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河南省编导统考统一试题解析和答案2018年5月一、影片分析《常香玉》1、影视资料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片使用了哪些影视资料?(2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影视作品中资料镜头运用的作用,以及对影片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
)2、本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黑场上的字幕起到什么作用?(10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影片结构的把握,以及对影视技巧中黑幕作用的考查。
)3、本片的音乐元素中,运用了豫剧《花木兰》的唱段,分析作者的用意?(20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音乐本身内容对影片本身的作用的理解。
)4、从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25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影片中心主旨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文学、文艺常识(60分)(一)、单选题。
(每题一分,共15分)5.《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在()被官方推崇为儒学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
A.先秦B.秦代C.汉代D.宋代6.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以下属于其作品的是()。
A.《英雄交响曲》B.《蓝色多瑙河圆舞曲》C.《费加罗的婚礼》D.《悲怆交响曲》7.下列诗句与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B.白日放歌须纵酒《秋兴八首》C.出师一表真名世《拟行路难》D.庄生晓梦迷蝴蝶《乌衣巷》8.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A.《梦游天姥吟留别》B.《长恨歌》C.《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D.《离骚》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A.司马光《资治通鉴》B.徐陵《玉台新咏》C.郭茂倩《乐府诗集》D.萧统《文选》10.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是()。
A.《汉书》B.《史记》C.《国语》D.《新书》11.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人是()。
A.李白B.陈子昂C.杜甫D.白居易12.在宋词发展过程中,“疏隽开子詹,神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A.冯延己B.晏殊C.欧阳修D.晏几道13.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
A.《汉宫秋》B.《窦娥冤》C.《牡丹亭》D.《西厢记》14.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类型中《水浒传》属于()。
A.历史演义小说B.世情小说C.英雄传奇小说D.神魔小说1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临川先生文集》《聊斋志异》《欧阳文忠公文集》《李太白全集》《东坡乐府》《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16.雨果浪漫主义代表作()。
A.《巴黎圣母院》B.《上海老公》C.《悲惨世界》D.《九三年》17.《洛神赋图》出自()之手。
A.顾恺之B.吴道子C.赵孟頫D.展子虔18.下列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
A.老舍B.贾平凹C.陈忠实D.莫言19.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根据河南籍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阎连科B.刘震云C.陈忠实D.李碧华(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
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20.以下是陶渊明散文的是()A.《五柳先生传》B.《桃花源记》C.《归去来兮辞》D.《归田赋》21.下列属于杜甫作品的是()A.《登高》B.《新安吏》C.《书愤》 D《蜀相》22.下面的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加西莫多《悲惨世界》B.香菱《红楼梦》C.觉新《家》D.娜拉《呼啸山庄》23.关于《三国演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B.思想倾向是“拥曹贬刘”C.七分事实三分虚构D.罗贯中自己的想象发挥24.下列属于婉约派词人的是()A.姜夔B.周邦彦C.柳永D.李清照25.下列作品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有()A.《社戏》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阿长与山海经》D.《藤野先生》2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是()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杨炯、骆宾王B.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C.《边城》中的每个人都具有人性美,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在那些理想人物的身上,都闪耀着神性的光芒。
D.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代表作除了《警察与赞美诗》外,还有《麦琪的礼物》、《竞选州长》。
27.属于书法史上“宋四家”是()A.苏轼B.黄庭坚C.米芾D.蔡京28.下面表述有误的是()A.徐志摩在《诗的韵律》等论文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B.在封建王朝官吏制度中,远调或者降职叫谪C.《小橘灯》的作者是冰心,他还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D.《过秦论》是苏洵的代表作。
29.王国维曾指出“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詹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这里“此四子”指的是()A.屈原陆游B.陶渊明文天祥C.陶渊明苏轼D.屈原杜甫(二)、简答(1、2题每题8分,3题9分,共25分)1.请写出4句带有“月”的诗句。
(8分)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8分)(1)用了哪个典故?(2分)(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3.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9分)(1)这段话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分)(2)这段话是谁说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3)这段话妙在何处,表达怎样的人物特征?(4分)三、材料作品(60分)1.新闻评论(20分)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评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300字左右。
据媒体报道,4月15日晚9时,上海市公安局黄埔分局认证官方微博“黄埔公安”开设曝光台栏目,以照片配图文的形式,曝光了12位闯红灯的行人。
这是自3月24日上海开设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以来,首次以这样的方式曝光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
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该不该用曝光的方式处理?34.答案根据材料,编写故事(40分)800字左右。
喧嚣的酒吧,袁征孤独地坐在角落里,怅然若失的凝视着桌子上自己精心设计的画扇。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入耳际,蓦然回首,喜出望外的他抓起画扇,循声而去...要求:1.根据以上给定的场景,人物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题目自拟。
2.故事内容健康向上,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流畅。
3.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一、文常选择题:5. A6.A7.A8.D9.D 10.C 11.D 12.C13.B 14.C 15.D 16.A 17.A 18.D 19.B20.ABC 21.ABD 22.BD 23.AC 24.ABCD 25.BCD26.CD 27.ABC 28.AD 29.CD二、文常简答题:(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4)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鄜州月》31、(1)典故:晋朝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和美味,弃官还乡。
(2)情感:辛弃疾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32、(1)《红楼梦》前八十回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高鹗所写。
(2)王熙凤。
人物性格: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物性格。
(3)首先表达了对贾母的恭维,其次又讨好了探春姐妹,同时又夸赞了林黛玉的美丽。
三、影片分析:《常香玉》第1题:影视资料在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什么?本片使用了哪些影视资料?(解析:本题考查对影视作品中资料镜头运用的作用,以及对影片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
)答:(一)该影片中使用的影视资料有以下几个:常香玉的豫剧曲目《花木兰》选段和《抗美援朝》的电影片段。
(二)这些影视资料在该纪录片中的作用如下:1、这些影视资料很好地补充了纪录片中视听语言的不足,让影片内容丰富,使得观众对常香玉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尤其是丰富了对常香玉的形象生动的介绍,让观众对特定历史时期常香玉的生活有了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
2、这些影视资料还极大地弥补了纪录片视频的不足,有利于还原当时人物的经历,具有真实感,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常香玉,因为这些资料镜头都是对当时常香玉主要生活的真实反映。
3、《花木兰》和《抗美援朝》两个影视资料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常香玉创作豫剧《花木兰》是为抗美援朝而做,极具现实意义,极大鼓舞了人们抗美援朝的热情,也反映了常香玉本人坚持文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2题:本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黑场上的字幕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影片结构的把握,以及对影视技巧中黑幕作用的考查。
)答:(一)该影片结尾的特点:1.从结尾内容来看,结尾部分向观众展现的是常香玉丈夫的图片和部分资料镜头,并且配有解说词“不能同日生咋不能同日死呢?”2.解说词本身也是对常香玉本人形象的丰富和补充。
3.结尾配乐舒缓感伤在加上导演对黑场技术的运用,更容易打动观众的内心,加深对常香玉本人高尚形象的理解。
(三)钙片黑场字幕的作用:1.黑场字幕的内容其实就是对本片故事的内容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再次增强观众对常香玉一生事迹的记忆,升华了影片的主旨。
2.该字幕对常香玉一生的经历和主要贡献进行了总结。
再加上感伤低沉的配乐,让观众对常香玉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地认识,升华了该片的主旨。
第3题:本片的音乐元素中,运用了豫剧《花木兰》的唱段,分析作者的用意?(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音乐本身内容对影片本身的作用的理解。
)答:1.该片通过运用资料镜头《花木兰》唱段突出了常香玉性格特征,运用了隐喻蒙太奇,花木兰就是常香玉的化身和写照,常香玉的身上有着和花木兰一样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2.该该唱段在本片中多次出现,是本片的重要线索。
创作《花木兰》就是为抗美援朝而做,为了鼓舞人们的斗志。
以及常香玉到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也是为国为民。
所以这个资料镜头是本片的一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把常香玉一生的经历的讲述串联起来。
3.该唱段弥补了视频的不足,还原了当时的人物常香玉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事业,把艺术生命献给祖国的文化斗争事业。
4.该唱段也是常香玉一生高尚精神的写照,体现了常香玉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私的,是为当时国家的需要服务的,反映了她无私奉献、为国为民布局牺牲的精神。
第4题:从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影片中心主旨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