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鲁公路LJ01标段涵洞通道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况本项目起点(k0+000)位于盘县境内的三岔箐,终点(k10+100)位于威舍镇的计幺坡。
威鲁公路是连接盘县至鲁屯的主要运煤交通通道,整体式路基宽度21m、分离式路基宽度22.5m的一级公路,路段长10.1km。
通车运营后,将给兴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涵洞通道工程包括圆管涵、盖板涵、盖板涵兼通道、人行通道。
全线共有20座涵洞通道。
2、地形、地貌路线走廊带部分跨越云南省区域,跨越海拔1000~1500m。
根据地貌成因类型为浸湿蚀构造地貌和岩溶地貌,由于岩性组合的不同和所处构造部位的差异,形成不同形态组合的地貌。
根据其组合之形态特征,分为河谷斜坡、山地斜坡、溶蚀洼地、浸蚀沟谷,低丘、残丘等。
3、气象水文(1)水温条件地表系较发育,地表径流巴马河,四季有水,流量大。
受季节性控制,雨季水量加大。
地下水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地下水赋存条件简单。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覆盖层孔隙水。
路基区域未见泉点,地下水位基本与河水水位平齐。
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地表水类型为[C]CaI型碳酸盐钙质水,PH值为8.02.根据JTGC20-2011标准,河水对砼结构物有硫酸盐、镁离子和总矿化度等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有氯盐微腐蚀性。
(2)气候区属亚热带温暖春干气候,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季,雨旱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16.1℃.最热七月均温22.2℃,最冷一月均温7.1℃,极端最高温34.9℃。
极端最低温-3.1℃.年平均积温4756℃。
年日照时数1647.3小时。
年均降水量1520.9mm,降水量集中于五至十月。
年无霜期342天,南部冬春季常偏旱,北部夏季时有冰雹灾害。
4、工程地质总体上路线走廊内没发现大型破坏性断裂直接危及公路工程安全,除个别软土路基外,没有其它不良地质问题。
从地质角度上说,路线区域是稳定的,不存在因地质问题而引起的线路绕避问题。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路线所经地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原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
5、主要工程数量(见附表1)附表1、全线涵洞通道工程数量表二、工程条件1、交通条件威鲁公路LJ01标段沿村道跑马场、二龙口、阿依村、三岔箐到达本工程起点,顺线路修筑施工便道可以到达各工点展开施工。
2、施工用水施工现场地表水、地下水极为丰富,水源充足,水质洁净,工程用水可就近打井抽取。
生活用水取用当地自来水。
3、施工用电项目区电网密布,工程用电较为方便,队伍进场后即与当地电力部门进行联系,就近牵引改建电力线至各施工现场。
并配备50kw柴油发电机组以备急用4、工程材料水泥、钢筋等主材由甲方供应,砂、石料就近采购。
经现场取样检测,工程材料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才允许使用。
砼使用自拌砼。
三、施工部署1、施工平面部置1.1 施工平面布置平面布置本着“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布置。
注意保护好施工场地范围内及场区外的文物、树木、田地、管线、构筑物和其它地上、地下设施,不得任意砍伐、拆除和损坏。
1.2 生活设施项目经理部设在黄泥河镇人民路,涵洞通道工程由专业施工队负责施工。
目前施工队驻地建设已经完成,满足施工生产和生活需要。
1.3 生产设施1.3.1、机械保养及修理在涵洞施工队驻地设有机械停放场地和机械修理厂。
由专人负责对施工机械进行养护和修理。
1.3.2、仓库、储料场在涵洞施工队驻地设有机械配件仓库和储料场。
有专门仓库保管员,负责对工程材料进行分类和看管。
1.3 .3、工地试验室试验人员共7人,以试验室主任为首。
目前已完成试验室筹备建设及试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计量检定,用于本项工程的各种原材料的常规试验均已完成并经总监办审核批复。
试验仪器设备表见下表:试验仪器设备表(主要设备)2、主要管理人员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见附表2。
附表2、主要管理人员名单3、劳动力组织涵洞工程配备施工管理人员6人,各工种技术人员52人。
施工技术人员见附表3。
附表3、涵洞工程施工主要劳动力和技术工人配备表5、投入的机械设备(见附表4)附表4、涵洞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表四、施工进度计划涵洞工程2013年5月1日开工,2013年12月31日结束(包括涵背回填夯实)。
施工进度计划见涵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涵洞工程施工计划横道图五、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工作1.1图纸审核施工前由工程部主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技术人员及班组成员要对涵洞位置的地质和水文等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熟悉图纸。
1.2、原材料检验及桩位复核试验室对钢材、水泥、砂石料等材料进行检验,测量组负责涵洞位置的施工放样及复核工作。
2、盖板涵施工方法2.1、施工工艺施工时按照“施工放样→开挖基坑→地基处理→基础施工→涵台及顶板施工→涵背回填”的顺序进行施工。
2.2、基坑开挖:由测量组放样,确定涵洞的平面位置和地面高程,根据地质情况按照合适的坡率放坡并按每侧加宽50㎝作为施工作业面,撒石灰线确定开挖轮廓。
采用机械开挖,对挖出的土方及时转运至指定地点2.3、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进行基底处理,通知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业主,现场确定处理方案,根据处理方案对基底进行换填或加固,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如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基础浆砌片石施工。
2.4、养生:浆砌表面初凝后,开始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少于7天。
待表面达到一定强度时开始墙身模板安装。
2.5、墙身模板安装:模扳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架,分别用于涵身模板的横联,竖联及斜撑。
墙身两侧模板采用对拉杆加以固定。
模板严格按设计结构尺寸安装,要求拼接紧密不漏浆,结构牢固不松动,沉降缝垂直贯通设置,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砼施工。
2.6 、第一次砼浇筑:第一次砼浇筑至台帽底位置。
砼浇筑前,严格控制片石的加入量,不超过总方量的20%,片石不能撞击模板,防止模板变形,影响外观。
严格控制砼表面的标高、平整度及稳定性。
墙身模板安装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大于30㎝,并预留沉降缝位置(采用3㎝厚泡沫板密贴砼面),要求缝体正直,涵洞沉降缝每4~6m设一道,施工采用全断面贯通法,其宽度为2cm,并采用沥青麻絮填塞,麻絮须浸透沥青,填塞饱满,不得污染涵洞。
砼由拌和站集中拌和,砼拌和时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砼运输车送至浇筑地点,采用溜槽或小型电动提升工具提升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连续施工,一气呵成。
2.7、绑扎钢筋:模板安装完成,经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开始进行钢筋安装。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下料成型并经检验合格后,运至工地现场绑扎安装。
钢筋的加工安装由钢筋工和电焊工完成。
电焊工应持证上岗,施焊前应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制作钢筋的主筋和箍筋在加工前要进行调直,制作钢筋的场地要平整。
主筋采用搭接焊,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单面焊焊缝不小于10d,要求焊缝饱满,并及时清除焊渣。
箍筋尽量采用绑扎,若采用点焊,应采用梅花焊,且不能烧伤钢筋。
严格控制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及接头间相互间距,相邻断面的接头应错开35d,并保证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能超过钢筋总数的一半。
主筋间距允许误差±10mm,箍筋间距允许误差±20mm。
2.8、顶板模板及台帽模板安装:搭设满堂支架,支架采用内径48㎜,壁厚5㎜钢管,安防间距通过计算确定(约为80㎝),在安放稳固的立杆上直接安装上托撑,调整上托撑的高度及托撑方向,其上横向安放10x15cm联接方木,横向间距为支架间距,在横向联接方木上安放纵向联接方木,长度为涵长范围,纵向间距0.3m;方木接头采用蚂蝗钉或夹板联接。
上部找平,其上直接铺设厚度为2cm 竹胶模板,调整模板至设计标高。
2.9 、二次砼浇筑:台帽、顶板混凝土同时浇筑,一次完成。
为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采用吊车或小型电动提升工具提升料斗通过溜槽或串筒输送入模。
砼浇筑完成,顶板表面要收光抹平。
2.10、拆模、养生:在砼强度达到2.5Mpa时,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箱涵顶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方可拆模。
2.11、涵背回填涵洞施工完成后,沉降缝采用沥青麻絮填塞。
将基底清理干净,按规范要求开挖台阶,采用中粗砂砂砾或砂性土分层对称填筑,控制分层压实厚度不超过15cm,小型压实机具分层碾压密实。
3、圆管涵施工方法3.1、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前由专业测量工程师进行测量放样,定出涵洞中线,开挖前按照设计图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
3.2、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按照规范要求放坡(一般地段按1:0.75),开挖基底比设计基底每侧加宽0.5m,以保证基础施工和涵管安装有必要的操作空间,开挖弃土置于挖沟槽边线1m以外,以减少坑壁荷载,避免对坑壁的扰动,保证基坑稳定;基坑开挖期间还将加强对其标高的测量,以防止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时,用挖掘机沿开挖线进行开挖,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0.2m时,即停止机械作业,改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
开挖过程中,根据沟槽内的积水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排水边沟和排水集井,若有明显的积水现象,将在沟槽一侧设置宽为20cm,深为15cm的排水边沟,并设置集水井,用抽水机进行施工排水。
3.3、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进行基底处理,通知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业主,现场确定处理方案,根据处理方案对基底进行换填或加固,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如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则应尽早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基底长时间受水浸泡,而遭到破坏。
3.4、基础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应开挖临时灌溉通道。
3.5、混凝土管座施工,管座尺寸及沉降缝位置应满足设计图要求。
根据地质情况和填土高度设置预拱度。
3.6、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管节密贴基座,如管壁厚度不同,应使内壁齐平。
在铺设过程中,应保持管节平顺,排水通畅,并将管内杂物清理干净。
3.7、管节与管节接缝宽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用沥青麻絮填塞,表面用两层150mm宽的浸透沥青的油毛毡包缠并用铅丝绑扎牢固。
3.8、进出水口的沟床应进行清理,使上下游水流畅通。
当设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时,应按设计图要求进行施工。
3.9、管涵台背回填施工方法与盖板涵施工方法基本相同。
管涵顶面填土厚度大于0.5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
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交通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优良标准。
1、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1.1、组织机构上保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