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依法治校教真育爱加快改革科学发展努力开创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新局面一、学院基本情况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德慧科教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以及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在原云南省教育厅2000年批准设立的云南师范大学世博学院(专科)的基础上共同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1000余亩,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以人文化、园林化为原则建设的现代化教学、生活配套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安全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有力。

学院聚优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办学实力。

下设外语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传媒学院7个二级学院,15个教学部系,3个中心。

开设了20个本科专业、122个专业方向,覆盖七大学科门类。

现在校生人数已达8,500余人。

学院秉承‚博文明理、敦品励学‛、‚文理并蓄、中外交融‛校训传统,坚持‚依法治校‛方略,遵循‚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理念,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建立党、政、团、学系统和院、系、班级层次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和层层落实、分层负责的长效管理机制。

创建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特色精品课五类课型体系,形成以文为主、文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推行‚综合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方向分流培养—→实习实训能力训练与就业对接‛的培养方式,开设多门类、跨学科、强技能的公选课,实行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是‚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和‚ITAT数字艺术设计培训点‛,全国秘书、公关、人力资源、营销、物业管理、茶艺师、插花师等各类职业资格培训站及资格鉴定考试点,为学生专业化、个性化与特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学院实施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推行‚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就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面,历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达93%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发展方向,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走‚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内涵发展特色道路,聘请了一批外教,开设了韩语、日语、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并与10多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及教育文化联合体。

2009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和韩国又石大学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举办了首批‚本科人才培养‘2+2’国际合作项目。

2009年学院成功举办了由10个国家30名代表参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人类和平与安全》——大学课程编写‛研讨会议,为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走出去,引进来‛教育改革发展战略,走国际化办学创新模式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实践。

学院围绕依法治校、教真育爱,加快改革、科学发展,全心致力于创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特色鲜明的现代新型大学,坚持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突出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制度教育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等都有了一定发展,管理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办学形象和社会声誉,为学院今后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院办学成就学院创建以来,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云发[2008]17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云政发[2009]71号)等文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现代教育管理实践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力军地位和学院和谐效率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功能作用。

十年累计培养输送合格本专科毕业学生7000余人。

历年多次获得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好评,2008年,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被昆明市评为‚文明单位‛;被属地综治办授予‚平安校园‛称号;2009年经昆明市精神文明办现场检查验收被命名为昆明市‚市级文明单位‛,被昆明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创建先进单位‛。

2010年5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先进集体‛的称号;2010年7月,荣获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

2010年5月学院董事长王永明博士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7月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授予‚全国独立学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素质提高。

从2005年本科建制时的占地22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发展到现在拥有两个校区,龙泉路校区和杨林校区。

其中,龙泉路校区占地220亩,杨林校区规划总用地1050亩,一期建设用地500亩,并于2008年9月投入使用,成为省内首家同城异地扩建校区的独立学院。

学院现在用校舍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38019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50万元,图书藏书量75万册。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5人,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350人,占74%;具有高级职称的152人,占32%。

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214人,占45%;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占5%。

聘用外籍教师22人。

选聘省外知名高校毕业的教师比例从2005年的10%上升到2010年的54%,优化了教师地缘逐结构,逐步形成了教师知识及教育经验的多元化。

(二)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系科专业逐年增加。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规模从2005年的1400人达到2010年的8500余人,年平均增长10%。

2007年被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授予‚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先进单位‛。

现学院设有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教育学等7大门类。

2005年学院被确认为独立学院时仅开设10个本科专业,发展至2010年已开设了英语、法语、对外汉语、朝鲜语、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艺术教育、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城市规划、园林、园艺,专业总数达到20 个本科专业122个专业方向。

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招收本科少数民族班的三所高校之一,同年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首次招收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班。

目前,学院基本形成文理并重,相互交融,多学科、多结构综合发展的格局。

(三)教学体系日臻完善,学生素质普遍提高。

从2005年以来,学院修订完善了教学工作规章制度,从严格教风、学风、课堂教学、实验及实践教学、考试工作各环节等方面入手,以建设本科主干课程为桥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开课达80余种,逐步完善了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系级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中的作用,并形成以云师大专家督导组、学院督导组、行政领导、同行专家和学生评教评学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

开展的非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考试和鉴定100余种,培训鉴定达6000多人次。

与行业协会、专业对口的企业合作共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30个,专业教育科研基地5个。

建成1个国家级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取得40多种职业资格的认证。

学院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鉴定认证活动,参加全国CCTV英语演讲比赛、ITAT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2009年,外语学院英西双语班谭思未同学在‚CCTV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总决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云南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全国第15名的好成绩;2010年1月学院在全国学校体育舞蹈比赛获云南省维也纳华尔兹健身舞(大学组)一等奖和最佳校园形象奖;获第五届中国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CSARA)维也纳华尔兹健身舞(大学组)全国二等奖。

(四)科研工作取得突破,学科建设初显成效。

学院科研课题数量逐年增加,层次级别明显提高。

截止2010年8月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98项。

其中:国家部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厅级项目30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

被列为国家级和省部厅级项目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重点专业项目)朝鲜语教研室和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教师培养);能力核心嵌入社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独立学院教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新及实践等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设立了学术论文、教材和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了学院的‚论文集‛5部及18篇学术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基本形成了教师业务成长的基础平台。

同时以英语专业、韩语专业为平台,不断开拓第三语种的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以外语学院英语、朝鲜语为核心的外语学科群,并不断拓展小语种专业的办学空间,目前外语学院在校生已达1600余人。

(五)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支撑,推进教育国际化步伐。

在实践和总结中确立了走‚文理并蓄、中外交融‛的发展道路,以外语学院韩语、日语、泰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建设为重要推动力和纽带,不断开拓与小语种国家进行教育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先后与美国佛蒙特大学,西班牙阿维拉大学,日本淑德大学,韩国培材大学校、光州大学校,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远东大学、美国韦伯斯特大学(泰国分校)、如诺大学、曼谷大学、易三仓大学,越南国家大学等20多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及教育文化联合体,设立了培材韩国语教育中心、云南对外教育交流中心法语培训中心、美国韦伯斯特大学泰国校区‚教育信息中心‛,是国家教育部在西南地区首家批准设立韩语本科专业的高校。

(六)积极探索独立学院现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院内部管理体系。

按照《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教育部《独立学院设臵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学院始终坚持董事会是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学院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举办方、合作方、办学方责权清晰、义务明确的制度框架,进行了具有现代大学制度特征的行政系统决策、学术组织咨询管理以及监事会、董事会办公室、督导组监督的运行体系的有益探索。

各类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规范性行政操作正逐步建立和推进,学院决策力、执行力得到加强,工作绩效显著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