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戊戌变法(全部)

戊戌变法(全部)


2、高潮——百日维新
) 4、6 ) 3、12 ) 1、8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我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师夷长技 以自强!
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引进西方的先进 科学技术来挽救 危机!
割领土
开口岸 设工厂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 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影响: 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损失,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刺激列强加紧侵略中国: 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以资本输出为主
严复
谭嗣同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主 张
译《天演论》 《仁学》 宣扬“物竞天 以资产阶级自 择,适者生存”由平等思想, 的社会进化论 批判封建纲常 思想 礼教和专制君 权。
共同 ①倡变法; ②兴民权、行立宪; ③废“八股”、倡西学、改 主张 教育;
戊戌变法
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春 (2)内容: A、拒和、迁都、练兵——权宜之计; B、变法——引进西方的议会政治制度。 (3)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点) 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 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 师,其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学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2、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光绪帝 3、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他(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1898年4月、北京
康有为 各省旅京维新志士
备注
宗旨:“保国、保种、 保教”
发展——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宣扬维 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讨论时 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 形成。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发展——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知识回顾】维新派同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内容: 【1】要不要维新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历史意义: 这场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 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性质)。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 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 潮。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早期维新思想家—— 船和洋务企业,并不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2)、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托古改制,打着 孔子的旗号,宣 传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
梁启超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 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基本线索:
一、背景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国内政治危机)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思想基础)
把西方资本主 义政治学说同 ? 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
梁启超 《 》
严复 翻译赫胥黎的 《 》
借进化论思想来 阐述维新变法 ?
主张变法图存, 宣扬民权论
影响
梁启超称其著 推动变法发展 作为“ ? ”
为变法奠定 ? 基础
【拓展】 材料一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 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思考:(1)康有为维新思想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认识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1)他的思想具有时代进步性,其方 式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 (2)但反映出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 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维新酝酿
• • • • 1888年第一次上书,陈述变法图强 理论准备: 进化过程: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理论基础:《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兴起——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托古改制,打着 孔子的旗号,宣 传资产阶级改良 思想
梁启超 思想核心是倡 民权;用进化 论阐述君主立 宪取代君主专 制的必然性;
发展——维新实践
戊戌变法
报 纸
名称 创办人 《中外纪闻》 康有为 《强学报》 《时务报》
地点 1895年、北京
康有为 1896年、上海 梁启超主笔 1896年、上海
《国闻报》
严复
组织
名称 强学会
1897年、天津
保国会
地点
创办人 成员组成
1895年、北京
文廷式 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外国传 教士,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 官员支持 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戊 戌 变 法
三、意义 四、比较
(一)兴起、发展:——酝酿、开始、发展 二、过程 (二)高潮:百日维新 (三)失败:戊戌政变
开始标志 主要内容 特点 失败标志 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
一、历史背景: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 ②列强加紧经济侵略:资本输出 ③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国内政治危机) ①财政危机的严重 ②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宣传(思想基础)
严复
谭嗣同
著 作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主 张
译《天演论》 《仁学》 宣扬“物竞天 以资产阶级自 择,适者生存”由平等思想, 的社会进化论 批判封建纲常 思想 礼教和专制君 权。
共同 ①倡变法; ②兴民权、行立宪; ③废“八股”、倡西学、改 主张 教育;
完成下列表格:
代表 作 思想 特点 康有为 《 》 《 》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陈独秀
1
2
黄 兴 梁启超
3 4
李鸿章
5
6
魏 源
曾国藩
林则徐
7
8
李大钊
9
郑观应
10
孙中山 王 韬
11 12
康有为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 ) 9、11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 )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90年代维新思想的发展
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康有为 梁启超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⑤【回顾】维新思想何时产生?主要代表及其主张? (必修三)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70年代 ①代表: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从洋务派中 分化出来) ②主张:(经)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政)建立君主立宪制; (文)提倡西学、兴办学校 ③认识: 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 张全面向西方学习,变革体 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④意义: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 王韬
民族危机加深 远东国际关系、东亚政治格局改变; 刺激中国有识之士的思考和觉醒
1、这幅图反映了19世纪 末的中国出现了什么问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假如你是19世纪末 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 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 样的反应?
②列强加紧经济侵略:资本输出:设银行、筑铁路、开矿山、设工厂
1、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维新变法的先师? 为变法寻找依据,以减少变革阻力;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保守、软弱。 康有为: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 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康梁等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封 建君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戊戌变法
【归纳】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救亡 图存的民族意识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兴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运动。
思想基础:西学传播和维新思潮的兴起。
戊戌变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