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

他的生活
教育理论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

这些是他教育理念的精髓,也是现代教育中的经
典理论。

实际的教学工作者亦是反复拜读,又会有新的理解。

本文
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浅析其对零零后中学科学教学的
几点启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
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
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所以,生活和教育本
就是相同的,两者相互结合,生活促进教育,教育又提高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所过的生
活是怎样的,那么这个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怎样的,所以教育来源于
生活。

如果教育与生活不能很好地结合,那么教育也难以切实落实。

初中科学知识包罗万象,既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他们的生活,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教学效果。

2社会即学校关于这点,陶行知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
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他不但反对教
育阶级性的不平等,提倡教育的大众化,还意在拆除学校与社会之
间的高墙,让学生从社会中学,从自然中学。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曾经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

”浙
教版的科学教材删去了许多理论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学生活
动和实验,教师在教学时要落实相关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
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果教师换汤不换药,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法,
学生脱离了做,就不能算真正的学。

教师要真正理解教学做合一不
但是生活法,还是教育法。

二、对零零后科学教学的启示
零零后进入中学学习,约有两三年,这批孩子生活在社会条件
逐渐优越的时代,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家长
的娇惯,他们对实际生活接触较少,本人教过的孩子有的不知道米
来自谷子,直接经验比较欠缺。

但他们与网络接触较多,思想比较
开放,间接经验比较丰富。

科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作为学
习的主体。

教师们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注重科学与社会和环境
的联系进行教学,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和接受。

结合实际教学,本人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参与生活,体验生活鉴于零零后学生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有
学者认为在科学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要特别注重对生活的体验。


如在“认识蜗牛”这节课时,不再单纯地让学生通过图片学习。


是让学生提前去校园里寻找蜗牛,在课堂上观察蜗牛的生理结构,
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检验蜗牛是否有听觉、味觉、嗅觉等。

让学
生在体验童年捉小动物的乐趣中,学有所成。

2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零零后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胆量
也比较大,乐于表现,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的条件。

所以教
师们在科学教学中,也会更加容易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关系。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初中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不是仅限于书本,还有许多问题在脑海里盘旋,作为科学教师也不能全部回答。

这就
可以利用小组协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开展课外
探索,即第二课堂。

比如让学生制作社区比例图,在宣传栏展示,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也有学生在学完宇宙起源的知识后,还不满足,可以放手让他们搜集相关的新闻和视频资料等,并将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也可以借此了解各种流派的理论,拓宽视野。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退位”,让学
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中学,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
了“不教”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