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主要病虫害原色图谱(修改稿)

葡萄主要病虫害原色图谱(修改稿)

葡萄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谱手册楚燕杰、李秀英编著 摄影一、葡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1、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

以7-8月为害最重,被害部位肿大,致使上部落叶片发黄,果实脱落,被蛀食的茎蔓容易折断枯死。

蛀枝口外常有呈条状的粘性虫粪。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成虫:6月上旬(葡萄始花期)出现成虫。

体长18-20毫米,翅展34毫米。

全体黑褐色。

头的前部及颈部黄色。

后胸两侧黄色。

前翅赤褐色,前缘及翅脉黑色,后翅透明。

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

幼虫:6月上中旬(盛花——谢花期)。

初孵幼虫多从葡萄叶柄基部及节蛀入嫩茎危害,10月以后,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

老熟幼虫头部红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形纹,前方色淡。

防治技术:(1)、在成虫期和幼虫孵化期,喷50%杀螟松 l000-1500倍。

(2)、生长期,及时剪除被害枯梢和膨大嫩枝。

(3)、从蛀入孔可直接注入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然后用黄泥封闭。

2、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成、若虫刺吸嫩叶和枝干汁液,其排泄液粘附于枝叶和果实上,使果实表面变黑,降低果品质量。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

4月中旬出若虫,6月中下旬出现成虫,8月中下旬产卵。

成、若虫弹跳力强,有群集性,常在嫩叶背面为害。

防治措施:在若虫和成虫期可喷布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5%功夫1000倍药液。

3、葡萄十星叶甲(Oides Decempunctata Bilberg )别名:葡萄十星叶虫、葡萄花叶、葡萄金花虫。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成虫和幼虫都啮食葡萄叶片、幼芽,有时仅留叶脉。

是葡萄的重要害虫之一。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在北方地区1年1代,以卵越冬,到5 月下旬孵化幼虫,先群集为害。

老熟幼虫体长12-15毫米。

体扁而肥,近长椭圆形。

头小,黄褐色。

7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体长12毫米左右,土黄色,椭圆形。

头小,常隐于前胸下。

两鞘翅上共有黑色圆形斑点10个,但常有变化。

成虫有假死性,当受触动即分泌黄色具有恶臭味的粘液。

防治方法:1、冬季消灭越冬卵;在幼虫孵化期,利用其集中为害习性,可摘除有虫叶片,集中处理。

2、利用成虫和幼虫的假死性,震动茎叶,集中处理。

3、在成虫和幼虫发生期,喷2.5%溴氰菊酯乳剂1500倍液。

4、葡萄虎天牛(Xylotrechus Pyrrhoderus Bates )别名:葡萄虎斑天牛、葡萄枝天牛、葡萄天牛。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幼虫蛀食枝干,粪便与木屑均充塞于蛀食隧道内,不排出树体外,故不易发现。

落叶后在被害节的附近变黑,易于识别。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 成虫:1年1代,以低龄幼虫于被害枝内越冬。

第二年越冬幼虫继续蛀食危害, 到8月出现成虫。

成虫体黑色,前胸和中、后胸腹板及小盾片深红色;鞘翅黑色刻点,基部有“X”形黄白色斑纹,近末端有1黄白色横带。

幼虫:初孵幼虫从芽部蛀入茎内。

幼虫体长17毫米,淡黄白色。

前胸宽大、背板淡褐色,后缘有“山”字形细凹纹;秋后以低龄幼虫越冬。

防治技术:1、生长季内,用细铁丝钩杀幼虫。

并注入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毒杀幼虫。

2、在8月上中旬,即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捉成虫。

发生量大时,则喷洒80%敌百虫乳剂1000-1200倍液触杀。

5、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 )别名:青蝽蟓、灰斑绿蝽蟓等。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嫩芽叶、果实及嫩枝的汁液,削弱树势,果实被害后,造成斑点,影响品质;幼果被害后常呈畸型。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成虫:体长12-16毫米。

全体鲜绿至青绿色。

头近于三角形,小盾片基部常有3个横列的小黄斑。

前翅革质部基角外缘有黄色狭边,膜质部无色透明。

腹部黄绿色或淡绿色,密布绿色斑点。

若虫:体长10-14毫米,略呈椭圆形,绿色。

前胸背板侧缘与翅芽外缘橙红色;腹部各节边缘具半圆形红斑;足红褐色,跗节黑色。

共5龄。

初孵若虫黄红色。

2-3龄体黑色、杂有白斑,或头胸部黑色、腹部绿色。

防治措施:幼虫发生期,使用10%安绿宝或2.5%保得2000倍液;2.5%绿色功夫乳油2000倍液等。

6、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Kuwana))别名:梨粉蚧、桑粉蚧。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食害葡萄的幼嫩部分。

生长季,成虫和若虫吸食葡萄的幼芽、叶片、果实和根部的汁液。

嫩枝被害后,常肿胀,树皮纵裂而枯死;果面、叶面出现霉污。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 雌成虫:体长3-5毫米,扁平,椭圆形,体粉红色,表面被有白色腊质物。

雄成虫:体紫褐色,长约 1毫米。

翅仅 1对,透明;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若虫:淡黄色,形似雌成虫。

防治方法:早春萌芽时,喷施5%轻柴油乳剂,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

在各代若虫盛发期,喷布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

7、葡萄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 Gregor )别名:葡萄红蜘蛛、刘氏短须。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越冬雌成虫主要为害刚展叶的嫩芽。

以后,则以幼虫、若虫和成虫同时为害。

叶片受害后,呈黑褐色的斑块,为害严重时焦枯脱离。

果穗受害后,呈黑色,组织变脆,极易折断。

果粒前期受害,果面呈现铁锈色,果皮表面粗糙,有时龟裂;后期受害影响果实着色。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雌成螨:体微小,一般在0.32×0.11毫米,体赭褐色,体背中央呈纵向隆起,体后部末端上下扁平。

幼虫:一般为0.14×0.O 7毫米,体鲜红色。

若虫:一般为0.25×0.15毫米,体淡红色或灰白色。

防治方法:春季葡萄发芽时,喷在波美3度石硫合剂中混加0.3%洗衣粉。

生长季节,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8%齐螨素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酮5000倍液。

8、葡萄瘿螨(Colomerus Vitis Pagenstecher )别名:葡萄潜叶壁虱、葡萄锈壁虱、葡萄毛毡病。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成螨和若螨在叶背刺吸汁液,危害叶片。

呈现不规则的失绿斑块。

并在叶正面形成斑块状隆起,叶背面产生灰白色茸毛。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成螨潜藏在枝条芽鳞内越冬,第二年春季随芽的萌发,成螨爬出并侵入新芽为害,短须螨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爬行和风、雨、昆虫携带,远距离主要随着苗木和接穗的调运而传播。

毛毡病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更为严重。

防治措施:(1)、早春葡萄发芽前、芽膨大时,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潜伏在芽鳞内的越冬成螨,即可控制为害;对一年发生严重的,发芽后还需补喷1次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

(2)、葡萄展叶后,若发现有被害叶,应立即摘除,并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0.3%齐螨素2000倍液、20%哒螨酮4000倍液。

9、雀纹天蛾(Theretra Japonica Orwa )别名:日斜天蛾、小天蛾、葡萄斜条天蛾、爬山虎天蛾。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幼虫为害叶片。

造成缺刻与孔洞,大龄幼虫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和粗脉。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1年发生1代,以蛹于土中越冬。

次年6-7月出现成虫,成虫体长27-38毫米,翅展59-80毫米,体绿褐色,体背略成棕褐色。

幼虫:自6可月出现幼虫。

幼虫有暴食性,体长70毫米,有褐色与绿色两种色型。

初龄幼虫全体绿色,头部长三角形,尾角长大,褐色。

防治方法:(1)、在幼虫发生期,叶面喷布敌百虫、溴氢菊酯或BT 乳剂300—400倍液或灭幼脲三号800倍液等杀虫剂杀死幼虫。

(2)、幼虫易患病毒病,在田间取回自然死亡的幼虫,制成200倍液喷布枝叶。

10、葡萄天蛾(Ampelophaga Rubignosa Bremeret Grey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幼虫食害葡萄叶片。

幼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3龄后可将整个叶肉吃光,仅剩叶柄和叶脉。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成虫:6月上旬(葡萄始花期)出现成虫。

体长45毫米,翅展85--100毫米。

体、翅茶褐色。

体背前胸到腹部有一条白色直线。

翅外缘毛稍红。

幼虫:7月上中旬出现幼虫。

初孵幼虫头部有角状突起抱持枝蔓和叶柄头胸收缩稍抬起。

胸部背线绿色,两侧有呈八字型黄色斜纹。

幼虫在夏季是绿色型,秋季是黄褐色型。

防治技术:在幼虫孵化期,喷50%辛硫磷l000-1500倍、BT 乳剂600倍、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11、葡萄星毛虫(Illiberis tenuis Batler )别名:葡萄毛虫、葡萄斑蛾。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以幼虫为害葡萄嫩叶、叶片、花序和果实。

幼叶被害后形成穿孔,危害重的仅留下网状的叶脉;被害的芽不能萌发;花序受害不能正常开花;果穗被害后出现小穗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一年发生2代,以2-3龄幼虫在枝蔓翘起的老皮下和植株基部的土块下结茧越冬。

第二年葡萄萌芽后便迁移到芽上为害。

幼虫初龄为乳白色,老龄幼虫长10毫米。

第一代幼虫出现在6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出现在8月初。

成虫体长约10毫米,体黑色,翅半透明,略有蓝色光泽。

防治办法:在幼虫发生期喷布20%灭扫利乳剂或90%敌百虫1000倍液。

幼虫易患病毒病,在田间取回自然死亡的幼虫,制成200倍液喷布枝叶,效果良好。

12、葡萄二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 )别名:葡萄二星叶蝉、二星浮尘子。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 刺吸葡萄叶片,在叶片上形成黄色失绿斑点,严重时形成落叶。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成虫:以成虫在葡萄园的落叶、杂草下等隐蔽处越冬。

翌年3-4月份开始活动,成虫体长至翅端约3毫米。

若虫: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出现,以后各代重叠,末代成虫9-10月份发生。

末龄若虫体长约1.6毫米,紫红色,触角、足体节间、背中浅淡黄白色。

体略短宽,腹末几节向上方翘起。

防治方法:在春季成虫出蛰尚未产卵和5月中下旬第一代若虫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20%三唑磷乳油2000倍液;45%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

13、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初孵化的若虫伏在叶背不动,吸食叶片液汁,使叶片褪色变黄。

若虫、成虫分泌大量粘液,污染葡萄叶片和果实,并诱发煤污染。

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白粉虱的成虫虫体很小,常群居在葡萄叶背面,摇动叶片后成群飞舞。

白粉虱各种虫态在葡萄植株上分布:最上部的嫩叶成虫群居,并产下大量粉笔沫状淡黄色或白色的卵;中部叶片多是初龄若虫,向下为老龄若虫,最下部叶片上主要是蛹和蛹壳。

防治方法:在葡萄生长季节喷洒溴氰菊酯2000倍液等,连续喷洒4-5次,直至完全消灭若虫和成虫。

14、白星花金龟子(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 )田间危害识别要点:白星花金龟子主要为害果实,成虫喜欢在果实伤口、裂果和病虫果上取食,常数头聚集在果实上,将果实啃食成空洞,引起落果和果实腐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