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先进典型材料

奶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先进典型材料

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的新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致富----ⅩⅩ镇ⅩⅩ村ⅩⅩ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一、基本情况ⅩⅩ镇ⅩⅩ村地处镇北端,位于奇台县城西23公里处,南距ⅩⅩ镇约15公里,西与吉木萨尔县为邻,北与西北湾乡和ⅩⅩ塔塔尔乡接壤,303省道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ⅩⅩ村共有523户2000人(回族占85%),党员36名。

ⅩⅩ村回民有养殖奶牛的传统,养殖经验丰富,适合发展奶牛养殖业。

目前ⅩⅩ村有奶牛养殖户178户,日产奶20公斤以上的奶牛有367头,日产鲜奶5.2吨。

2008年争取国家“兴边富民”工程建成ⅩⅩ镇ⅩⅩ村ⅩⅩ奶牛养殖小区,2009年5月依法成立了ⅩⅩ镇ⅩⅩ村ⅩⅩ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3名,其中党员5名。

2011年5月9日建立了ⅩⅩ镇ⅩⅩ村ⅩⅩ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近年来,ⅩⅩ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合作社成立党支部以来,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和合作社全体社员,积极探索合作社经营的新模式,探索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探索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用明显,效益凸现。

二、具体做法(一)抓班子、带队伍,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以来,制定了学习计划,认真组织落实,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教育活动,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刻苦学习钻研新技能。

2011年以来,党支部把贯彻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张春贤书记在昌吉州考察时的讲话以及区州县一系列文件精神与推动奶牛养殖、合作社经营、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促进了党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提高。

(二)规范行为、加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制定党员活动日、党支部议事、党员联系户、三会一课等一系列党组织、党员管理制度和防疫检疫、学习培训、消毒、社员管理、合作社管理等制度。

合作社在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基本实现了合作社“有组织、有会员、有场地、有章程、有实体”的“五有”目标。

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搞好日常管理,向会员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帮带群众发展。

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建立党员联系帮带制。

合作社中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或党员科技示范大户,每名党员联系1-2户进社群众,每名党员联系1-2户未进社群众,进社群众联系1-2户未进社群众,定期开展联系帮带活动,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群众参加合作社。

目前5名党员与进社8户群众全部建立了帮带对子,5名党员与12户未进社的群众、8户进社群众与18户未进社群众建立了帮带对子。

现入住养殖户13户。

目前合作社有奶牛212头,平均每天产鲜奶1.6吨,按照当前鲜奶市场收购价2.8元/每公斤,合作社鲜奶每天产值4480元,每月产值为13.44万元,年产值达到161.28万元,奶牛养殖户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在效益的拉动下,入社的群众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充分发挥了合作社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四)创新思维、规范管理,探索发展致富的新路子。

合作社党支部结合本村特点,坚持“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五统一”管理原则,为养殖户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成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和进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特别是合作社建成托牛所以来,通过两种方式经营托牛所:(1)资金托牛。

有意向在ⅩⅩ村投入资金1万元,年底根据收入可分红2000元到3000元。

合作社提出意向,有钱农户加入合作社进行融资。

(2)以物托牛。

凡托进来的牛,一是要进过奶牛健康免疫检查,奶牛健康方可入托;二是对没头奶牛产奶量进行测定,在日产鲜奶平均33公斤以上的年底可分红3000元,23公斤左右的年底可分红2000元。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依托合作社,发动党员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五)按照程序、严把质量关,在产业链上发展心党员。

把致富带头人培养入党,既是党的十七大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

党支部只有5名党员,对群众的带动面不强。

党支部作了“三吸收三培养”探索。

即:把农村党员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吸收进合作社,把会员培养成技术能手,把合作社中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合作社中党员技术能手培养成支部成员或合作社组织负责人。

今年我镇计划发展党员15名,我们在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党员1名。

(六)强化培训、提高技能,培训奶牛养殖能手。

针对农村党员对现代农业科技接受能力低,缺乏市场意识,共同发展意识淡薄等因素,合作社党支部先后派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到内蒙古呼和浩特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进行奶牛养殖技术培训。

同时组织50多名入社奶农及ⅩⅩ村群众赴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学习奶牛养殖技术,并依托镇党校开办培训班对入社和未入社的奶农进行奶牛养殖技术和市场经济培训。

目前,全村98%的党员接受了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120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奶牛养殖,带领农民致富。

(七)创新模式、搭建平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ⅩⅩ村ⅩⅩ奶牛养殖合作社以村委会为主体,ⅩⅩ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强化党支部村委会对合作社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做好文章。

一是合作社共建有2座托牛所,下半年再建1座。

托牛所土地均归ⅩⅩ村委会和二组拥有产权,二组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每年一座托牛所给ⅩⅩ村委会、合作社收取租赁费为1.5-2万元,共收取资金4.5-6万元。

二是年底日产鲜奶3吨,同经销商牛奶经销商达成协议,每公斤提取1角,每天可向合作社上缴提成300元,每月可收入9000多元,奶牛每年产鲜奶10个月,每年可收入9万元。

经村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和合作社全体社员商议,达成如下协议:50%收入用于以村委会土地入股和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形式进行提成分红(其中30%上缴村委会壮大集体经济,20%返还ⅩⅩ二组用于土地租赁费);50%用于合作社建设(其中30%用于合作社党支部、合作社管理人员工资,20%用于合作社美化、净化以及亮化工程资金)。

村级集体收入达6.75万元,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托牛所租赁费和鲜奶提成以及土地承包费、门面房屋出租等使Ⅹ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

(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及时捕抓市场信息。

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信息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党支部收集和发布信息,及时为养殖户提供更快捷、准确的信息和技术支撑,大大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深得养殖户满意。

截至目前,共发布信息14条,特别是在鲜奶收购价格在每公斤2.6元时,合作社及时从网络上捕抓到鲜奶价格涨至每公斤2.8元的信息,每天为奶农增加收入320元。

(九)结对帮扶,务求实效,积极开展村企共建。

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奇台县开展“村企党组织联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排,ⅩⅩ村和汇通公司结为联建对子。

双方通过商讨签订共建协议。

汇通公司帮扶ⅩⅩ村ⅩⅩ奶牛养殖小区硬化道路3公里(砂石路面)、计划投资ⅩⅩ奶牛养殖小区改善硬件设施扶持资金2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配置合作社培训室桌椅设备已经落实。

改善了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几点收获一是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有利于把那些基本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社员发展成党员,吸收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加入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是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按照“五统一”的运作模式,其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和兴趣爱好,成立党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时有共同的话题,有利于相互交流经验、探讨和解决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有利于彰显党员先进性。

在产业链上成立党支部,在合作社建立党组织,让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成为合作社中的骨干,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产业链周围聚集了一批致富能手,党支部的成立有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把这些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

在党员致富能手的带领下,有利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彰显农村党员先进性。

四是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

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有利于加强党对产业发展的领导,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合作社党组织上联党委政府,下联会员群众,外联销售市场,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自我摸索的固有模式,产业党组织依托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带领群众共同闯市场、抓生产,有利于改进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村委会为主体,以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体现了党对合作社的绝对领导权,能够强化村党支部对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从而达到村党支部对合作社的领导,有利于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结合在一起,增强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力。

六是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是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有机环节。

将支部建在合作社里就是把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同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化。

焦文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