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案9545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案95453

晶澳光伏电站-七里沟35KV线路工程绿色施工方案宁夏元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晶澳盐池光伏输出线路项目部二O一七年三月绿色施工措施(签字页)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绿色施工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绿色施工小组组成及工作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绿色施工的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扬尘污染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害气体排放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水土污染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噪声污染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光污染的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施工固体废弃物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材料节约规划与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体结构用消耗材料的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晶澳光伏电站-七里沟35kv线路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花马池镇境内,起点为在建的晶澳光伏35kv变电站(新建),终点为七里沟110kv变电站。

新建线路全长约1*(其中架空段长约,电缆段长约),全线采用单回路铁塔架设。

线路航空距离,曲折系数,沿线海拔高度在1325-1450m之间。

根据系统接入报告,本工程导线采用2根JL/G1A-185/30-26/7型钢芯铝绞线和1根24芯OPPC光纤复合相线,地线采用配套GJ-50镀锌钢绞线,电缆采用YJV-26/35-1*300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本工程新建杆塔55基,其中单回路铁塔34基,单回路转交塔13基、单回路电缆终端8基。

本工程线路晶澳光伏电站-七里沟35kv线路工程从晶澳光伏35kv变电站35kv配电室电缆出线,沿电缆沟敷设至变电站东南角处,通过穿管直埋敷设钻过变电站道路、35kv盐高T接李家寨支线至新建电缆终端塔,自此向西南方向架设至盐池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西侧,在+660kv银东直流线铁塔#209-#210档电缆钻越该线路,之后平行直流输电线路架空架设至35kv盐寨线西侧,电缆钻越35kv盐寨线后继续架空架设,跨越201乡道,在直流输电线路#219铁塔附近右转,跨国青银高速公路、G307国道、长城、电缆钻越110kv盐定后架空平行35kv 七鲁炼化至七里沟110kv变电站新建电缆终端塔,电缆引下沿电缆沟敷设进七里沟变35kv配电室2U间隔。

本工程线路走径协议已与相关部门签订完毕。

盐池地势南高北低,北接毛乌素沙漠。

属鄂尔多斯台地,南靠黄土高原属典型的过度地带,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平均气温摄氏度,晴天多,降雨少,光能丰富,日照充足温差大,冬夏两季气候迥异,平均温差28℃左右,秋冬交节之际,昼夜温差可达20℃二、编制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15三、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1、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2、绿色施工目标3、绿色施工小组组成及工作分工四、绿色施工的一般规定:1、定期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项目部由劳资部门组织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员工、工程承包单位的领导及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及有关规定、标准、文件和其他要求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注重对环境影响大(如产生强噪声、产生扬尘、产生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保证这些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工作能力。

2、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设置明显的有节水、节能、节约材料等具体内容的警示标识,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绿色施工管理,并对所承包工程的绿色施工负责。

总包进入施工现场的各工程承包单位签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责任书》。

4、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除按绿色施工导则组织和进行绿色施工外,还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公司的相关文件等。

五、环境保护(一)职业健康与安全1、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1)施工现场设置的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文体活动室(农民工夜校培训室)、吸烟室、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及盥洗设备设施等临时设施。

并与施工作业区分开布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内,临建设施应当全部拆除。

(3)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职工集体宿舍。

2、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1)在施工现场设置标志牌(注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经理名称、联系电话、开竣工日期以及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内容)和企业标志,按规定应有现场平布置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开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包括领导小组名单、联系电话及常用急救电话等内容)。

(2)应急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与建设工程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和地下管线安全。

(4)施工现场高大脚手架、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线路保持安全按距离,高压线路应采取绝缘材料进行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周边高压线防护棚应采用杉杆防护架,变压器搭设防护棚,变压器上的高压线应采用悬臂结构加钢丝绳拉索;围墙边上的高压线应采用双排架搭设。

防护架、防护棚搭设应保持巨高压线1米以上距离。

防护架、防护棚据施工现场一侧应设置警示灯。

警示旗,间距6米,用36V低压线送电。

防护架下必须设置灭火器。

(5)对建设工程周边临街人行道路、车辆出入口采取硬质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设置照明指示装置。

(6)施工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7)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施工季节、气候和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施工现场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应按照《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具体要求,完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3、职业健康(1)施工现场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

(2)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着装,并佩戴相应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对施工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纤维,以及进行强噪声、强光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如护目镜、面罩、耳塞等)。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规定。

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的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使用自动化、密闭化施工工艺,降低机械噪声。

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戴耳塞进行听力保护。

(5)在粉尘作业场所,应采用喷淋等设施降低分成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带防护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6)高温作业时,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7)施工现场防水作业、油漆作业要注意通风。

4、卫生防疫(1)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日常维护应由专人负责。

(3)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

炊事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4)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每周)消毒。

(5)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6)施工现场应设置医务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品及绷带。

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7)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二)扬尘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主要道路可采用其他硬化措施(铺砖、铺礁渣、铺碎石等)。

裸露的场地可采用绿化、铺碎石或固化。

2、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现场出入口设置冲洗车辆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3、施工现场易飞扬的系颗粒散体材料,如水泥,应密封存放。

4、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5、施工现场办公室和生活区的裸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

6、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进行平整硬化(C20混凝土面),施工现场周边采用轻质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围挡,堆土区全部用密目网覆盖。

7、建筑拆迁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

8、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量超过100m²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应采用预拌砂浆。

对工程剩余的预制混凝土要进行妥善再利用,严禁随意丢弃。

9、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用洒水降尘措施。

10、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