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射洪县主要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2月二.调查地点四川省射洪县三.调查对象四川省射洪县主要自然资源四.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最后确定教学实践为以学生家乡所在区县作为调查区域,对其几种主要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自然资源的评价。

五.调查方法本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重点调查法。

通过文献和网络查找筛选出射洪县主要的自然资源,进而分析所选自然资源的储存和利用现状及对其进行资源评估评价。

六.调查内容1.射洪县及其资源概况射洪县隶属于四川省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遂宁以北,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与成都、重庆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射洪现辖30个乡镇,其中20个镇,10个乡、59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58个社区。

射洪县自然资源状况良好。

气候资源:射洪生态环境良好,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耕地67万亩,光热资源充沛,年平均日照1306.9-1471.8小时,农业复种指数268%,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稻麦一年两熟,并可种植多种经济作物;水资源:县内雨量较充沛,水系发达,溪河密布。

自然水系以涪江为主干流,梓江、青岗河、桃花河、富同河为主支流,呈树枝状延伸全县境域。

境内有4处天然湖泊,生态环境好,碳排放指标充足。

全县还人工修建了人民渠、前锋渠、武引渠等引水工程渠系。

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40.5%,是全国首期造林绿化百佳县和省级环保模范县,植被主要是以柏木为代表的针叶林,其次是以栎柏、桤柏为代表的针阔混交林,再其次是以栎木、桤木为代表的阔叶林。

另外,在村舍四周,还有以慈竹为代表的竹林。

动物资源:动物物以养殖动物为主,有养殖动物30种,野生动物18种,鸟类74种,鱼类94种;矿藏资源:射洪县境内石油、天然气、盐卤等资源较丰富,已成功开采天然气井3口,实现天然气自给有余。

中石油天然气北环主干线纵贯全境,已成功争取3亿立方米天然气指标。

岩盐资源已探明储量,卤水12.89亿立方米,盐源67.72亿吨。

2.自然资源及县内主要自然资源介绍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

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根据自然资源的属性分类和有关射洪县自然资源文献网络资料及访谈总结,可知射洪县主要的自然资源有:。

现将主要资源现状及评价陈列如下:(一)水资源射洪县县境位于盆中岷、沱、嘉中下游与盆北嘉陵江中下游春季较少水区的分界线上,江河资源丰实。

以一级河流涪江为主,辅以二级河流梓江,加上青岗河、桃花河、潼射河等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溪河共40余条,特别是因建电航而形成的金华湖、螺湖、天仙拦河埝,正在建设的打鼓滩电站、沱牌电站共形成5个湖区。

下面具体分析射洪县水文特征:径流深。

县境地形、地理位置和年降水量差异甚微,据《四川省水文手册》载:平均径流深金华、金家、复兴三区为220毫米;天仙区210毫米;其余区为200毫米。

河流泥沙。

涪江水多年(1956-1985)平均含沙量1.81公斤每立方米。

最大年为2.48公斤每立方米,1981年7月14日高达20公斤每立方米。

而“老山水”含沙量仅0.503公斤每立方米,梓江水多年(1956-1985)平均含沙量1.41公斤每立方米,最大是的1963年5月23日为15.7公斤每立方米。

《四川省水文手册·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等值线图》载:射洪年输沙模数为430吨每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以坡耕地及陡坡开荒地最严重。

据测算涪东乡钟家店水库年平均流入泥沙量为45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水质。

江河水质,涪江太和镇段江水是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0.151-0.154克每升,酸碱度6.7-8,总硬度40-50毫克每升,水温8-27℃。

1977年8月25日化验,有害物质酚、氰、汞、砷为零;1980年同期化验,每升含酚0.0005毫克、砷0.002毫克、氰0.002毫克、汞0.0005-0.015毫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的春节前后上游黄磷厂排污入涪江时,每公斤江水含磷有时高达12.647克,比重1.83。

特别是1976年含磷超过国家规定标准(0.001毫克每升)80倍以上,江面大批死鲁漂浮。

之后,该厂作了沉淀处理,但在排污时仍有死鱼浮江。

地下水质。

据51件井水水样化验,85%以上为重碳酸钙型淡水,矿化度0.3-0.5克每升,酸碱度6-7.6,总硬度67-165毫克每升,水温15-21℃,符合农业及生活用水标准。

唯青岗、武东乡少数水样的矿化度为0.5-1克每升,水味微咸,不宜饮用。

补给主要以降水为主。

累看平均降水量931毫米,最多的是1981看1389.2毫米,最少的1971年602.2毫米,变差787毫米,每五年即有2-3年低于累年平均水平。

累年平均春季降水178.1毫米,占全年的19%;夏季降水413.3毫米,占全年的49%;秋季降水268.1毫米,占全年的28%;冬季降水34.8毫米,占全年的4%。

累年平均降水日为135天,最多1975年143天,最少1977年108天。

基于这样的水文总体特征,射洪人民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满足生产生活的同时,首先兴修水利,先后兴建螺湖水电站,东风电站,小螺丝池电站,沈水河电站,八一电站,金华电站,打鼓滩电站等数十水利项目,其中4座水电站入全国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电站名单。

其次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先后建成太和镇磨咀渔业示范村项目,射洪县竹林村水产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四川顶昊农业有限公司在洋溪镇新桥村实施的泥鳅养殖项目,射洪县汪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瞿河乡桅杆村实施的鱼藕生态养殖项目,射洪县涪东水产有限公司在文升乡高石阶村实施的泉水养鱼项目,射洪县江龙水产有限公司在广兴镇彭家埝村实施的稻鱼养殖项目,回乡大学生杜俊雄在大于镇小于坝实施的黄鳝养殖项目,大大拉动了射洪县经济发展。

(二)矿产资源射洪县矿产资源贫乏,矿种少,储量有限。

目前为止,县境内发现的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盐卤、岩盐、砖瓦用页岩、膨润土等矿种。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凤来镇至金家镇一带;膨润土分别出露在潼射、金华两镇;盐卤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东部及南部地区,较为广泛;砖瓦用页岩分布在县域广大地区。

县境内现已开采的矿种为砖瓦用页岩和膨润土,主要为砖瓦用页岩。

截止2009年6月30日,县境内共设置52个采矿权,砖瓦用页岩矿权51个,膨润土矿权1个。

根据射洪县矿产资源贫乏及结构短缺的实际,区内基本没有依托矿产资源的大、中型企业,射洪县国土资源局制定了《射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在规划期内,砖瓦用页岩可以满足市场供给和长期需求,地下水和膨润土需进一步勘查与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口将会更大。

对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和采矿权投放总量进行有效调控,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主要内容为:1.提高主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非金属矿产: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新型非金属矿产品和非金属矿物材料,扩大非金属矿应用领域。

合理开采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建材等非金属矿产,实现矿山布局与城乡建设、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有机衔接。

保持开采量稳步增长,鼓励规模开采砖瓦用页岩等非金属矿产。

地下水:分层合理开采地下水,促进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护区域地质环境。

2.加强优势矿产保护和开采管理:非金属矿产:县境内优势矿产--岩盐、天然卤水属限制开采矿种,贯彻落实省、市规划,加强保护管理。

3.规划开采矿种县境内规划开采的矿种:砖瓦用页岩矿和膨润土矿。

4.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逐步融入省规划中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川东北矿产资源经济区。

贯彻执行经济发展方向“开发资源、培育产业”。

继续做好红层干旱地区地下水的勘查开发。

2015年,矿山企业数维持在47个左右。

5.实行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管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矿产资源禀赋条件,统筹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规划不同功能的矿产资源开采区,对全县矿产资源开采实行分区管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

据《规划》,射洪县境内除5个禁止开采区外,其余皆为允许开采区。

加强区内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

在矿产资源比较集中和开发利用条件好的地区,如城区周边以及乡镇附近交通条件便利、有一定辐射空间等,规划和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促进大中型矿产地整体勘查和整装开发,提高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依法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优化矿山布局和企业结构,引导资源向大中型现代化矿山企业集中,实现有序勘查开发、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形成一批矿产资源稳定供给和创新资源开发模式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

严格禁止开采区的管理。

加强岩盐、天然卤水保护。

严格控制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法禁止在以上五处禁止开采区等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一定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2015年采矿权设置总数控制在47个以内。

禁止开采区内严禁开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勘查开发活动,已有开发活动逐步有序退出,及时复垦被破坏的土地。

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有关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了解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和开采情况,未经规划论证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压覆重要矿产地或矿床。

划分主体功能区,设置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范围时,有关主管部门应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充分衔接。

6.科学划分开采规划区块并指导采矿权合理设置:据《规划》,县境内共有35个开采规划区块(参见表8),开采规划区块一经划定,不得擅自更改。

设立、延续、变更和整合采矿权,应以划定的开采规划区块为依据,符合规划准入条件。

7.采矿权设置:截止2009年6月30日,县境内共设置了52个采矿权,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底,县境内采矿权应为47个,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通过合理补偿、整体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整合周边小矿山,鼓励中小型矿山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实施兼并重组,鼓励以矿产品为原料的优势企业参与矿山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改造,促进矿业集中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