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八上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第一节疆域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 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2 山东省鲁济南17 青海省青西宁3 安徽省皖合肥18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4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5 江苏省苏南京20 湖北省鄂武汉6 山西省晋太原21 江西省赣南昌7 浙江省浙杭州22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8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23 福建省闽福州9 河北省冀石家庄2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10 湖南省湘长沙25 台湾省台台北11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26 重庆市渝重庆12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27 吉林省吉长春13 河南省豫郑州28 海南省琼海口14 广东省粤广州29 辽宁省辽沈阳15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10、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龙江省;最早看见日出的省:黑龙江省;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

最早见到日出的省:黑龙江省;全部位于热带的省:海南省;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辽宁、山东。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12、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1、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人口大国印度。

2、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

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核心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人口东多西少。

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为界,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①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②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第三节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

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9个):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在祖国大家庭里,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5、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6、民族节日:A回族—开斋节B藏族—雪顿节C傣族—泼水节D蒙古族—那达慕节E高山族—丰收节F汉族—元宵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A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B侗族大歌C藏族的《格萨尔》史诗D蒙古族呼麦7、重要的少数民族分布: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山族—台湾省,黎族—海南省8、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重点图幅: 图2.2、图2.3、图2.6、图2.9、图2.17、图2.22、图2.24、图2.28、图2.30、图2.34、图2.41、图2.46、图2.47、图2.53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地、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

2、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山区面积占了2/33、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对我国的影响:(1)气候: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2)交通: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3)水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

5、山区: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的劣势:(1)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2)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山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有优势。

6、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纵横交错的山脉,熟记下列山脉的位置。

(1)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

(2)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六盘山;贺兰山。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唐古拉山脉。

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艾丁湖(-154.31米)8、我国的地势主要山脉、地形区海拔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高原、山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1000米—2000米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高原、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平原、丘陵⑴山脉:A阿尔泰山,B天山,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E长白山,F大兴安岭,G太行山,H阴山,I巫山,J秦岭,K祁连山,L横断山,M台湾山脉,N武夷山,O雪峰山,P南岭。

序号名称特点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峰岭众多⑤塔里木盆地呈环状分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⑥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

⑦柴达木盆地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⑧四川盆地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紫色盆地”之称。

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⑨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⑩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鱼米之乡”之称。

第二节气候一、气温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影响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和冬季风。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因素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低。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3、我国的温度带(1)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图甲)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2)热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4温度带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水果热带一年三熟香蕉、椰子亚热带一年两熟柑橘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苹果、梨中温带一年一熟1、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2)800mm年等降水线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3、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图乙)。

我国的干湿地区: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植被农业湿润区800毫米以上以森林为主水田农业,种植水稻半湿润区400毫米—800毫米森林和草原旱地农业,种植小麦半干旱区200毫米—400毫米以温带草原为主我国重要的牧区干旱区20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三、气候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分布:(1)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