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学校:艾丝凡小学教师姓名:彭建坤所学专业:小学数学填表日期:2014.3.25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而努力工作,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塑造这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生命。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让我们用心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特长,引知识之泉,叩心灵之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与个性和谐统一的发展,让我们在教育中,坚持做人与成才并重,智商与情商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我的教育行动(课题研究)、我的教育行动(教学论文及总结)、我的教育成果一览、我的教育成果(证书复印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党派最后学历职称职务教龄年班主任年限年任教年级年级参加何种团体有何特长取得成就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自我剖析明确优点找出不足教育理念: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老师们享受工作的快乐;学校的教育是健康的、是体现教育本质的科学教育;从这里走出的孩子不仅有着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健全的身心素质。
教育方法:和煦的春风滋润了万物,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勃勃生机。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起到帮助、引导、评价等作用。
并指出要在课堂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行动策略: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我们的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的高空,新课程革命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手脚,还有我们的心情.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年度2014-2015学年度规划内容1.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修养。
读中外名著,吸收文学之精华,和高尚的人对话,使自己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积淀文学底蕴。
2.加强专业书籍的学习,读一些名师的著作,常学常新,丰厚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摸索教育规律,使教学更加严谨,科学。
阅读以下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朱智贤和林崇德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美国的莫里斯·比格著的《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
3.研读教育专著《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或教育随笔。
个人达标自述1.认真读好六本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
六本书是:(1)《教育新理念》、(2)《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5)《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6)《多元智能》。
2.制作个人专题主页。
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系列。
4.争取外出学习一次,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领导同行评价年度2015-2016学年度规划内容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
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发展定位——完成小课题结题报告,参加相关课题的评选比赛并争取得到认可。
个人达标自述1.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2. 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3.承担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实验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4.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5. 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6. 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
领导同行评价规划内容 1.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
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展定位——争取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个人 达标 自述1.每个月写好教学随笔,教学心得,体会,做到及时整理,尾教科研论文准备好翔实的资料 2.做好课堂的教学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3.加强理论学习,多与外界交流,在教学上不断创新,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领导 同行 评价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讲述美苏争霸中双方战略态势及政策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美国深陷侵越泥潭,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这一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地、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利用电脑多媒体创设“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下,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一些课堂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准备:查找资料,如美苏争霸的具体事例;搜集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苏联出兵阿富汗等相关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开始。
认识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
让学生明确“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它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掌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小结。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了解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
了解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以及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冷战的结束。
小结。
学生阅读图片材料,思考并回答。
①共同敌人消失;②不同社会制度决定;③美国称霸政策,企图把资本主义推广到世界各地,以维护其经济大国地位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而苏联成为其主要障碍。
学生观察图表并思考。
图中的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已成为世界霸主,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生各抒己见。
阅读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
“自由国家”指倾向于资本主义的政权。
“共产主义”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马歇尔计划、学生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和苏联出兵阿富汗。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方法①:用多媒体展示二战中美苏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图片,如:1944年6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合影;1945年4月美苏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图等。
思考:美苏曾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结束之后双方却形成了对峙局面,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方法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方法③:多媒体展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
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人员总数为33.5万人,国防预算仅为10多亿美元。
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 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
美国陆军规模小于苏联,但其海、空军力量天下第一。
1946年,美国军队驻扎在56个国家,遍布各大洲。
到1947年,美国在海外已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还垄断着原子弹。
思考:图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叫“遏制”?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
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美苏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对其本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任何国家的政府和领导在决策时都应引以为戒。
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好坏,并决定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因此,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工作的中心。
而遏制霸权主义的最强有力的措施就是使更多的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