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指导:怎样写好新闻报道

写作指导:怎样写好新闻报道

怎样写好新闻报道怎样写好新闻报道第一,要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准,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比较正确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新闻敏感性。

通讯员在平时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积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新闻的新、实、值、快特点随时关注遇到的各种事件。

第三,多想问题,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新闻。

不会思考就不会观察,就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有经验、有成就的通讯员对一条新闻线索都要在自己的脑海里多过滤几次,不轻信盲从,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想,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对一个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透视,以发现其中许多新的内容、新的观点。

第四,应该对新闻报道的知识要有所了解。

新闻报道有哪些形式,各种形式都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要素,这些都是比较固定的也是最基本的,市面上有很多介绍这类知识的书籍,可以买来读一读,并细心领会,灵活运用。

第五,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虚心向群众学习,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心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要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着想作为工作的根本。

第六,不畏艰难,乐于吃苦。

搞新闻报道是个既有意思,也很辛苦的事。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去克服,并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文风.怎样写好新闻报道一:首先是“标题”,它是传播信息的眉目,也是信息的精髓。

标题里还有引题,副题,就是经常说的正题和引题、副题。

通俗的说,就是正题上面的一行小字是引题,正题下面的是副题。

现在报纸两种标题经常看见,例如:公安部部长贾春旺签署命令(引题)正题是:授予铁岭佟江华“二级英模”称号。

另外就是正题先出,比如:粥少僧多、村小官多,副题则是:1481人的光明村养着15个村干部。

还有一种经常见的一个标题例:宝力供电所、倾情千万家。

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一句题目就点出宝力所真情为民服务内容。

也是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

所以说正题称为主题,是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的概括与说明,它是写新闻的特点,也是必须具备的。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单行标题(就是一个标题)一定要准确、醒目。

不能写着张三拐到李四身上,文章内容也要围着主题转,叫做一个中心。

准确做到文题相副,不能文不符实,更不能文不对题。

用题目吸引读者,通常看报纸文章标题黑字,格外醒目,标题的鲜明突出,引人注目。

例如昌图一烟花厂发生爆炸,死伤惨重。

这样的标题令读者立即动心想看下去,这就是题目起到的决定性和吸引作用。

二、什么叫导语。

所谓的导语,就是文章开场白,或开篇的第一句话,第一段文字。

它是一则新闻里最有价值、最精华部分的概括。

据说导语是美国人发明的,他们是最早提倡新闻必须有导语。

毛主席非常重视文章的精练。

他在审阅一个文件时,加了这样一段话:“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

”导语的写法是多种形式,1、叙述式;例如,云南干部群众,一说起种砂仁致富的事,总少不了夸奖中国药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是他们为基诺族打开聚宝盆。

这种写法称为叙述式导语,用凝练的语言,扼要的叙述出一则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这种写法是导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

2、结论式,例如:题目为“市场决定一切”,导语是中国彩电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日公司,现以似乎到了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这是先下结论,后在具体叙述。

3、描写式:苏小姐的“黑名单”,开头为“苏小姐是一位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白领女性,前年她乔迁新居。

一番装修之后,免不了又添臵一些家电、高档日用品等物件。

望着温馨的家具,苏小姐真是喜上眉梢,乐不可支。

”但这种描写形式,在导语中不能多,几句话后便转入叙述。

4提问式导语,例如标题为“昌图一烟花厂发生爆炸”谁该承担法律责任?开头为本报讯12月30日记者获悉,辽宁铁岭昌图双庙子镇烟花场发生爆炸,先后死者42人,伤者30多人,经查实,该厂是三无生产厂家,没有任何许可证。

试问何人种下隐患,导致这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段导语明确而吸引人的提问,恰恰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由谁承担事故责任,这样文章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发问后,在将事实真相报道出来。

可能是一篇好文章,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5、摘要式、标题:新疆煤炭预测储量居全国首位,导语为:新疆已探明煤炭储量一万六千零四十二亿吨,居全国首位。

这种摘要式导语,它虽然也是叙述的方式,但它提要特点较为突出,其写法也是通常用的。

如果大家觉得记不住的话,就记住导语称为倒叠金字塔方式,先把重要事实或结果放在导语里,后面不必重复,就是大座朝上,它是新闻通常用的手法。

举例标题:优质服务筑“凤巢”。

本报讯;河北唐山市南区地税局以优质服务,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税收环境。

目前,共有264户域外企业落户南区,今年前10个月上缴地方税收1468万元。

这类导语明显是倒叠金字塔,把成绩说在前头,然后在叙述怎样完成的经过。

另一种叠金字塔,从塔尖往下顺,把成绩放在结尾。

当然新闻结尾不重要,对结尾没有严格要求。

有的甚至没有结尾。

数字也可以结尾,觉得话说完了,就行了,不能向单位写总结那样,非得来个好的结尾。

总之导语短短几句话,要写的具体完整,应该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部门及事情原因。

三:主体。

主体是紧接导语第二部分,它承接导语,围绕主题具体展开新闻事实及内容,详细阐述事实,使其清晰,并补充导语里未提到的次要材料,使信息更加详细确凿,内容更加完整。

对主体部分的要求为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新,就是要适应新形势,钻研新问题,抓住新特点,总结新经验,避免老一套。

二要“小”,就是要抓住某一事物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点进行报道,不要面面俱到。

把口子张小一点,不要写又臭又长的文章。

三要实,就是从实际出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生编硬造,不胡乱拔高,尽量说的让人一看就懂,文章不能重复话。

四要“活”,要特别运用能够说服人、打动人的典型人、典型事和群众语言,形象,生动的说明问题,把材料和观点结合好。

最后从头到尾要紧紧围绕主题,逐步的、层层深入展开,要做到抓紧中心,语不离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怎样写典型人物。

报道人物可以用通讯、特写、故事、访问记、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

但最重要的是挖掘材料,精心选择和确定主题,要下苦工夫,做有心人,不仅要同采访对象交谈,而且对领导及身边的同事进行调查,调查时既要突出人物事迹,又要细心观察,了解人物生动细腻富有感染力的情节,收集符合人物个性化语言。

找出人物先进特点,思想、和对组织的忠诚进行宣传,才能符合宣传大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在社会产生反响最后写好新闻,平时用心观察、了解事物,但决不可用肉眼看,得用心看。

只有别巨匠心,才能独具慧眼。

一个好的记者必须作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深入基层,和对方沟通感情,才能获得好材料。

举例穆青是新闻界的高级记者,为了写好焦裕禄,多次深入兰考,走到老百姓中间,从中获取大量能说明党的好干部的素材,结果他写的“党的好干部焦裕录”在中国产生极大反响,从此焦裕禄成为广大干部的榜样。

另外写新闻要有目的性,瞄准人和事。

要写什么?采访那里,都要明确,不能瞎子摸灯茫然。

多少年来,我有个习惯,首先与对方电话沟通定好时间。

然后要采访什么?在心中要有谱。

在采访中对方谈了许多,他不知道你需要什么内容。

可不管对方说什么,新闻点由自己勾画。

对方给你素材,你认真读后,从中找到新闻点,也就是最闪光的部分。

另外写作要具备理论修养,情感积累、生活积累、文化积累,以及观察感受想象,还要知识面宽,社会面广。

而且与哲学、历史、文学、心理学、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及先进的科学都要有密切联系,具备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写出好文章。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也就是平常多读书,书读多了,见识光了,写起来才能顺手拈来。

另外提醒一下,写文章最忌讳走别人路,更不能抄袭,不要胡子眉毛一齐抓,要紧扣主题,做到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运用好剪裁技巧。

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观点,有自己的文风,写第一手文章,嚼别人扔的馍没味道。

要或得较高的写作水平,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必须要有一股“韧”劲,不停的写。

其实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一种枯燥、一种寂寞。

缺乏意志的人无法登上写作的高峰,也成不了名。

出此之外,就是要对于写作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有旺盛的写作激情,才能不断的写,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收获,不断使自己看到希望。

一个把写作看成是遭罪,说爬格子最苦的人,是决不会有激情搞写作的。

当然文章的畅通、文采的华美,就是简单扼要,不说废话。

突出重点,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

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一般以短为好,无论新闻长短,都要量体裁衣,句无虚发,字无浪费。

初稿写成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

只有仔细检查,反复修改,反复推敲,看文章有无说服力,结构是否严密。

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

只有反复审查和修改,才能达到文章完善。

强调一下,写文章用心去琢磨,俗话;世世留心皆学问。

古人说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文章无论大小,都用心去写,反复推敲,反复删改,才得到被采访者或单位的满意。

新闻本身要用事实说话,就是掌握点、线、面。

点上的材料详尽具体、生动,线上的材料,就是行业、经济类别等,面对各种材料。

从“视点”看,指纵向调查角度,线上材料,可以增加调查报告的历史厚重感。

面上材料概括说明文物的能量。

在调查及行文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点、面、线材料,在文中所占的比重及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转换。

这将影响到调查报告的深度与高度,用现代话说,用事实说话,才能使材料越丰富,越细致,全面。

总之,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要求新闻不但要有理论修养,要有专业知识。

还要对经济现象、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从理论到实践把握其本质,这样才能写出带有厚重感的深度报道。

另外,搞新闻要具有“火眼金睛”,善于细致观察,才能识别真伪,沙里淘金。

例如到某一单位采访,尽管这个单位有好多桂冠,有许多媒体报道。

可是这里的卫生及环境很差,简直就向一个大破家。

这说明一个单位管理不上去,人浮于事。

打个比方一个人穿件旧衣服,却洗的干净,人们不会认为旧而笑话。

这样的单位暂缓采访,不能剜筐就是菜。

另外对社会非议大的单位和人物,尽量不去接触,报道出来,会引发评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