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持续改进程序表格格式

持续改进程序表格格式

持续改进程序
1. 目的:全面推广持续改善观念,不屡改善产品制造过程、品质、生产率、价
格、成本、交货期、服务等,以客户及市场的需求。

2. 范围:从订单评审、生产安排直到产品出货、售后服务,整个品质体系的改
善。

3. 责任:
3.1质量中心负责推广持续改善观念及改善手法运用的培训。

3.2各改善主题相关部门对目标数值之监控与达成调整。

4. 定义:
5. 管理程序:
5.1改善主题,可包含但不限。

5.1.1 公司品质目标:参见【品质手册】附件
5.1.2 供应商来料品质、交货期等绩效评价:参见【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程序】5.1.3 制造过程与能力绩效:参见【制程控制程序】
5.1.4 客户满意度目标:参见【服务控制程序】
5.1.5 产品规格公差缩小或标准产能提高,由生产部研拟、提报。

5.2改善手法
划。

参见【培训程序】O
5.2.1 质量中心负责持续改善的推广、手法运用的培训,并列入教育培训计
522 改善手法运用
522.1 基本统计方法:参见【统计技术程序】及《SPC参考手册》。

5.2.2.2 改善考虑面与方法:
a) 在生产过程中考虑推广防错法:必要时使用限度样本,配备
显示或预测警报装置,减少不良发生;
b) 治具模具改进方案;
c) 生产线工程平衡估算与调整;
d) 改善生产线配置、减少搬运、贮存、取放时间;
e)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
f) 对客户抱怨、退货及其他要求进行改善及提高服务满意度
g) 产品规格之能力改善;
h) 标准产能之提高。

5.3改善流程:
5.3.1 改善主题评价:各相关部门每半年配合管理审查会议进行一次对 5.1
中的改善主题的目标达成状况或绩效进行评价。

5.3.2 对目标未达成或缺陷改善;参阅【统计技术程序】进行原因分析、矫正与
预防。

5.3.3 对目标忆达成项目:应在管理审查前30日内制定新的目标值或达成一
定绩效者,改善成本耗费大者,可取消改换其它项目。

534 改善记录:对改善过程,可使用统计图表或报告等形式(参阅【统计技术程序】)发表张贴布告,且原始记录保存期为三年。

6. 相关文件:
6.1服务控制程序
6.2培训程序
6.3统计技术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