个节点和一条箭线表示。
箭线上方表示工序代号,下方表示工序作业时间。
2.1.3线路线路是指在双代号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沿着箭线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和节点而达到终点节点的通道。
一个完整的网路图有若干条线路组成,在诸多线路中作业时间相加最长的一条称为关键线路,宜用粗箭线、双箭线表示,使其一目了然。
2.2网络图的绘制技巧要想快速准确地绘制双代号网路图,应先把工程项目的“工作明细表”分四步认真仔细的进行分析与研究。
2.2.1网络图开头绘制技巧先从“工作明细表”中找出开始的工序。
寻找的方法是:只要在“先行工序”一列中没有先行工序的工序,必定是开始的工序。
这时候只需画一个开始的节点,引出若干条开始的工序就可以了。
例如:某工程的“工作明细表”如下表一所示:本例中 A、B是开始的两道工序,应如图 1绘制表 1:当知道了某道工序的先行工序,想要寻找它的后行工序时,只需要在“先行工序”那一列中去寻找本工序的代号在什么地方出现,它所对应的工序代号就是本工序的后行工序。
如果知道了某道工序的后行工序,想要寻找其先行工序同理。
2.2 .2结束绘制技巧其次,在“工作明细表”中找出结束的工序,只要在“后行工序”一列中没有后行工序的工序就是结束的工序。
画一个结束的节点把所有结束的工序都引向结束的节点。
本例中 G、 H 是结束的工序,应如图二所绘制:因为在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开始和结束的节点,保证网络图的闭合。
初学者如果不这样进行分析和绘制就容易出错,不是网络图的开始不闭合就是结束的时候不闭合。
2.2.3中间绘制技巧再次,如果按顺次的方法画图,那就要仔细的分析“先行工序”一列中哪些工序的先行工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例中 E、F 的先行工序都是 B、C,这就要求在画 B、C 两道时,应让它们相交到一个结束的节点上,为后边 E、F 工序的绘制做好准备工作。
本例应如图三所绘制:这也是初学者绘制网络图时比较难的一点。
往往初学者画者前面的工序不为后面的工序考虑和作准备,最后就必定画不下去。
2.2.4虚工序架设技巧网络图绘制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入虚工序。
其实这并不难,在“先行工序”一列中有明显的提示,例如在本例中,G 的先行工序是 D、E 工序,那么在画 D、E 工序时就一定要让它们交到一个结束的节点上。
而 H 的先行工序是 D、 E、 F,这么说在画D、E、F 工序时应该让它们三道工序必须交到一个结束的节点上,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到 G工序的逻辑关系,因为无形当中把 F 工序就强加给了 G 工序作为它的一道先行工序。
这样就会很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让 D、E 两道工序交到一个结束的节点上, F 工序单独有一个结束的节点,然后通过虚工序的嫁接把 D、E 工序结束的节点引入到F 工序结束的节点上,这样就可以化解矛盾。
本例中应如图四所绘制:初学者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需要引入虚工序,往往随心所欲的画,或者画者前面的工序不为后面的工序铺路,等到画不下去的时候就嫁接虚工序,这样是错误的。
绘制网络图时不要急于动手,应按上述四步要求把“工作明细表”分析透彻,再动手一定会又快又准确。
在本例中我们画一个开始的节点引出 A 和 B 两道工序,C 工序必须交到 B 工序结束的节点上,E 和 F 工序顺理成章的就画好了,在 D、E 结束的节点上引出一道虚工序指向 F 工序结束的节点上,G、H 是两道结束的工序,把它们引向一个结束的节点上。
如图五所示:2.2.5 编号技巧网络图在绘制的过程中,节点先不要编号,等绘制完了,检查无误,再编号。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编号方法,就是按照节点从左向右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
但一定要满足每一道工序开始的节点编号小于结束节点的编号。
3 结束语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有一定的难度,除了掌握基本的绘制技巧之外,还需要大量的作一些练习,由简单的少量工序练起直到复杂大量工序,熟能生巧,掌握了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方便。
罗马数字符号个位数举例I, 1 】II, 2】III, 3】IV, 4 】V, 5 】VI, 6】VII, 7】VIII,8 】IX, 9 ·十位数举例X, 10】XI, 11 】XII, 12】XIII, 13】XIV, 14】XV, 15 】XVI, 16 】XVII, 17 】XVIII, 18】XIX, 19】XX, 20】XXI, 21 】XXII, 22 】XXIX, 29】XXX, 30】XXXIV, 34】XXXV, 35 】XXXIX, 39】XL, 40】L, 50 】LI, 51】LV, 55】LX, 60】LXV, 65】LXXX, 80】XC, 90 】XCIII, 93】XCV, 95 】XCVIII, 98】XCIX, 99 】百位数举例C, 100】CC, 200 】CCC, 300 】CD, 400】D, 500 】DC,600 】DCC, 700】DCCC, 800 】CM, 900】CMXCIX,999】1、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2、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3、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4、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5、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3Φ22(-3)/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6、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N4Φ18 φ10@100/200(2) 2Φ25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