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到第五章课堂检测(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到第五章课堂检测(含答案)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11.以下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结构⑥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B.从化学组成上看,甲图中的1和6相同
C.乙图中②③④⑤最终形成的物质结构相同
A.①②均使用离心技术B.②④均使用无水乙醇
C.①③均使用同位素标记法D.①④均使用光学显微镜
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以及“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实验中,科学家分别用32P、15N标记DNA,所标记部位依次是
A.① B. C.① D.
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重复了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预测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可是检测实验结果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到乙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
B.乙到丁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C.甲和丙细胞中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乙细胞中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纸层析法
③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
④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试题分析:预测实验结果是:沉淀物中放射性强,说明标记的是DNA,结果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可能是实验时间过程,大量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或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将噬菌体释放出来,选A。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B
(1)从理论上分析,A组的下层沉淀和B组的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①在A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在B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A.720B.360C.363D.726
26.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过程和操作
结果
A组
含35S噬菌体+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
B组
含32P噬菌体+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很高
B.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C.个别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改变生物性状
D.DNA 复制和转录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1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③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大肠杆菌的体内,这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杂交组合亲代都是灰身×黑身,子代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性状,组合①红眼×白眼,子代都是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组合②子代眼色雌雄表现不同,故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组合①②体色子代雌雄表现相同,故体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B正确。假设体色基因为Aa,眼色基因为Bb,组合①亲代为BBXBXB×bbXbY,F1为1BbXBY:1BbXBXb,F1随机交配,F2雄蝇中灰身白眼B_XbY的概率为3/4×1/2=3/8,C错。组合②亲本为bbXbXb×BBXBY,F1为1BbXBXb:1BbXbY,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B_XbY,B_ XbXb)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
D.乙图中的①链与甲图中的b链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12.下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三种RNA聚合酶的主要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名称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主要功能
合成rRNA
合成mRNA
合成tRNA
A.三种RNA均以DNA为模板合成
B.三种酶发挥作用形成的产物均可参与翻译过程
C.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到第五章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1.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2.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表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C.该图若表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de段
17.请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 )
A.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③基因重组
18.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D.任何一种RNA聚合酶活性变化都会影响其它两种酶的合成
13.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的发病机理
B.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形成
C.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6.C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了离心法,但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过滤法,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的纸层析法;A错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的是无水乙醇,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用的是95%的酒精;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
A.实验时间过长,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B.实验时间过短,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C.搅拌力度过大,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D.搅拌力度过小,大量的亲代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分离
9.下列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20.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3种,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无子西瓜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矮杆抗病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14
15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
7.C
【解析】
试题分析:P标记的是DNA,应是1,2是脱氧核糖,3是含氮碱基,而N标记的应是3含氮碱基,故C正确。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8.A
【解析】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大部分有害。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不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C.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有助于生物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生存
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D.生物体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4.设某一多肽链中有1000个肽键,那么,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模板mRNA和用来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至少分别含有碱基的个数是
A.1000个和2000个B.3000个和6000个
C.3003个和6006个D.2997个和5994个
15.进行无性生殖的原核生物,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甲为有丝分裂后期,故A错。丙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B正确。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丙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C错。乙细胞中大小、形态不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故D错。
D.该图若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4.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不可能有X染色体B.该细胞的分裂后期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