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式输送机通廊改造施工方案

带式输送机通廊改造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二、施工准备及施工前应具备条件三、施工整体部署四、施工方法五、各作业点的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机具安排六、计划安排七、质量保证措施八、安全保证措施九、工期保证措施附件:1.施工进度计划2.1#、2#高炉休风检修期间劳动力安排计划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本次原1#、2#高炉易地大修改造工程原燃料系统皮带改造是为新建3#高炉而进行的,涉及各类皮带18条,5个转运站。

属于我部施工范围的共有15个带式输送机改造、7个皮带通廊加固、4个转运站改造及相应的电气改造。

具体内容为:1.1 皮带通廊加固1.1.1 烧结矿输送系统:S402BC,S511BC.1.1.2 球团、块杂矿输送系统:2CY8,S-1-2BC,F201BC,F203BC.1.1.3 原煤输送系统:F211BC.1.2 转运站改造:S-1,S-2,S-3,F2.1.3 带式输送机改造1.3.1 烧结矿输送系统:S110BC,S401R,S402BC,S511BC.1.3.2 球团、块杂矿输送系统:F108BC,F109BC,2CY8,S-1-2BC,F111R,F112BC,F201BC, F203BC.1.3.3 返焦系统:J302BC.1.3.4 返矿系统:F201BC.1.3.4 原煤输送系统:P211BC.其中,P211BC改造待M1转运站建成后进行,2CY8改造及S-1-2BC 改造待GO转运站建成后进行。

与2#高炉休风相关的有:F201BC改造及其通廊加固,F203BC改造及其通廊加固。

其它工作内容与1#高炉休风有关。

2.编制依据2.1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工程建设的法令和法规。

2.2 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

2.3 中冶南方提供的施工图纸130-001Y1~130-001Y13, 130-001E1~130-001E1-23。

2.4 本公司在长期从事钢铁冶炼行业建设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施工准备及施工应具备的条件1. 施工前期做好施工方案及相应的技术准备。

1.1施工前做好人员培训合格,并取得南钢安全准入证。

1.2材料及施工设备准备到位。

1.3熟悉现场并了解掌握改造内容、施工方法和程序。

2.施工前应具备的外部条件2.1应就检修改造部位就近提供用电,用水等,需中冶南方及业主方协助完成。

检修用水、用电时间表2.待更换部件如驱动减速机等应在制造厂清洗检验合格并注好润滑油,且校好工位号与现场相符。

3.相关转运站S 1.S 2.S 3.F 1.F 2等检修用电葫芦必须在3月30日前检修完毕,确保能正常使用。

另外,S1转运站内及周围的材料应清理出场。

4.所有料设备及零部件应保证在4月1日~3日之间全部进厂,并做好开箱检查验收。

5.拆卸下来的设备构件应指明堆放地点。

6.业主对检修项目停产检修前48小时应作出通知,以便我方做好前期准备。

7.2CY8结构加固期间,该通廊横跨的铁兴路应在4月1日~15日施工期间应封堵,业主相关部门应配合我方施工。

三.施工整体部署 1.施工流程本次改造分四个阶段进行,并且只能在完成上一阶段才能进行下一阶段。

第一阶段:休风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a. 1#、2#高炉休风前,与带式输送机改造相关的通廊加固、转运站改造完成(2YC8除外),截止时间为在4月10日。

b.完成待敷设的电线电缆的长度,检查电气接点位置,部分电线电缆敷设到位,该施工阶段为4月1日至14日。

c.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带式输送机的部分设备及零部件运输至改造位置;非标零部件(钢构件)制作完。

该施工阶段为3月28日至4月12日。

第二阶段:1#高炉休风期间的带式输送机改造,休风期间完成烧结矿输送系统:S110BC,S401R,S402BC,S511BC.球团、块杂矿输送系统:F108BC,F109BC, F111R,F112BC,F201BC, F203BC.返焦系统:J302BC.返矿系统:S201BC.施工时间为4月15日至17日。

第三阶段:2#高炉休风期间的带式输送机改造,休风期间完成F201BC改造及F203BC改造。

施工期间为4月18日至20日。

第四阶段:M1转运站、G0转运站建成后进行,分别完成球团场来料BC(2CY8)改造、S-1-2BC改造、P211BC输煤皮带。

时间为5月20日以后。

四、施工方法1、通廊结构加固及转运站改造。

根据加固结构特点并参照现场实际情况,加固结构件采用构件散装(F203BC、支架ZJ-19及S-2、S-3、F2转运站)、构件分段安装(2CY8通廊)、构件分片安装(S402BC、S5111BC、F201BC、S-1-2)及构件整体安装(P211BC)等四种类型。

1) S1转运站加固,采用粘钢法拟采用专业施工队伍进行。

其他部位加固采用常规进行,其中S2、F2为立柱钢梁加固,S3为外包角钢加高强度水泥浆作防护层加固,角钢与混凝土间浇注环氧树脂胶粘剂。

防护层中加钢丝网防裂。

S402、S511、S201、S203、均为重锤拉紧装置改造支架,连接板和加肋板较多,此部分钢结构支架在地面能预拼装完成的尽可能在地面完成,减少高空作业并节约工时。

其中,S-1-2、P211、2CY8为加卸料小车的皮带通廊改造,该三处改造为施工重点难点。

2)2CY8皮带通廊中ZJ19为混凝土梁加固,加固方法与S3相同。

钢梁GL19和GL20加焊接T型钢和肋板,T型钢材质为Q345-B。

钢梁跨度分别为25m ,15m,标高9m。

为缩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GL19加固焊接T型钢考虑分四段拼装焊接,GL20分三段焊接。

施工前应作好封路准备,用栅栏和标语明示。

做好脚手架的提前搭设,由专业架子工按规范搭设脚手架。

焊接T型钢在地面提前制作焊接。

焊接时应按一定的焊接顺序和规范进行焊接,焊条要匹配,采用E5016进行焊接,保证焊缝质量。

为减少和预防焊接T型钢的变形还要采取以下措施:先将梁之间的对接缝焊接完之后焊接梁与“T”型钢之间的贴脚缝。

贴脚缝焊接时采用中间向两端分道断续退焊的方法进行焊接;由两名焊工在T 型钢两侧同时进行焊接;加劲肋固定防止变形;焊制过程中注意校正等。

焊制吊耳,吊耳的制作一定要按规范要求满足吊装承载的重量,吊耳的焊接选在T型钢的1/3L、2/3L(L为单节梁长度)位置。

在脚手架搭设完之前,完成T型钢的制作焊接工作。

脚手架一搭设完,25T汽车吊就位,吊装前检查吊具等是否完好,确保吊装过程中的安全作业。

吊装时水平吊起缓缓靠近原H钢梁。

配备铆工、辅工用手拉葫芦将焊接T型钢靠近原H钢梁,确保贴在原H钢梁的中心线方可点焊定位。

安装焊接时同样要注意预防焊接变形。

待焊缝完成三分之二后,吊车方可以卸载,拆下吊具,焊接安装完之后拆除吊耳。

然后吊装剩余几段加固焊接T型钢,待钢梁加固全部完成后,做好油漆防腐工作再拆除脚手架。

S-1-2BC、P211BC处改造与2CY8处加固钢构件虽不同,施工方法和顺序可参照2CY8进行施工。

但S-1-2BC通廊改造涉及通廊上弦有六处水平支撑要拆除,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处施工的主要过程为:先拆除上弦水平支撑,拆除时,在通廊待拆除构件处搭设活动平台(材料为竹架板),并用16t汽车吊(上弦标高为▽16.0m)将待拆构件悬挂好方能进行拆除,气割时,焊工必须采用从前面往后面依次后退进行,气割每片构件的最后一个割点时,焊工必须站在相邻的待拆构件上施工,如此依次进行,直至构件拆除完。

安装时,加固构件的安装高度应根据现场设备的高度确定,构件得安装宜采用散装。

施工时,为确保此处通廊结构的侧向稳定,每拆除一个支撑时,即刻进行此处加固构件的安装。

待新增设备安装完毕后,在新增水平支撑两端增设横杆。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该项施工必须在皮带未运转时进行。

3)S402、F203加固采用卷扬及手拉葫芦进行吊装,其他的均采用吊车进行。

4)S403BC处改造,先进行加固,再用静力在楼板上按设计要求开孔。

5)F201皮带延长该转运站处外侧除尘风管需移位。

6)加固钢构件的制作安装要求应符合《钢结构施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规定。

主要注意事项为:焊接H型钢及T 型钢截面高度偏差为1.5mm.翼板负偏差不超过2mm、长度方向的纵横对接缝必须错开200mm以上距离;组装后的构件外形尺寸对角线偏差不超过10mm;安装标高偏差不超过20mm;Q235B的柱之间的对接缝采用J426焊接材料;凡长度方向拼接安装的构件,尽量避免将对接接头布置在中间位置,若施工中无法避免的部位必须用连接板补强。

2、驱动装置改造和增加卸料车等。

1)驱动装置改造:在停产检修开始时,对需更换好头尾轮进行中心标高及中心线的测量,并做好标记、记录水平度等相关数据后,以此水平为更换的安装依据。

然后拆卸头尾轮及驱动等。

安装时,先安装好头轮,然后再安装驱动,并以安装好的头轮来调整驱动装置,该处吊装均采用该部位处电动葫芦和手动葫芦进行。

并且注意,休风前应将需更换部件都吊装至更换地点。

2)卸料小车安装:先对该处进行结构加固并在休风前完成。

停下后,迅速将卸料车用50T汽车吊吊上,并调整好,然后连接皮带。

其中S-1-2BC处有电缆桥,该部改造无法实施。

(此项施工在5.20以后进行)3)带式输送机改造头轮、尾轮、驱动装置的安装技术要求:带式输送机的安装施工应按GB50270-98《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GB/T10590-1989《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验收。

主要技术要求为:前、尾轮的安装水平度偏差为 1.5mm,中心偏差为2mm,驱动装置得水平度偏差为1mm,中心偏差为2mm,连轴器之间的同心度偏差为0.2mm3、电气系统改造(详见其专项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检修工期要求,休风前应完成电线电缆敷设长度的测量,接点位置的电气开关、配电箱(柜)的质量情况,待敷设电缆桥架盖板拆离,部分电缆的敷设等。

检修期间电气安装的施工顺序为:检修前电缆敷设→检修时装置安装→接线→电气调试→系统联动调试五、各工作点的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机具安排1.检修前的准备阶段。

检修前主要施工项目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机具安排表2.检修期间:本次1#高炉休风检修期间我方有10条皮带改造,工期3天,2#高炉休风检修期间我方有2条皮带改造,工期3天。

为确保工期,本次检修的输送系统改造项目采用12个作业组分白、晚班24小时连续作业。

(具体内容见附表)六.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附表七.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7.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满足业主要求,确保工程达到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2、质量保证体系7.2.1建立完整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项目质量目标实现。

质量保证体系7.3.1、全面接受业主、监理单位、总承包方对该工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切实履行我方职责和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