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O2的利用分解
特性描述 目标 将CO2从将近枯竭的天然气(13%CO2)气 K12-B近海气田,北 藏中分离出来;回注到深度为 4000 米的天 封存, 海 ( 荷 兰 ) 然气储层;CO2平均注入速率为30000Nm3/ CO2-EGR (Vander 2005) 天, CO2 利用量为 2 万吨 / 年;世界上首个 CO2回注项目 将电厂富氧燃烧捕集的 CO2 注入到将近枯 CO2-EGR Altmark气田,德国 竭的天然气气藏中 Budafa Szinfelleti , 当 天 然 气 采 收 率为 67% 时, 开 始 注入 含 匈牙利( Kubus 等, 80%的CO2和20%的CH4的混合气,现场实 CO2-EGR 2010) 验表明,可以将采收率提高11.6% 项目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 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 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 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 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利用CO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而粘度又 很低的性质来萃取分离某些物质。
CO2利用
物理应用
化学应用 生物应用
利用难点
日常应用
致冷剂:CO2致冷速度快,操作性能良好,不会 浸湿、污染食品;用液体CO2作为原子反应堆的 冷却介质,比用氦更经济,且不受放射污染 饮料添加剂:二氧化碳可用作汽水、啤酒、可乐、 碳酸饮料等充气添加剂。 CO2保护焊:焊缝含氧量低,抗腐蚀能力强,可 用于多种材料的焊接。
我国EGR的现状
• 强化采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且既有基础设施、丰富的地 质信息及实际操作经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 我国气藏的强化采气技术CO2封存容量约为9.13亿吨 ~45.67亿吨,并可增采相当于0.85~2.54亿吨标准煤的天 然气。 • 由于我国天然气开发起步较晚,开采程度低,近期不会有 大量的枯竭气藏出现,预计2030年可应用在大规模的枯竭 气藏,2030以后才能发挥显著的减排贡献。 • 我国大规模实施该技术的主要障碍,目前主要是大规模气 田还没有进入枯竭时期,但存在小型枯竭气田可作为技术 研发的依托,需要政府提供研发资金的支持。
储层 条件
低孔、低渗特征 Φ为4%-6%, K<0.001md
双重孔隙(基质和割 低渗,Φ为8%-20%,K为0.1理系统),Φ为1%-5%,50md 中渗,Φ为20%-25,K为50K为0.5-5.0md
300md 高渗,Φ>25%,K>300md
CO2强化页岩气开采
CO2驱页岩气作为一种新 型的页岩气开采技术,以 超临界或液相CO2代替水 力压裂页岩,利用CO2吸 附页岩能力比CH4强的特 点,置换CH4,从而提高 页岩气产量和生产速率并 实现CO2地质封存.
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吸附机理 煤体表面对CO2的吸附能力>甲烷 封存同时替换甲烷,增加煤层气的产出率
CO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
技术原理
Ø 剩余天然气恢复压力法,将CO2注 入到即将枯竭的天然气藏恢复地 层压力; 地层条件下CO2处于超临界状态, 密度和粘度远大于甲烷,CO2注入 后向下运移到气藏底部,促使甲 烷向顶部运移将其驱替出来; 除了提高甲烷采收率还可以实现 CO2封存,同时还可以避免坍塌和 水侵现象。
CO2利用策略
选择CO2集中排放源,用于捕获或利用; 如果可能的话在利用现场或附近
使用CO2取代在现有化学过程中有毒的或 者效率不高的物质 在CO2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尽量使用可再生 资源或废弃能源
CO2利用量
CO2总利用量有限,具体分配可能是: 40%用于 生产化学品 35%用于三次采油 10%用于制冷 10%用于保护焊接、养殖等 剩下 5%用于碳酸饮料制造
目前国内已能够利用该技术提纯一百多种生物的精素,尤 其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和食品保健品等方面,已有工业装置 投入生产。
CO2强化采油
油气藏封存分为废弃油气层封存和现有油气层封存。国际 上有研究利用废弃油气层的可行性,但不被看好。主要原 因在于,目前对油气层的开采率只能达到30%~40%,随 着技术的进步,存在着将剩余的60%~70%的油气资源开 采出来的可能性。所以世界上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废弃 油气田。 而利用现有油气田封存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主流方向,这项 技术被称为二氧化碳强化采油(CO2一EOR)技术,即将二 氧化碳注入油气层,起到驱油作用,既可以提高采收率, 又实现了碳封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减排效益。这项技术 起步较早,最近10年发展很快,实际应用效果得到了肯定, 也是我国优先发展的技术方向。
Ø
Ø
EGR(Enhance Gas Recovery) 纵向示意图
CO2-EGR现场试验项目
• CO2强化采气技术处于技术示范的初期到中期水平,包括 荷兰的K12-B项目、德国的CLEAN项目和美国在Rio Vista 气田开展的注气项目。目前公布的试验结果较少,但一些 实验已初步证明应用该技术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同时可以 封存CO2
页岩气概念
页岩气
界 定
成因 类型
煤层气
天然气
浮力作用影响下,聚集 于储层顶部的天然气
有机质热演化成因,生 物成因,原油裂解成因
主要以吸附和游离 主要以吸附状态 状态聚集于泥/页 聚集于煤系地层 岩系中的天然气 中的天然气
有机质热演化成因,有机质热演化成 生物成因 因,生物成因
天然气 20%-85%为吸附, 85%以上为吸附, 各种圈闭的顶部高点, 赋存状 其余为游离和水溶 其余为游离和水 不考虑吸附影响因素 态 溶
第5讲 CO2的利用技术
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
CO2利用的目标
(1)使用二氧化碳环保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增加 这一过程的价值; (2)使用二氧化碳,以产生有用的化学物质和材 料,增加了产品的价值; (3)二氧化碳用作加工流体或作为能源回收以减 少排放; (4)使用二氧化碳回收,涉及可再生能源,以节 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