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深情追寻红色记忆 诚挚谱写爱国情怀

总结:深情追寻红色记忆 诚挚谱写爱国情怀

深情追寻红色记忆诚挚谱写爱国情怀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遗物馆等人文资源与神秘幽静的滴水洞、秀美清丽的韶峰等自然风光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作为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韶山不仅仅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更是人们深入了解毛主席,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精神,感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基地。

2004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一号工程”,这是韶山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

“一号工程”完工后,韶山以“红色圣地、发展热土、和谐典范”的新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在中央、省委领导的指示下,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韶山丰富、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加大宣传、服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韶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韶山教育培养青少年、弘扬社会新风的功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谆谆教导在耳畔久久回响——“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青年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他们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与爱国情怀的浓淡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前进步伐。

借着暑期长假,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来韶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红色文化的魅力,各具特色的活动让他们不断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追寻韶山红色记忆,激扬青年爱国热情
8月初,65名参加由娄底潇湘职业学院举办的军事夏令营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韶山进行参观学习。

这群年龄在5—18岁的孩子,瞻仰了毛泽东铜像,参观了毛泽东遗物馆、故居等景点,身着迷彩服的他们脸上挂着欣喜的微笑,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带队的陈教官说:“带领这群学生来韶山,主要是想让他们接受一次红色教育。

毛泽东的经历,从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到缔造新中国,是我们都需要铭记的,他的宝贵经验和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相信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学生们会更深的领悟爱国这两个字的含义,懂得如何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初二学生小刘来自平顶山蓝天学校,参观完《风华少年——少年毛泽东读书生活展》后说:“这个展览告诉了我们毛主席小时候的求学故事。

我觉得他们那个时候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而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更应该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三下乡”的感恩回馈
爱国主义不是口号,而是需要身体力行的行动。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明白肩上的社会责任,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把在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于民。

七月份,湖南科大学子物理学院22名学生志愿者,在韶山市如意镇石湖村开展了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帮助村民义务维修家电,走访调研,为村民送上露天电影。

志愿者还走访了幼儿园、敬老院,为孩子和老人送去关爱。

志愿者们以“农村医疗保险问题”为主题,在如意镇进行了150份的农村医疗保险问卷调查。

他们在与不同的民众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获得了当地居民对于农村医疗的不同看法。

通过调查对基层乡镇农村医疗保险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统计,了解了乡村人民对医疗保险的一些要求及想法。

他们深入基层农村,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材料。

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心社会生活,希望为国家政
策的完善献计献策的良好心愿。

像这样将爱国主义热情化作脚踏实地、认真勤勉的努力实践,不仅强化了大学生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更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立足红色文化开展调研展现青年学生独特视角
7月中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实践团队一行20人,循着伟人的革命足迹,亲历中国革命征程,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韶山,每个景点的讲解都由实践团成员完成。

团队事先对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的形式使大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学生导游”的精彩表现不仅得到了团队师生好评,也吸引了周围游客驻足聆听。

自己进行讲解能更加深入地体会每一处景点的精神内涵,使红色文化的调研活动更加深刻真切。

各地学生在韶山开展的关于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实践调研活动还有很多,大多是追寻伟人足迹,感受爱国情怀等等。

而来自东华大学的18名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视角。

他们把目光投向社会广泛关注的90后一代,将活动主题定为“如何针对90后宣传红色文化”。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社会复杂现实的影响,许多青年学生的信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红色信仰更是缺失。

许多90后的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还要重提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觉得那些革命英雄、伟大的情怀离自己还很遥远。

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不容忘记的。

不管社会怎么进步,历史怎么变革,信仰是不可缺失的。

在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坚定的信仰更加凸显出其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更加需要强化。

东华大学实践队的学子,关注社会,勇于探索,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宣扬红色文化,重振90后红色信仰。

青年群体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内忧外患,黑暗腐败的岁月,《清议报》上梁启超的呐喊,让世人震惊,“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一个沉思的灵魂高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中国,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篇章振奋了多少青年的昂扬斗志。

一个青年如果没有明确的信仰,就会在迷茫中失去自我,迷失方向;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具有坚定信仰作支撑的青年,将彻底失去活力。

可见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信仰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韶山,正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着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洗礼着来韶的青年学子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