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流地貌2
冰川沉积物特点是碎屑分选性差、磨圆度差,泥和角砾混杂,碎屑表面可能 有冰川擦痕;河流沉积物特点是碎屑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也好;泥石流沉积 物主要由粗粒的泥沙组成,有的由泥沙和大小石块组成,大石块的直径常达 数米。它的特征是分选性差,层次不明显,整个剖面仍保持泥石流流动时的 结构,大石块主要停积在堆积体的前缘或两侧。在不少大石块上可见擦痕, 擦痕形体粗大毛糙,多呈斑状或纺锤状,排列方向也不一致,这是与冰川擦 痕不同的特征。在沉积物中还可见泥包砾或泥球现象。
➢ 顺直河段由于水流流速横向差异 顺直河段因水流在河床中央的流速大,近两岸流速小,呈沙波 前进的河床底质向两岸推移,逐渐在岸边堆积,形成两岸边滩。
➢ 人工建筑 人工建筑物、河床中修建渡桥、挡水坝等,都会使上游河床水 位增高,搬运能力减弱而使泥沙堆积,形成浅滩。
22
23
弯曲河段的边滩
24
顺直河段的边滩
34
印度阿格拉市郊的亚穆纳河
Yamuna River in Agra, India
35
Live with water —— Make room for water
36
河漫滩发育过程
• 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凹岸被侵 蚀,岸坡后退,在凸岸沉积逐渐形成 小边滩 • 随着边滩的加大,横向环流作用加 强,凸岸的边滩宽度和高度迅速增大, 成为大边滩(雏形河漫滩)。 • 随着河曲的发展,河床继续展宽, 洪水期水流在大边滩上的流速很小, 仅将较细的物质带至其上沉积下来, 使大边滩原河床相沉积较粗的物质上 沉积覆盖了一薄层细粒物质(河漫滩相 沉积物),这时大边滩演变成为河漫滩。
11
牛轭湖Oxbow lake
➢ 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这条河流的上下河段 愈来愈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曲 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取直称为截弯取直 (neck cutoff)。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 弃,形成牛轭湖。
12
牛轭湖的形成
13
14
15
阿肯色河 16
河流袭夺Stream capture / River capture
71
72
73
天然堤的形成
74
缅甸伊洛瓦底河平原
75
河流地貌发育阶段
(1)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 ➢ 河网稀疏->下切侵蚀->“V”字形河谷->河道渐渐增多-> 河谷加深。
(2)河流地貌发育的均衡阶段,又称壮年期阶段。 ➢ 河谷比较开阔,山脊变得浑圆,主河一般都已达到均衡 状态。
➢ 潮汐型
潮汐作用较强烈,形成一系列由粉砂和淤泥构成的、平行潮流的长 条状沙脊(水下)、沙岛(水上)等堆积形态,沙脊或沙岛之间为 宽阔的潮汐通道所分隔,呈多岛型,如湄公河、恒河、长江等三角 洲。
51
Mississippi River Delta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弱潮河口 • 径流型
52
Yellow River Delta 黄河三角洲
根据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不同,分为
上叠阶地是形成阶地时河流下切深度前 一周期下切深度小,没有切穿冲积物, 河谷底部仍保留有一定厚度的早期冲积 物
内叠阶地是在形成阶地时的下切侵蚀深 度正好达到阶地前一周期的谷底。
42
堆积阶地
43
基座阶地
44
45
河漫滩 一级阶地
二级阶地
三级阶地
渭 河 的 多 级 阶 地
46
阶地的主要成因
构造运动
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 地壳上升,河床纵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 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形成几级阶地。
气候变迁
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含沙量。气候变干时,河水量减少,而地面 植被稀疏,坡面侵蚀加强,河水含沙量相对增多,此时河床堆积作用较 强;而气候湿润期,河水量增多,植被茂盛,河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 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
58
Ganges River 恒河
• 强潮河口 • 潮汐型
59
Betsiboka River 贝齐布卡河, Madagascar
• 强潮河口 • 潮汐型
60
大凌河
双台子河
Liao River Delta 辽河三角洲
• 中等潮差河口 • 潮汐型
大辽河
61
Yangtze River 长江三角洲
• 中等潮差河口 • 潮汐型
2
尼亚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
尼亚加拉瀑布
3
Lower Fall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4
Huangguoshu Falls 黄果树瀑布
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与岩溶作用的共同结果
5
安吉尔瀑布
Angel Falls
断层基础上发育的瀑布
6
河曲 Meander
30
Huai River 淮河上游
31
沙波(ripples)
➢ 河床中的堆积地貌 ➢ 沙波的横剖面不对称,陡坡朝向河流的下游,
达30°左右,迎水面的一坡较缓
32
33
河漫滩 Floodplain
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的谷底滩地。
➢ 河漫滩在河流由河曲(free meander)又称迂回河曲,它常 形成在地壳下沉的宽广的冲积平原地区,河谷 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的约束,能较自由地迂回 摆动。
➢ 河曲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曲流深切到基岩 中,称为深切河曲(incised meanders)。
7
自由河曲
8
深切曲流
9
10
金沙江第一湾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含沙量:气候变干时,河水量减少,河水含 沙量相对增多,此时河床堆积作用较强;而气候湿润,河水量增多,河 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
37
河漫滩的结构特征 • 二元结构,下部为较粗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较细 的河漫滩沉积
38
滦河
张褚河
39
河流阶地 Terrace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 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两侧,这种地形称为阶地。
➢ 每一级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两部分组成
40
41
47
河口三角洲 Delta
河口可按潮差大小划分为三类 ➢ 强潮河口,潮差大于4米,如钱塘江口; ➢ 中等强度潮汐河口,潮差2~4米,如长江口; ➢ 弱潮河口,潮差不足2米,如珠江口。
潮差对沉积环境的发育有很大影响 ➢ 弱潮河口,三角洲和滨外沙坝发育较好; ➢ 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往往出现潮成三角洲和潮流通道; ➢ 强潮河口有利于形成潮成沙体、潮滩和滨海盐沼。
(3)主支交汇处流以及河口段水流互相顶托 主支流交汇处,有两种情况可形成浅滩:洪水期主河先涨水,使 支流河口以上河段产生壅水而堆积,形成浅滩;或者支流带来大 量泥沙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形成浅滩。同样,河口段也会由于水 流互相顶托形成心滩。
28
29
Canoe River below Kimmel Creek
第三节 主要河流地貌类型
Major Types of Fluvial Landforms
3.1 河流侵蚀地貌 Fluvial erosional landforms
沟谷侵蚀地貌
➢ 黄土沟谷地貌 loess valley landform
瀑布 Waterfalls
➢ 由于不同岩石抵御侵蚀能力的差异而造成 差别侵蚀,在坚硬岩层段形成瀑布
25
人工建筑导致的浅滩 26
人工建筑导致的浅滩
27
心滩的成因
(1)横向环流及复式环流 在相邻两个弯道,横向环流方向相反,两弯道之间的河段,环流 消失,水流搬运能力相对减弱,泥沙发生堆积也能形成浅滩。此 外,如果河床底部呈汇合型复式横向环流,形成河心浅滩。
(2)河床宽窄转换的河段形成心滩 当水流从宽道进入窄道,窄道对其上游起壅水作用,使水面纵比 降变缓;水流从窄道进入宽道,水流向两侧扩散,河流中央沿主 流线发生沉积。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
由基岩组成,在阶地面上没有或只有零散冲 积物
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
基座阶地
由两层不同物质组成,上层为河流冲积物, 下层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的沉积物。
基座阶地往往是由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 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侵蚀切割的深度超过冲 积物的厚度。
堆积阶地
由冲积物组成,在河流下游最常见
49
50
三角洲的类型
按三角洲形成的主要营力分:
➢ 径流型
河流作用力较强,泥沙来源丰富,波浪、潮汐作用较弱,形成鸟爪 形、舌形等形态的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黄河、多瑙 河等三角洲。
➢ 波浪型
波浪作用较强烈,三角洲沉积物经波浪的再次侵蚀、搬运和堆积, 形成平行海岸的沙坝、沙滩,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尖头形、扇形、 弓形,如尼罗河三角洲。
入海(或入湖)的河流,在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共同作 用下,当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时, 则在河口地区形成向海突出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 体,称为三角洲。
48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 浅滩与拦门沙发育阶段
河流出口门之后,水流分散,泥沙发生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河口沙坝与沙嘴
➢ 相邻两条河流其中一条抢夺了另一条河流的 部分或全部水系的现象
分水岭两侧的溯源侵蚀速度不同,导致分水岭迁 移。
17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使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
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河流袭夺。
18
3.2 河流沉积地貌 Fluv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深槽与浅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