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评报告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考核要求,我镇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自查,形成自评报告,自评得分为118分。

一、基本情况今年初,我镇按照市、县的统一要求及工作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统揽全局的总抓手,纳入乡镇重要议事日程,在党政联席会上研究2次,就土地确权、科技示范园等工作进行调度30余次。

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了了**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责任领导、干部,总体按照分管口安排领导干部分工负责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对重点工作成立了工作组,按照工作反馈不定期调度,实行责任倒逼,促使了我镇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实效。

(一)加强领导,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证。

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要求,建立健全了全镇深化改革的框架体系。

(二)加强调度,力促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推行改革工作常态化调度,实时全面了解深化改革的工作进展,及时解决改革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主要领导和各专项、专责小组领导亲自调度改革工作。

(三)精准施力,确保重点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让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专家评审、竞争择优、事后评估、绩效考核;二是牢牢扭住镇情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这一战略任务,围绕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设生态**;三是紧紧盯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精心组织推进“三单一网”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四是瞄准特色亮点,将改革的亮点及时的通过乡镇的公告栏进行宣传。

这些改革,突出了重点,对准了焦距,出台了政策,亮出了实招,打造了特色,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

二、主要成效我镇以夯实基础、做强产业、建美乡村、致富农民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着力实施农村改革发展活力工程、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小康目标提速工程、现代农业推广工程,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速升级,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改革放活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实施农村改革发展活力工程一是积极支持培育新型经济组织。

我镇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为前提,以推进土地流转为基础,通过放低门槛、大户示范、财政奖补、政策倾斜、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新型经济组织发展。

通过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培育壮大了新型农民队伍,以禽畜养殖、蔬菜、药材、井冈蜜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共培育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6家,种养大户12家。

重点培育了投资600万元,年出栏肉牛600余头的保强肉牛场(业主钟保强已被推荐申评省级致富能人;投资370万元,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鲜鱼25万斤的效生家庭农场;投资420万元的年出栏生猪2800头的高宵生态养殖场;投资300余万元、占地规模达1800余亩的千亩药材基地;投资240余万元,年储存加工蜜桔300万斤的金香选果厂;近三年,我镇累计扶持发展井冈蜜柚基地6800亩,发展“千村万户”老乡工程935户。

二是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在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关系、土地用途“三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土地流转法律保护的宣传指导,引导部分农户完善较普遍存在的口头协议式的土地流转,杜绝后续隐患,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积极按照上级指导意见,加大宣传调解力度,稳步推进了涉及全镇21个村、232个村小组、7470户农户、58791亩土地的确权工作,庆丰村9组农户已率先换发了新证。

(二)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全力帮扶泰和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潜力马车,将为**经济腾飞插上臂翼。

我们重点在两方面下了功夫:一是抓土地流转,筑巢引凤。

做好宣传引导,让群众懂得土地流转后,土地会升值,农业会增产,农民会增收,农村会增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引导农民增强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流转机制,严格按照相关合同法规签订流转协议,一切依法依规办事,在机制平台上有序推进。

二是抓引导帮扶,升级提质。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园区建设,加大园区的水电、沟渠、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示范园区企业加强引导,发挥好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做好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各类矛盾和纠纷,帮助他们做大做强,构建农业产品品牌。

截止日前,在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扶下,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首批架子牛已落户园区,**现代农业拟投资1.5亿元的肉牛深加工及营销中心正在选址筹备中,帮扶企业13家,为历年之最。

(三)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坚持工作不放松、标准不降低、力度不减弱,全力推进精品点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强势推进精品示范点建设。

我镇按照全县工作部署,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大力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认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10余万元,占总工程量的70%,已清理垃圾污泥80余吨、拆除破屋烂房63间2100余平方米、硬化环村主干道1500余米、小巷2600余平方米,建围栏840延米、休闲长廊120米、休闲亭3座、宣传长廊3处
400余平方米;在溪岸抛石固脚,新建景观休闲桥亭一座;绿化3000平方米,栽种茶花、紫玉兰、紫薇等各类草本植物,初步实现“四季有花开、天天有花香”目标,让村民生活在园林式村庄中。

二是抓实抓好农村清洁工程。

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启动以来,我镇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严格按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推进全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做到有人员。

全镇213个村民小组,选配了213名保洁员,特别是105国道沿线和蜀口景区等主要村组91名保洁员已经到岗到位,日清理生活垃圾10吨以上。

对保洁员实行严明的考核机制,实施优胜劣汰。

做到有保障。

在原有的镇垃圾焚烧场附近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现已完成选址,正在做规划设计。

投入30余万元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800吨以上的垃圾日解炉,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将有效处理我镇的日常垃圾;投入40余万元集中采购了一辆容量10方垃圾清运车、300个配套垃圾桶、8个标准垃圾钩臂箱,已购400个垃圾收拢桶和预购21台村级垃圾清运车,为以后的垃圾分类减量打下良好基础,已完成规划设计。

三是稳步推进安居工程。

我镇农村安居工程总任务数241户,其中:国家任务94户(含
维修19户),省级提前实施任务147户(含维修29户)。

自工作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高度重视,把安居工程当作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精心部署,严格按要求做好调查摸底、组织实施、质量监督等各项工作。

目前我镇国家任务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完成改造71户(改建68户、维修3户),完工率75%,同步完成改造对象的数据录入工作;省级提前实施任务开工89户,共拆除危旧土坯房40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三、深化行政服务改革,提升行政效能。

切实做好省、市、县下放、委托事项的对接工作,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

遵循“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和“依法办事、廉洁勤政、公开透明、维护民利”的办事原则,实行“一站式”服务,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建立“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机制,制定办理登记、效绩考核、岗位责任、首问责任、过错责任追究、限时办结制度。

推行服务下乡,定期组织窗口站所到距离较远的村进行便民下乡服务,同时各村组织村“两委”成员和“田教授”建立民事代办点,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办的事办好、办完,据统计,今年我镇共提供便民下乡服务12次、民事代办400余人次,受益的群众达580余人次,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实施社会组织培育,筹措发展**镇教育基金。

为了激励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表彰优秀五好学生,有效解决部分家境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经充分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决定成立**镇教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为**的教育事业献智献策、为**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全程接受监督,坚持专款专用,为**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创新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探索文化与旅游市场的积极融合。

一是策应吉安市文化企业“百千万工程”,培植一批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寻求**文化与旅游共融共促,营造**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之势。

我镇积极培育扶持了蜀口洲旅游合作社、蜀江古村合作社、蜀口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蜀口人家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企业。

整合蜀口茶地理标志,加大蜀口茶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升了蜀口茶品牌。

二是依托蜀口古村、蜀口茶、马家洲集中营等特色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和观念,进一步创建特色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其中蜀口村获评全国第四届文明村,入选中国最具乡愁的美丽村庄候选乡村,蜀口村庐陵传统民居(雀巢宫)营造技艺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