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气柜应急预案

煤气柜应急预案

煤气柜重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1危险源的确定通过对我公司3万m³煤气柜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分析,煤气柜项目为四级重大危险源。

煤气的理化性质决定了煤气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存在着泄露、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

表1 危险源及危害辨析1.2 煤气柜事故类型、危害因素分析1.2.1事故类型:煤气柜泄露事故、煤气中毒事故、煤气柜着火事故、煤气柜爆炸事故。

1.2.2 危害因素分析:1.2.2.1煤气柜泄漏可造成人员一氧化碳中毒;1.2.2.2煤气柜着火可造成烧伤、中毒、爆炸;1.2.2.3煤气柜爆炸造成煤气管网和设备、设施损坏及中毒、着火等二次伤害。

2 煤气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煤气泄漏事故,应立即报告生产部调度,由调度通知安全技术部、集团公司煤气防护站及公司领导,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应立即挂火警电话;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生产部应立即通知总务部医务室和当地医院,医务室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2.2发生事故后应迅速弄清事故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冒险抢救,扩大事故。

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听从指挥,现场指挥人员应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事故单位领导担任,现场指挥人员要视事故性质和波及范围划定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2.3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抢救人员不得少于三人,实施集体作业,必须按标准佩戴好空气呼吸器,互相检查确认后方可实施抢救,抢救过程中必须有一名抢救人员对救护人员进行监护。

救护人员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严禁施救。

任何人员严禁以其他物品代替防毒用具进入险区,以免扩大事故。

2.4 煤气事故应急处置必须做到:科学施救。

禁止见义勇为,绝对不要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单位:生产部、安技部、人力资源部、保卫部、总务部、机动部、设材部、动力车间。

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技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日常工作。

3.2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生产部总调度室组成应急响应,安排24小时值班接警。

发生重大煤气事故时,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主管安全生产副总任副总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应急救援办公室。

若总经理长、常务副总不在厂时,由安全技术部部长或动力车间主任担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3.3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职责3.3.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3.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3.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3.3.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3.3.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3.3.6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3.3.7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3.3.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3.3.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3.3.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3.4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3.4.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救护、协调等工作。

3.4.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抢险、抢修、医疗、抢救物质、供应、运输及事故通报、安置工作的指挥;3.4.3生产部职责:负责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小组,以调度室为信息枢纽,负责对内、对外联系,协调人员、车辆,组织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恢复生产;3.4.4 安技部职责: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并负责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事故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的演习、文件的修订及煤气事故的调查、分析和事故通报;3.4.5 总务部职责:负责组织对伤员进行急救,组织协调煤气救护站对煤气中毒人员的现场抢救,配合医务部门将伤者送往医院;3.4.6 保卫部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治安保卫协调管理工作;3.4.7 机动部职责:发生事故后,协助有关人员处理水、电、风、气,组织人员查明设备、设施损坏情况,组织人员抢修,恢复生产条件;3.4.8 设材部职责:负责相关事故救援材料、物资的协调;3.4.9 人力资源部职责:负责通知保险公司对事故情况整理上报,组织事故应急计划的培训,必要时配合医务部门将伤者送往医院。

3.5 各应急救援专业组的组成和分工:3.6 应急救援联络方式3.6.1 公司内部联系电话调度室:医务室:生产部:安技部:保卫部:设材部:总务部:机动部:人力资源部:小车队:3.6.2公司外部联系电话安监局:消防队:煤气救护站:医院:急救中心:4 预防与预警4.1 煤气柜区域的监控、监测方式:4.1.1 安装煤气泄漏报警系统,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4.1.2 安装电视监控系统,确保及时发现问题,便于事后追踪。

4.2 煤气事故预防措施4.2.1 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封——严密性,钢管材质、焊缝质量;耐压设计(材料、结构)隔——设可靠隔断装置、逆止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堵——设汽封、氮封,保持压力,防爆电气;泄——设防爆阀、爆破膜、防爆水封、安全阀、泄爆M2/M3不小于1/10,门窗外开;放——设事故放散、调压放散装置、通风排气装置控——含氧量、CO、压力、温度、流量、柜位、液位检测监控;4.2.2 管理措施4.2.2.1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准备好消防沙、消防钎及应急专用水管,灭火器要完好有效;4.2.2.2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4.2.2.3 严格执行煤气重点作业操作票制度,尤其是检修过程中,煤气站动火、设备内作业、抽堵盲板等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置换、吹扫、检测,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4.2.2.4 加强安全培训,对岗位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消防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掌握岗位风险和应急处置办法;4.2.2.5 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定期组织事故救援训练和演习,每年1-2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4.2.2.6 建立完善各项制度:①值班制度:实行24 小时值班制,确保各级各类人员应急到位;②检查制度:公司每月一次,车间每周一次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救援落实情况和消防设施完备情况;4.2.3 应急处置措施一旦发生煤气泄漏、爆炸、着火,人员中毒等事故,应该立即按照本应急预案要求,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3 预警行动煤气站发生煤气泄漏、人员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向公司调度和车间领导报告。

调度要立即将事故情况(包括地点、原因、现状)报告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及公司值班领导,公司领导和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 信息报告程序5.1 报警系统及程序:煤气站岗位操作工→公司调度及车间主任→安技部→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报警人员上报时要告知事故的性质、形式、发生地点、伤亡人数等大致情况,以便公司领导在第一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决策。

5.2 现场报警方式:5.2.1 岗位操作人员电话报警;5.2.2 事故现场煤气监测仪报警;5.3 信息上报:发生重大煤气事故后,总指挥要在45 分钟内直接或委托他人向涉县安监局和集团公司领导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人员伤亡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

6 应急处置6.1 响应分级6.1.1本预案所指Ⅰ级应急响应是发生造成2人以上死亡或遇险,煤气站重大煤气泄漏、爆炸或重大火灾,涉及公司外部产生重大影响,超出公司自身应急能力,以政府及社会救援机构全面介入,企业配合;6.1.2本预案所指Ⅱ级应急响应是发生造成1人死亡或遇险,煤气站较大火灾和较大煤气泄漏,在公司外部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公司自救与政府相关机构社会救援结合,政府负责事故调查;6.1.3 本预案所指Ⅲ级应急响应是只涉及企业内部,未造成人员死亡,但有人员遇险或受伤,煤气轻微泄漏或小火灾,以公司自救为主必要时医疗或消防等门协助。

6.1.4 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汇报后,迅速作出判断,确定警报和响应级别。

如果事故较小,不足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则发出“Ⅲ级”警报,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变化;如果事故较大,预计事故单位难以控制,则立即发出“Ⅱ级或Ⅰ级”警报,决定成立公司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部,下达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6.2 响应程序6.2.1先期处置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先期处置。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当事人员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3)提供相应的救援装备和救援力量,配合救援指挥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现场情况,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事故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有关信息。

6.3 处置措施6.3.1煤气泄漏的应急处理6.3.1.1区域内发现煤气泄漏后,岗位人员应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

6.3.1.2值班领导接到煤气泄漏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根据现场煤气泄漏的严重程度,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救护。

6.3.1.3相关部门在接到调度通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予以恢复,减少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同时,把因煤气泄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

6.3.1.4少量的煤气泄漏,进行修理时可以采用堵缝(用堵漏胶剂、木塞)或者打补的方法来实现;如果是为螺栓打补而钻孔,可以采用手动钻或压缩空气钻床;如果补丁需要焊接,那么在焊补前必须设法阻止漏气。

6.3.1.5大量煤气泄漏且修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预先分步详细讨论并制定缜密方案,采取停煤气处理后进行整体包焊或设计制作煤气堵漏专用夹具进行整体包扎的方法。

6.3.1.6在进行上述修理操作前,必须对泄漏部位进行检查确认,一般采取用铜制或木质工具轻敲的办法,查看泄漏点的形状和大小,检查泄漏部位(设备外壳或者管壁)是否适合于不停产焊补和粘接,检查人应富有实践经验并必须佩戴呼吸器或其他防毒器具。

6.3.1.7如果堵漏工作需要停煤气方可进行,应根据煤气泄漏区域、管线、设备的损坏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定的堵漏方案联系协调该管线系统的停运工作,并组织实施煤气处理、置换方案。

6.3.1.8发生煤气泄漏后,由到场的行政级别最高者现场指挥,由煤气站和相关安全部门采取煤气泄漏区域周围空间空气样做CO含量分析,根据测定的CO含量结果,当CO含量严重超标时,由保卫部进行人员的疏散或戒严,并组织人力协助险区内人员的撤离、布岗,疏通抢险通道。

6.3.1.9进入煤气泄漏区域工作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在煤气场所工作的安全许可时间:CO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