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2部分 一般城市道路

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第2部分 一般城市道路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00/T 129.2—2013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2013-12-29发布2014-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构成 (1)5 基本要求 (2)6 告知标志 (2)7 确认标志 (12)8 预告标志 (16)9 告示标志 (18)10 旅游区指引标志 (19)11 标志组合设置示例 (20)前言DB510100/T 129《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第4部分:一般公路——第5部分:慢行交通……本部分为DB510100/T 129的第2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金宝、周伟潮、王毅、朱睿、王旭东、张栋、蒋丽琼、唐旻子、王永红、李娟、陈旭。

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基本要求、告知标志、确认标志、预告标志、告示标志、旅游区指引标志、标志组合设置示例。

本部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0100/T 129.1 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3 术语和定义DB510100/T 129.1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主路快速路或主干路中与辅路分隔,供机动车快速通过的道路。

3.2辅路集散快速路或主干路交通,设置于主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可间断或连续设置的道路。

3.3可转换灯控路口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各方向道路上的机动车均可实现左转、直行、右转或掉头的道路平面交叉口。

4 系统构成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由告知、确认、预告、告示和旅游区指引标志构成。

如图1所示。

图1 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构成5 基本要求标志设计、设置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要求应符合DB510100/T 129.1(总则)的规定。

6 告知标志6.1 用途和分类告知标志用以告知前方交叉口形式、交叉道路名称、通往方向信息、地理方向信息。

告知标志以设置道路的等级不同以及位置的不同,分为灯控路口告知标志、支路告知标志、立交告知标志、主辅路出入口告知标志、辅助告知标志和其他告知标志。

如图2所示。

图2 告知标志6.2 灯控路口告知标志6.2.1 适用范围适用于可转换灯控路口。

6.2.2 版面构成由到达道路信息、近前方信息、远前方信息、方向标和指向图形构成。

如图3所示。

图3 灯控路口告知标志版面构成6.2.3 信息选取6.2.3.1 信息选取应包含如下内容,如图4所示:a)到达道路信息:表示当前路口左、右两个方向相交道路的道路名。

b)近前方信息:指示直行后第一个可转换灯控路口相接的道路名;左、右转后的主、次干路名或可转换灯控路口相接的道路名。

没有主、次干路灯控路口相接的,可使用支路名称。

c)远前方信息:指示直行方向远端重要信息。

远前方信息包括主干道、快速路、可转换立交桥、可到达的高速公路、重要地名或远端可到达道路。

远前方信息的选取应确保指路信息的连续性。

图4 灯控路口告知标志信息选取6.2.3.2 下一个可转换灯控路口左右方向道路名称不同,且交叉路口两侧道路等级不同时,优选等级高的一侧道路路名。

6.2.3.3 当交叉路口两侧道路等级相同时,可优选前方右侧道路名称,也可根据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流的分配来选取。

6.2.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灯控路口告知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表1 (续)单位为厘米6.2.5 设置位置应设置于可转换灯控路口的入口处,距离路口停止线50m~100m处,特殊情况前后距离可作适当调整,位置醒目,前后不遮挡。

6.2.6 支撑方式宜选用悬臂式,有需要且有条件时可采用门架式。

6.3 支路告知标志6.3.1 适用范围适用于主干路或次干路与支路相交路口。

6.3.2 版面构成由到达道路信息和指向图形构成。

如图5所示。

图5 支路告知标志版面构成6.3.3 信息选取应选取到达道路信息,表示右转到达的道路名。

如图6所示。

图6 支路告知标志信息选取示例6.3.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支路告知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6.3.5 设置位置应设置于主干路与支路或次干路与支路相交路口的主、次干路方向,具体设置于路口前30m~80m 处。

6.3.6 支撑方式宜选用悬臂式。

6.4 立交告知标志6.4.1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道路上的互通立交、上跨桥以及下穿隧道。

6.4.2 版面构成由到达道路信息、近前方信息、远前方信息、方向标和指向图形构成。

如图7所示。

a)互通立交桥b)匝道分叉处c)上跨桥、下穿隧道图7 立交告知标志版面构成6.4.3 信息选取按灯控路口告知标志的信息选取(6.2.3条)执行,在立交匝道或上跨、下穿的分流处设置的告知标志信息应与提前设置的立交告知标志上的指路信息保持连贯,确保指路信息的连续。

立交告知标志连续设置如图8所示。

当上跨桥、下穿隧道上跨或下穿道路条数为3条时,标志右侧部分可不设置英文。

当上跨或下穿道路条数超过3条时,需设置辅助告知标志。

a)互通立交b)跨线桥或下穿隧道c)跨(穿)多条道路的跨线桥或下穿隧道图8 立交告知标志连续设置示意6.4.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3的规定。

特殊情况可做适当调整,应优先保持字高字间距情况下尽量采用相同规格版面。

表3 立交告知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6.4.5 设置位置设置于互通立交、上跨桥起桥前适当位置和(或)立交匝道或上跨桥、下穿隧道分流处。

6.4.6 支撑方式宜选用悬臂式,上跨桥和下穿隧道分流处设置的告知标志宜选用双悬臂式,匝道分流处的告知标志宜选用柱式。

6.5 主辅道出入口告知标志6.5.1 适用范围适用于设置有辅道的城市主干路。

6.5.2 版面构成由前方道路信息和指向图形构成。

如图9所示。

图9 主辅道出入口告知标志版面构成6.5.3 信息选取应选取前方道路信息,如图10所示:a)指示从当前出口进入辅道方能到达的前方道路名称或需提前进入辅道然后通过前方路口右转所能到达的道路名称;b)指示从当前入口进入主道方能到达的前方道路名称或需提前进入主道然后通过前方路口左转所能到达的道路名称。

图10 主辅道出入口告知标志设置示例6.5.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主辅道出入口告知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应设置在主辅道出入口处或分隔带端头,视现场安装情况前后距离可作适当调整,位置醒目,前后不遮挡。

6.5.6 支撑方式宜选用柱式。

6.6 辅助告知标志6.6.1 适用范围适用于其他告知标志无法满足信息告知需求,需对超出部分的信息量进行补充,便于驾乘人员选择适宜的驾驶路径。

特别针对与中心城区连接的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的指引。

6.6.2 版面构成由道路信息、重要交通枢纽和指向图形构成。

如图11所示。

图11 辅助告知标志版面构成6.6.3 信息选取选取高速公路、进出城主要通道、大型交通枢纽等信息。

6.6.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辅助告知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6.6.5 设置位置附着于主标志。

6.6.6 支撑方式宜选用附着式。

6.7 其他告知标志适用于除以上标志外的其他告知标志。

版面构成、信息选取、版面规格、设置位置和支撑方式参照灯控路口告知标志的规定。

7 确认标志7.1 用途及分类用以确认当前行驶的道路信息及前方通往方向信息。

分为街道名称标志、路名牌、重要地点标志及地点距离标志。

如图12所示。

图12 确认标志分类7.2 街道名称标志7.2.1 适用范围适用于当前街道名称的确认。

7.2.2 版面构成由街道名称构成,文字应按自左至右或自上而下的方式排列,如图13所示。

图13 街道名称标志版面构成7.2.3 信息选取选取当前街道名称。

7.2.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街道名称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7.2.5 设置位置设置于主、次干路的起点处。

7.2.6 支撑方式宜采用附着式或柱式。

7.3 路名牌7.3.1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道路。

7.3.2 版面构成由当前道路名称、方向信息构成,也可增设门牌号。

如图14所示。

图14 路名牌版面构成7.3.3 信息选取城市道路名称、地理方向、道路沿线门牌号码。

7.3.4 版面规格当道路名称过长,可分写成两排,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路名牌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7.3.5 设置位置一般设置在人行道边,标志版面与行车方向平行,宜在道路两侧同时设置。

7.3.6 支撑方式宜采用柱式和附着式。

7.4 重要地点标志7.4.1 适用范围适用于沿路的桥梁、隧道、河流、公园、水库、湖泊、湿地、森林等重要地点或路口的确认。

7.4.2 版面构成由地点或路口名称构成。

如图15所示。

图15 重要地点标志版面构成7.4.3 信息选取选取当前重要地点或路口名称。

7.4.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重要地点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7.4.5 设置位置设置在当前重要地点附近或重要路口处适当位置。

7.4.6 支撑方式一般采用附着式和柱式,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用悬臂式和门架式。

7.5 地点距离标志7.5.1 适用范围适用于放射状主、次干路。

7.5.2 版面构成地点距离标志的版面由地点预告信息和地点距离信息构成。

如图16所示。

图16 地点距离标志版面构成7.5.3 信息选取应选取下列信息:a)节点预告信息:从上往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b)节点距离信息:表示从该预告标志设置位置至前方节点的距离,以km为单位,精确至一位小数, 如果距离不足一公里,则以m为单位,精确至50m。

7.5.4 版面规格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地点距离标志版面规格单位为厘米7.5.5 设置位置设置于连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城市主、次干路路段中的适当位置,宜连续设置。

7.5.6 支撑方式宜选用柱式或悬臂式。

8 预告标志8.1 用途预告标志用以预告前方交叉路口形式、通往方向信息、地理方向信息、方向距离信息、以及距离前方路口的距离信息等。

8.2 适用范围宜选择在路网密度较小的区域设置,也可在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的可转换灯控路口出口处选择性设置。

8.3 版面构成由路口预告信息、路口距离信息、节点预告信息、节点距离信息、方向标和指向图形构成。

如图17所示。

图17 预告标志版面构成8.3.1 信息选取应选取如下内容,如图18所示:a)路口预告信息:为预告下一个交通性主干路相交的可转换灯控路口的名称,以“XX路口”表示,具体的路口名称应是民政部门正式确认的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