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

苏教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

苏教版中考语文试卷B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共4题;共30分)1. (1分) __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4分)(2019·蒙城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wǔ(________)住干hé(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 (10分)(2019·商南模拟)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传》、《名人传》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栏目一:“名著人物”介绍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2)栏目二:“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4. (15分)(2019·陕西模拟)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2018年春季,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一个是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另一个则是挥舞着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美国。

②在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滚滚潮流中,谁在顺应时代、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期待,谁在逆流而动、做国际贸易规则的破坏者?不言自明!③正在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关注这些重大国际事件。

(1)第①句画线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第②句画线部分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指出第③句中“应当”“关注”两个词的词性。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45分)5. (20分) (2018九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

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

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②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③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

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

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

④同时,蜂蜜也非常酸。

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⑤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

⑥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

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

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

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

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⑦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

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

⑧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

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

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

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

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

⑨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从第④段中任选一个划线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

(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6. (17分) (2019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神圣的遗物(土耳其)阿齐兹·内辛①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苏丹却有一个宝库。

宝库里珍藏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最最宝贵的遗产。

举国上下,人人都用吹嘘祖先留给自己的这份遗产聊以自慰:“尽管我们一贫如洗,起码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就这样,他们用自我安慰来填补贫困生活带来的精神空虚。

②为了保护好这个属于整个国家的圣物,它一直被密藏在苏丹的宝库里。

苏丹、首相、大臣,以及宫内所有的文武官员,每年都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名誉宣誓: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个珍贵而又神圣的遗物。

③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有一天,苏丹突然想弄清楚,大家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这个圣物,究竟是什么?他通过了40个房门,然后走进第41个房间,揭开了第41个盒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颗光辉灿烂、光芒四射的稀世珠宝!这么珍贵的宝物,苏丹以前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见过!苏丹越看越高兴,边看边思索:“如果我把祖先留给大家的这件圣物拿走,归我所有,别人会不会知道呢?”④于是,苏丹把那神圣的遗物从宝盒里拿出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他把圣物装好以后,突然心里害怕得发抖:“要是有人知道我偷走了圣物,那怎么办呢?”他又想:“如果我把这圣物拿走,在宝盒里放上一块白金,再用红宝石、珍珠母、绿宝石、珍珠、金刚石什么的装饰起来,即使以后别人打开宝盒,也不会知道圣物被人偷走,因为以前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圣物嘛!”他就按他的想法做了。

然后把41个宝盒按原样一个套一个地放好,把41个房门一个一个地锁了,最后才离开了宝库。

然而,他唯恐自己的诡计被人识破,便把一年一次保卫遗物的宣誓仪式,改为每半年举行一次,以为这样做,别人就会认为他更忠实,从而不会怀疑他偷盗了祖先留下的神圣遗物。

从此,每年人们在广场上聚集两次,苏丹带领着臣民举行宣誓仪式,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先留下的圣物。

⑤……⑥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

最后从公众之中站出一个人来,他说:“让我们见见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吧,这样我们每个人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地珍惜它了!”这些话,像爆炸了一枚重型炸弹。

苏丹和他的大臣们愤怒地指责这个人是可耻的叛徒、卖国贼。

然后,经过一个特殊法庭的审判,他们处死了这个多嘴而又可怜的人!⑦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因为死者的话已经从一个人的嘴里传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他的想法像雪崩似的扩散开来。

一天,一个老百姓潜入宝库,拿了宝物,走出来时,被哨兵抓住了。

那人手里拿着一个生了锈的罐头盒,那是最后一个盗窃犯留下的国宝代替物。

当警卫官看见那个人手里的罐头盒时,大声地喊道:⑧“这不是我们的圣物!”⑨“这不是真的!”宫廷侍从异口同声地说。

⑩“这不是我……大臣们也说。

⑪“不是!不是!”苏丹看见以后简直发了疯,“不是它!”⑫那个人高高举起生了锈的罐头盒,一字一顿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如果这个不是,那真正的圣物到哪儿去了呢?”⑬这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的问题。

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自己偷走遗物、换上赝品以后,又有别的人进行了偷换。

他们把那个人逮捕起来,当场绞死以后,又把生锈的烂罐头盒放进宝盒里,盖好41个宝盒,锁好41间房门。

但是他们还放心不下,又通过了另一个保卫神圣遗物的法律。

根据这个法律的规定,一日三餐,全国公民每顿饭以前,都要举行保卫神圣遗物的宣誓仪式。

那些虔诚地宣誓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发誓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的圣物被人反复偷盗,最后已经变成了分文不值的烂罐头盒子!(1)【情节推测】根据上下文推测,继国王之后,第⑤段中又依次写了哪四个人的“掉包”之计?()A . 首相大臣宫廷侍从警卫官B . 大臣警卫官宫廷侍从首相C . 百姓首相宫廷侍从警卫官D . 宫廷侍从百姓大臣首相(2)【语言品析】文中⑧至⑪段,不同人口中却出现了类似的话语。

请分析这些重复话语的作用。

(3)【人物评述】结合上下文,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对文中两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4)【标题解读】小说以“神圣的遗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分析。

7. (8分) (2019七上·龙湖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身亡所寄________②因往晓之________③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B .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 .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题目是原来就有的。

D . “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9七上·台州期末) 请以“没有的日子里”或“有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