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加速度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摘 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在地面上不同的地区,重力加速度g 值不相同,它是由物体所在地区的纬度、海拔等因素决定,随着地球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准确地确定 它的量值,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科研上、生产上以及军事上都有极其 重大的意义。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前人的 理论知识,经过思考,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验,做出归纳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且实验方法虽然多,但有的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不是每种方法都适用,所以有必要对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找出一种适合测量本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关键词:重力加速度;测量;比较。
1.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1 实验原理
用长线把小球吊在支架上,构成一个单摆。
用米尺测出摆线长 L ,用游标卡 尺测出小球直径 d 。
用秒表测出 n 个周期所用时间 t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T = g
L 2/d 2+π=n t (1) 得:
g= 22)/(2/d 4n t L )(+π (2) 求出的 g 即为重力加速度。
1.2 实验步骤
(1)用米尺量出悬线长 L ,准确到毫米,已知小球半径为 1cm 。
(2)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 θ < 5° )放开它,用秒表测量单摆完 成 30 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反复测量五次, 取单摆周期平均值。
(3)把测得的周期和摆长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g 的值来。
1.3 实验仪器
单摆,停表,钢卷尺,小球。
装置如(图)。
1.4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 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摆长应是摆线长加小球的半径
(3)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4)注意摆动时摆角不能过大,摆角的角度应满足θ< 5°。
(5)摆球摆动时,要尽量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以免形成圆锥摆。
(6)从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在此位置摆球速度最大,易于分辨小球过此位置的时刻。
1.5 误差来源
本实验误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误差,主要是看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否符合,如振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而不要形成圆锥摆,摆动时
控制摆先偏离竖直方向不超过 50, 否则单摆周期公式就不再成立; 二是偶然误差, 主要是根据实验原理可知,g 的测量误差来源于周期T 的测量误差。
1.6 思考
此方法所用仪器也是实际生活中容易得到的。
实验中影响结果的有空气摩 擦,人的反应时间等,都对结果影响较小,故较为精确,误差在 1%以内。
实验过程也容易实现。
但是过程测量多个周期所用时间时, 容易记错周期数, 造成较大误差。
而且数据处理也较为麻烦。
2. 用自由落体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2.1 实验仪器
自由落体装置(如图) ,数字毫秒计,光电门(两个) ,铁球。
2.2 实验原理
设光电门 A 、B 间的距离为 s ,球下落到 A 门时的速度为 0v ,通过 A 、
B 间的时间为 t ,则成立:
2/s 20gt t v += (1)
两边除以 t ,得:
2//s 0gt v t += (2)
设 x=t , y =t /s ,则:
2/y 0gx v += (3)
这是一直线方程,当测出若干不同 s 的 t 值,用 x = t 和 y = s / t 进行直线拟合,设所得斜率为 b ,则由 b = g / 2 可求出 g ,
g = 2b (4)
2.3 实验步骤
(1)调节实验装置的支架,使立柱为铅直,再使落球能通过 A 门 B 门的中点。
(2)测量 A 、B 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s 。
(3)测量时间 t 。
(4)计算各组的 x , y 值,用最小二乘法做直线拟合,求出斜率 b 及其标准 偏差 b s 、 ()b u (注意:在取 b 的时,由于立柱调整不完善,落球中心未通过光电门的中点,立柱上米尺的误差均给 s 值引入误差,也是 b 的不确定度来源,一般此项不确定度(B 类评定)较小,可略去不计,所以 ()b u = b s )。
(5)计算 g 及其标准不确定度 ()g u 。
2.4 注意事项
(1)利用铅垂线和立柱的调节螺丝,确保离住处与铅直。
保证小球下落时, 两个光电门遮光位置均相同。
(2)测量时一定要保证支架稳定、不晃动。
路程 s 的准确测量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2.5 实验要点
1.仪器连接
用专用导线将自由落体仪的上、下光控门分别与SSM-5C 计时-计数-计频仪的光电输入插座A 、B 相连接,用导线将电磁铁与SSM-5C 计时-计数-计频仪后面电压输出相连。
2.仪器调整与调试
⑴自由落体仪的调整:接通电磁铁开关,使它吸住铅锤线。
调节三脚座螺钉使铅锤线通过两光控门的中心,以保证小钢球下落时准确地通过光控门。
⑵SSM-5C 计时-计数-计频仪的调试:接通电源,将功能选择开关调至计时, 输入信号分配开关SN 指向2,将后面电压输出调至 6V ,检查两光控门的光源是否对正光敏管,用手遮一下上光控门,计时开始,再遮一下下光控门,计时停止,即为正常。
3. 气垫导轨测重力加速度
3.1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游标卡尺,智能数字测时器,光电门,垫块。
3.2 实验原理
倾斜轨上的加速度 a 与重力加速度 g 的关系:设导轨倾角为θ ,滑块质 量为m ,则 ma = θsin mg ,由于滑块有气层的内摩擦 v b F = ,式中的比例系数b ,称为粘性阻尼常量,所以有 ma = θsin mg - v b ,整理后有 g 与 a 的关系为:
g =
/m )(v b a +θmsin (1) 3.3 实验步骤
(1)导轨调平:调平导轨本应是将平直的导轨调成水平方向,但是实验室现 有的导轨都存在一定的弯曲,因此调平的意思是指将光电门 A 、B 所在两点,调到同一水平线上。
(检查调平的要求:①滑块从 A 向 B 运动时 b a v v > :相反时 a v v >b ②由 A 向B 运动时的速度损失ab v ∆ ,要和相反运动时的速度损失 ba v ∆尽量相接近。
)
(2)求粘性阻尼常量 b , 2b ba ab v v s m ∆+∆= (2) s m t d t d t d t A B B
A 2)()d b ⎥⎦⎤⎢⎣⎡-+-=''( (3) (3)(3)保持 m 、 s 、 d 不变,抬高导轨一端(如图六),测量A t ,
B t 并计算加速度 a 和平均速度v
s t d t d B A
2)()(a 2
2-= (4)
2
v B A t d t d += (5) 图六 实验简图
(4)利用得到的粘性阻尼常量b 及加速度a ,根据式(1)求重力加速度 g 。
3.4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