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试题含答案
44.历史上,“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 )
A、由黄河流域到珠江流域B、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C、由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D、由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
4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教育条件更好B、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
C、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D、国家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滑
2011年我国因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且城市内涝严重。据此回答问题。
14.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15.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同,“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46.从既不过于乐观、又不过于悲观的角度出发,在目前的资源状况和科技条件下,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
A、500亿 B、10亿 C、100亿 D、60亿
47.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以下特点( )
A、相对性、警戒性、临界性 B、警戒性、临界性、保护性
C、相对性、警戒性、保护性 D、相对性、临界性、保护性
48.原始社会时期环境人口容量( )
A、比现在小得多 B、比现在大得多 C、与现在相当 D、无法比较
4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 C、人们的消费文化 D、对外开放的程度
50.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欧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堵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系统能力弱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16.下列不属于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措施是
A.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
B.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C.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降低人口密度
8.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面积缩减,调蓄洪水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读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7.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矿产D.气候
18.该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②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城市人口总量减小
④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⑤阶段II到阶段III城市化速度加快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④⑤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
读图,完成问题。
24.三图中表示郊区城市化的是()
A.①B.②C.③D.都不是
25.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由早到晚的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所给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问题。
26.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7.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是:
A.甲B.乙C.丙D.丁
28.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现状的原因是()
A.出生率上升B.出生率下降C.死亡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问题。
29.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考虑,①②③④城市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是()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读该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回答问题。
1.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那么( )
A.X是工业区B.Y是绿化带
C.Z是住宅区D.Y是工业区
2.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高楼林立、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 )
A.X B.Y C.Z D.X和Y
55.该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1950年至2000年,该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3分)
(2)该城市建立了新城区和卫星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2分)
(3)从图中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化?并分析原因。(2分)
1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
1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51.下列关于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C.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合理人口容量发生变化
D.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问题。
C.1957-1958年间D.1949-1950年间
22.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23.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42.以下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A2→B1B、A1→B1
C、C1→A2D、C1→C2
43.若A代表农村,C代表城市,则C1A2属于( )
A、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B、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C、从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D、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B、地下径流流量增大
C、地面径流流量减少
D、城市地下水水位上升
40.下列有关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B、中心地的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
C、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此类中心地越多
D、中心地的级别越低,此类中心地之间的间距越远
读图1:“人口迁移模式图”,回答问题。
4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 →B1属于( )
(4)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3分)
56.该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城历史悠久,乙是传统港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约乙港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可能是。
⑵丙为新建成的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发展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
⑶分析甲城市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
⑷线路A、B是连接甲、丁两地的两个公路选线方案。你认为哪条线路更合理?为什么?
A.没有变化B.略有提高C.大幅提高D.略有下降
读图1“某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问题。
6.关于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B.青壮年人口比重过低
C.老年人口比重过大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低
7.目前,人口年龄构成与该国相类似的是
A.欧洲B.北美C.亚洲南部D.澳大利亚
D. 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图1)。读图回答问题。
35.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A. 开放性B. 差异性C. 整体性D. 联系性
36.正确表示江苏三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的是
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③→①→②
37.图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迁移方向是
33.玉门人口数量的变化表明
A. 资源数量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
B. 资源开发程度决定人口的增长
C. 资源枯竭必然导致人口的减少
D. 资源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34.玉门城市的变迁,对我们的警示是
A. 汲取玉门教训,不新建资源型工业城市
B.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基础是矿产资源
C. 干旱的自然环境,城市无法可持续发展
3.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以下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上图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该图是某地区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问题。
4.30年间该地区()
A.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B.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①B.②C.③D.④
30.②城市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3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52.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