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读后心得
烟台十五中隋慧芬
班主任工作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一门艺术。
尤其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生的与时俱进,要想做一名洒脱自在、收放自如的班主任确实不易,为此,班主任的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记得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我开始接任班主任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脑海中反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当好这个班主任?”思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好办法。
后来读了郑学志老师主编的《班主任工作招招鲜》一书,让我深受触动和启发,这本书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各位名师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使我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上不断进步和完善,收获颇多。
以下是我阅读本书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 全面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只有运用适合自已性格和班级学生特点的管理方式才会收效卓越。
任何一位成功的班主任都不是模仿出来的,最适合自已的才是最好的。
不同性格的教师应当采用不用的教育管理方式,如性格内向、随和的教师与平日严肃型的教师,其适用的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只有适合自已性格的管理方式才是最好的。
另外,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如能力、性格、爱好等),了解学生个人的家庭环境,掌握哪些是班级的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
同时了解整个班级主要的优缺点,找到
亟待纠正和提高的方面。
例如我们班级的学生,男生较为活泼,纪律上部分男同学自制力较差,此时首先应通过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再管理便会轻松自如。
女生较为内向,学习不善于讨论交流,但她们都很细心,平日对她们的关心便极为重要。
二.注重班级日常管理。
从每天的晨读、课间、课间操、午休、自习课等每一件事情着手,将班级日常工作量化处理,及时“结案”,切不可拖延时间过长。
通过班级的纪律、日常的点滴小事、学生平日的言谈举止以及与学生的谈心交流,及时发现班级的不良苗头,将变化扼杀在萌芽当中。
班级中如发生突发事件,要控制自已的情绪,临危不乱,不要随意大发雷庭。
当然班主任的事情繁琐细致,“计划”对于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必要的,列一张清单,你的思路就会很清楚,很全面。
三.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地信任学生,培养得以应手的班干部,作为班级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刚开始接这个班级时,觉得班里没有能担起班级管理重任的班干部,有能力的没自制力,有自制力的又没有组织与管理能力,所以我一直在观察、寻觅。
但后来发现有许多同学只要信赖他,放心地让他去做,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在以后的班级工作中他就会充满自信,做起来得心应手。
如班中的A同学,起初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平平,貌不惊人,突然有一次卫生大扫除时发现她做事很认真,便让她担任班级卫生委员,其实一个班级中最辛苦的就是卫生委员了,但实际却发现她在卫生管理工作中积极、上进、懂事且做事认真仔细,负责任,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只要老师对她的努力付出加以肯定,她就会心满意
足。
所以在班级的卫生方面,基本不需要我去亲自督促检查,她便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班里的威信越来越高。
虽然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失误之处,但是我知道她真的很尽力,所以如果班级中有什么卫生问题,我都不好意思去批评她,因为她自已会主动纠正工作失误的地方,我通常要做的是去鼓励她别灰心,以后在这方面多注意,这时她又会精神百位地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所以现在真的为有这么负责、懂事的班干部而倍感欣慰。
其实有的学生身上看似存在许多缺点,但他们对所管理的工作确能够尽心尽力,这时让这类学生管理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其他任何空洞的说教更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
所以要抓住这种管理契机,要善于发现有能力的同学担任班干部,找恰当的同学管理恰当的事务。
这其中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学生能够做的,老师尽量不做,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但这不等于坐视不管,适当的指导是必须的,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完善、能力提高。
四.班级管理中刚柔并济。
实践证明,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已的威信与权威,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必须惩罚适度,使学生意识到自已做错事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但是老师永远扮演黑脸的角色是不可取的,因为“爱心”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所以,在学生意识到错误之后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内心,绝不能凭借一件事情去单纯地评价任何一个学生,要与任课老师及学生本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了解,做出最公平的评价。
同时在平日的生活中,多去关心学生,学生病了,一句关心的话语或是一剂良药对学生都是极为重要,学生都会心存感激。
最终学生内心会体会到老师确实是为他
好,为他着想,也会因做错事而过意不去,这时效果便达到了。
当然这需要我们注意平日处事方式和谈话技巧,不可过激,也最好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去严重批评或指责某一个学生,尽量用单独谈话的方式,否则学生是很难体会到老师的苦心的。
另外,如果发现对于某些学生,批评没有用的时候,试着去鼓励他们,有时候支持和鼓励对学生是很重要的,也许会起到好效果,一旦发现有好效果,要趁热打铁。
学生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爱、支持、鼓励。
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需要做的事情。
但是有些学生做一两次工作是不可能转化成功的,因为学生的表现会有反复性,所以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与关注要有耐心、爱心和延续性,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否则说得再多,也一定管用。
五.“世上没有一个可抛弃的树木,也没有一个可抛弃的学生”,本着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对每一个“后进生”进行了耐心地教育。
我们老师对待差生的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批评?训斥?冷冰冰?怒冲冲?这只会使学生非常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走上不归路。
与其不嫌麻烦地处理,批评一个学生,不如赶在批评处分之前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细心地发现孩子们身上的点滴进步,当他们有一点微小的进步,在全班面前大声表扬,让他感到温暖与老师的真心与鼓励。
当然,只有热爱学生,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那许多不为他人知道的优点。
所以,永远不要轻易地把处分的底线交给学生承受,宽容比道德和法律的惩罚更能够改变一个人。
班主任工作过程有欢乐也有忧伤,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成功也有失败。
以上几点是我看完《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结合自已的班级
管理实践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可见,(1)班主任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武装充实头脑。
要通过充电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
遇见困惑、挫折的时候,不妨多一些学习,例如书本上可以向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取经,向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学习,向郑学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寻找养分,或者在网络中分享大家的心得体会,借鉴优秀同行的好做法,甚至可以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将学习和反思想结合,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这对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2)要用爱心浇灌每一粒神奇的种子。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无论什么环境下,不要吝啬爱的播撒。
多付出一份爱,就多一份美好的收获。
要理解宽容学生。
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不张扬学生的隐私,发现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严。
要多表扬少批评。
适当的表扬和赞美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尊,修正学生的错误,鼓舞其改过的信心。
(3)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
埋怨学生难管理,常常是自己方法少;过多的指责环境不顺心,往往助长自己的野蛮,不能去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要求自己去适应环境,班主任适应了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在班主任这块沃土里,只有一如既往地播撒好希望的种子,倾心浇灌好每一株幼苗,才能收获希望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