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一)、“组织
者”
“组织者”这一角色,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是组织教材。
这节课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是什么?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指引与讲解?哪个地方学生可能会发生争议?教师在上课前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学内容了然于胸,课堂上也就会游刃有余了。
二是学习氛围的组织。
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与学习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教师从一上课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上来,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倦怠现象,如:打哈欠、做小动作、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等,教师就要进行适时的提醒。
但这种提醒是善意的,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关心的话、一句调皮的话等。
这两点教师能做到,那么,“组织者”的作用也就被充分发辉了。
(二)、“引导者”
教师就像一座灯塔,学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有了灯塔的指引,学生就不会迷路,就能从不同的方向驶向目的地。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时,教师往往会按捺不住,急欲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就失去了教师“引导者”的意义了。
这时
候,教师千万不要急噪,要冷静下来,及时进行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指引出错了?哪怕是短短的几秒钟,换种思维方式,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教师这种引导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就会拥有一个敏捷的头脑,思维灵敏、冷静沉着、足智多谋,引领者也就当之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