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专题复习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专题复习

水 ········ 1.(08广东揭阳)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2.10L 空气中约含氧气的体积为 ( )A 8LB 5LC 2LD 4L3.(08湖北咸宁)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4.. 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⑴ 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⑵ 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 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

你认为A 装置中还缺少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后 。

(3) 小张选用B 和C 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答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他应如何检查B 装置的气密性 。

(4)小陈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的 和 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为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他应将B 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为 (填仪器名称)。

5.(河北)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 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图1止水夹 红磷1.(08河北)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自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2.(08江苏泰州)下列物质中,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是 ( )A.氢气B.天然气C.无烟煤D.石油3.(08江苏泰州)用二氧化碳溶液浇灌盐碱地植物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4.(08四川眉山)用KMnO 4、KClO 3、H 2O 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化物C.氧分子D.氧原子5.(08安徽)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与上述主题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B.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C.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6.(08广东肇庆)下面O 2和CO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7.(08河南)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8.(08黑龙江)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9.(08广东乐山)(5分)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 ;所缺药品是 ;(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 B. C. D. CO 2 光合作用 中我作原料 O 2 我使潮湿 的钢铁锈蚀 干冰 我用作 人工降雨 O 2 我为可燃物助燃(3)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 ,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B C D E10.(08福建福州)(13分)请结合图10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10中(填标号,下同)与 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 (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 。

(08广西贵港)(24分)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

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____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6南京)市场上有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缺氧症状的便携式制氧器,利用过碳酸钠固体A (化学式为2Na 2CO 3·3H 2O 2)和灰黑色固体B (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反应制得氧气。

某同学对A 、B 两种物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甲 a 乙b 石灰石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②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B在①、③反应中可能起作用。

(3)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

一、选择题1.(2006苏州)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2.(2006苏州)下列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3.(2007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由甲烷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B.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制备 D.干冰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2007苏州)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5.(2006苏州)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湿度超过374℃、压强超过2.21×107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

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6.(2008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7.(2008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8.(2008苏州)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③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B.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C.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9.(2006南京)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放出热量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硬水软化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10.(2006南京)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

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③提高通风能力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1.(2007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铁丝C.一氧化碳D.红磷12.(2008南京)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13.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B.天然气C.氢气D.面粉粉尘14.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甲+丁→H2O ②乙+丁→CO2③丙+丁→H2O+CO2。

则丙可能为()A.H2B.CH4C.C2H5OH D.CO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16.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

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汽车排放大量的尾气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D.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17.(2006常州)不列入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18.(2007镇江)“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