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
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生理准备、心理准备、知识基础的准
备。
(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通过 “印刻”实验,提出关键期,即个体早期 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 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二)青年初期
1,认知方面 感知富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观察力较
为精确而深刻,但观察的程序性较差,概 括水平还不高;注意比较稳定而持久,能 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无直接兴趣、比较枯燥 的学习任务上,注意范围和分配已达到成 人水平;意义记忆已占主导地位;思维具 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开始从抽象逻辑思 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
(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由于少年期性器官和性机能迅速发育成 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但由于 心理发展过程的限制,加上性教育滞后的 情况,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 的幼稚性。少年期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 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多数少年在感到惊奇 和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不安、 害羞,或者恐怕和不知所措的心理,这正 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矛盾体 现。
他们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
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依赖, 可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让 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 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致于他们越想摆脱依赖, 越离不开照料和帮助。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 依赖的矛盾,使少年期在心理上经常产生冲 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 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式的方 法对抗父母或成人,故意与成人“唱反调”, 或者采取不理采,无所谓的态度。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这是少年期心理发展最显著的特征。这是由
于少年期生理上的三个“巨变”,造成了心理发 展的物质基础。三个“巨变”是①性机能发育成 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少年期生理上的这三大“巨变”,造成心理迅速 成熟,开始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性意向
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 过渡
儿童时期的自我评价,带有明显的外在 性、情境性、依从性、尚处于“自我朦胧” 的水平。进入少年期以后,自我评价和水 平开始发生变化,从外在性向内在性过渡, 从情境性向稳定性过渡,从依从性向独立 性过渡。他们的自我评价开始侧重于自己
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童年期头脑比较简单,显得幼稚可爱。 到了少年期,由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和 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其心理活动也逐渐 从幼稚向成熟过渡。具体表现为认识从好 奇性向探索性发展;行为由模仿型向创造 性发展;生活所望由空想向理想发展;交 友由自由性向选择性发展;思维由具体形
处于过渡时期的少年,内心深处存 在着三个主要心理矛盾:
(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
少年期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有 了“成人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 了”。企求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自己与家长、 教师及其他成人的关系。这种心态在心理发展上 被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即从心理上摆脱对 成人的依赖。然而,这种“心理上的断乳”如同 幼儿断奶一样,并非易事,时常交织着渴望独立 与现实依赖的矛盾。
同时,性发育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产 生了好奇和兴趣,开始关注异性,有的表 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和排斥;有的却产 生了朦胧状态下的“狂热初恋”,这都是 性心理幼稚的不同表现,这种性生理发育 成熟与性心理比较幼稚的矛盾,是少年期 心理发展与性心理比较幼稚的矛盾,是少 年期心理发展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刻认识和
同时,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少年还 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自我矛 盾”。他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但由于社会 成熟程度较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迟缓,尤 其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常常碰到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一会儿趾高气 扬,一会儿又灰心丧气,情绪极不稳定。
(二)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
少年期的心是向成人关闭着的。这种闭锁性 是少年期最显著的心理变化之一。因此,少年期 希望有自己的房间,单独用的书柜或箱子,有的 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日记本加锁。他们在关 闭自己心灵的同时,又特别渴望理解、觉得与家 长教师之间总是“话不投机”,觉得他们不能真 正理解自己,心理上常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心理 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使少年们常常感到苦恼, 甚至抑郁和焦虑,他们这种希望被人理解、渴求 倾吐心声的需要,常常通过写日记、书信和选择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体从出生、成熟、衰老
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 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乳儿期 0—1岁 婴儿期 1—3岁 幼儿期 3—6,7岁 童年期 6,7—11,12岁 少年期 11,12岁—14,15岁 青年期 14,15—25岁 成年期 25—65岁 老年期 65岁以上
2,情感方面
一般较深厚,并且含而不露,带有文饰、 内隐、曲折的性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情感、责任感、友谊感和荣誉感都有较高 的发展,随着性意识的解冻,男女之间开 始出现爱情萌芽意识。
3,个性方面
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独立倾向显著,常把自己的见解当作评价 客观事物的标准,受别人暗示较少。自我 评价能力有了新发展,能够用正确而全面 的观点来观察自己,解剖自己,评价自己 的优缺点。理想已经从带有幻想色彩发展 到具有现实性,并能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 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人生观、价值观已 经初步形成。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
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 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 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 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