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立体化优质教材 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建设立体化优质教材 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2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以“研究先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服务为本、打 造精品”为开发理念。在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教学 指导委员会规划并指导下,广泛调研在工业控制中的最新控 制设备和控制 技 术,与 知 名 企 业 的 新 技 术 开 发 人 员 紧 密 合
—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策略,同时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立体化交互方案, 使教材呈现多通道、多元化,有效地解决教学时数不断减少 与教学信息量不断加大的矛盾。
( 4) 配套习题指导。为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双证 书”制,让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毕业时能同时获得职 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应配套开发《习题指导》,供相关 技能培训鉴定学习参考。同时开发项目化教考分离考核软 件,可随机产生每人不同的考题,以促进学风。
1 “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旨在阐述社会发 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如何推进高职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资源建设、“双 师 型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和 实 践 教 学 基 地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办出高职特色的三大基本建设,也 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相对而言,教材建设是当 前高职教育中最重薄弱的环节,教材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 学改革的核心,教育思想和职教理念、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改革最终必须通过教学内容,即教材的改 革才能落实。我国目前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 缺乏适合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更缺乏“精品”教 材; ( 2) 教材内容交叉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 ( 3) 教材 内容、体系、结构陈旧; ( 4) 新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体现不 够; ( 5)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材严重缺乏。鉴于此,大力 开展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1]。
( 1) 职业技能基础课教材以《电工技术》为例 2006 年由 本 校 教 师 主 编 的 教 材《电 路 及 电 工 电 子 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指导》均为清华大学出版的教 材,为了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该课程组开展新一 轮教材的建设,新 编 了 项 目 化 教 材《电 工 技 术 》及 配 套 教 材 《电工技术习题指导》、《电工技术实训》( 含多媒体课件) 。 该套教材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能 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易教好学为宗旨,有机 整合教学媒体资源,全方位展示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让师 生教学更加方便、学习更加自主的教学环境。 其中主教材包括“直流电路安装与调试”、“三相电路的 安装与测量”、“动 力 头 控 制 线 路 安 装 与 调 试 ”等 七 个 项 目。 所有项目的载体均来自电工行业或机械加工行业,任务真实 可操作,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原则。 在教材编写中 注 重 情 境 设 计,将“问 题 引 导 式”、“案 例 式”、“任务驱动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教 材体例的设计中。在教材编排体例上遵循了高职学生的认 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让学生先做后学,从测量数据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进 而 引 领 学 生 探 究 解 决 问 题 的 理 论 论 据。 这 种 “亲身体验 + 动脑思考 + 自主学习”的方式,经实践检验是 高职学生喜爱的教学形态,颇受学生的欢迎。 ( 2) 职业技能课教材以《组态控制技术》为例 2006 年由本校教师主编的教材《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由 清华大学出版,该教材是校企合作教材,曾荣获江苏省精品 教材,并成为 2010 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配套主讲教材。随 着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发展,通用组态软件发展成嵌入式 组态软件,为此,再次与企业合作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面 向“双师型”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服务于机电和自动 化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材。 该教材围绕嵌入式组态技术核心,以触摸屏 TPC 分别 与 PLC、变频器、智能仪表、传感器及伺服通信控制技术典型 应用为工作任务,涵盖了嵌入式组态的重要知识与技能,进 行了循序渐进的工作导向描述。编写遵循“典型性、实用性、 先进性、操作性”原则,将学习、工作融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 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易学、易懂、易上手的目的。
2012 年 12 月 第 31 卷第 12 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7836. 2012. 12. 008
Dec. 2012 Vol. 31 No. 12
( 3) 开发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 技术手段,组织课程团队中骨干教师开发与主教材配套的多 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在课件制作中体现教学团队的教学
收稿日期: 2012 - 11 - 06 基金项目: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基金项目( RJ201206) 作者简介: 王一凡( 1977 - ) ,男,江苏常州人,讲师,从事电气自动化、电子与通讯研究; 陈跃安( 1958 - ) ,女,江西萍乡人, 副教授,高级技师,院教学督导; 张文明( 1967 - ) ,男,江苏武进人,高级工程师,教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负责人。
( 5) 丰富课程网站。组织课程团队开发其他教辅材料 ( 如课程标准、教学指南、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为教师备课 提供指导。丰富 学 生 创 新 设 计 作 品 集、学 生 学 习 研 究 体 会 等,提供相关企业行业网站链接,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为远 程教学提供方便。
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旧教材之比较
此,就江苏省特色专业———常州纺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的教材建设为例,介绍开发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实
践和成效,以期推动课程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效地促进人才质量的培养。
关键词: 立体化教材; 设计理念; 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 G423.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836( 2012) 12 - 0020 - 02
作,与多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交流研讨,联合开 发出力求使教材编写体现五原则( 即: 高职教育特色原则、现 代教法与学法原则、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原则、编写形式创 新原则、国际化原则) 的教材[2]。
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战略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 标准,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 的职业资格标准,开发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型的教材; 重 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 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建设立体化优质教材 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王一凡,陈跃安,张文明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摘 要: 教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对课程改革和建设有推动作用,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基于
( 1) 对于职业技能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 产实际、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形态新颖、适合于学生自主学 习的新型教材。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三个坚持,即坚持基于工 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向; 坚持将行业企业典型、 实用、操作性强的工程项目引入课堂; 坚持发挥行动导向教 学的示范辐射作用。
( 2) 对于职业技能基础课,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 条主线,推进“双 证 书 ”制,强 化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以 相 关技能考核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打破传统的学科逻辑结构 划分篇—章—节的教材编写体例,重新序划知识,突出行动 特色,同时注意将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引入教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