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硬朗、执法规范、人民满意的城管执法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等法规规章的要求,结合城管执法队伍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教育培训工作要健全管理体制。
(一)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要建立以专人主管、部门分管、专人负责的分级管理体制。
(二)制定长期的教育培训规划及近期的教育培训计划。
(三)市执法局组织人事处负责全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相关处室负责协调组织、指导本系统执法人员的各类培训。
第二条教育培训对象为全体城管执法人员。
城管执法人员应当服从组织调训,遵守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完成规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一)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城管执法人员每年应当参加培训的时间一般累计不少于18天。
(二) 担任中(大)队长(科长)领导职务的城管执法人员每年应当参加培训的时间一般累计不少于15天。
(三)其他城管执法人员每年应当参加培训的时间一般累计不
少于12天。
第三条教育培训要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城管执法人员的特点,以法律知识、综合素质教育培训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培训、新知识、新技能教育培训,以促进城管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一)法律知识培训重点以城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法律文书制作等为重点进行经常性培训。
(二)政治理论教育培训重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时事政治理论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三)党性教育培训重点以党的历史、党的纪律、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宗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反腐倡廉教育等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四)素质教育培训重点以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鼓励城管执法人员特别是年轻城管执法人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职接受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文化水平。
(五)新知识、新技能教育培训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培训。
第四条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形式为初任培训、脱产培训、在岗自学、外出培训、学历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其它形式的培训。
(一)初任培训。
是对新录用城管执法人员进行的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为规范、基本法律知识和业务工作等方面。
(二)脱产培训。
主要以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十一五”期间,选派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培训基地进行脱产培训。
(三)在岗自学。
按照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并根据本人的工作特点和爱好,认真开展读书活动,做好读书笔记。
副处级以上城管执法人员读书笔记不少于3万字,其他城管执法人员读书笔记不少于2万字。
(四)外出培训。
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
(五)学历培训。
鼓励城管执法人员利用工作之余更新知识结构,接受继续教育培训。
经组织批准的学历培训,毕业后其学费单位酌情按一定比例给予报销。
(六)岗位培训。
是根据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岗位特点进行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技巧培训。
(七)其它形式的培训。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读书演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展评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
第五条教育培训工作要实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
(一)日常检查考核由分管部门负责,年终检查考核由相关部门组成综合考评小组负责。
(二)城管执法人员每半年对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小结。
主要是对照学习计划和要求,进行自我评价检查。
(三)分管部门不定期对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抽查。
主要采取调阅学习记录、个人自学笔记,召开学习座谈会、汇报会,针对学习专题及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开卷、闭卷测试等方式进行。
(四)年终要对全年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
主要是相关人员采取查看资料等办法,检验教育培训效果。
(五)教育培训情况考核结果、城管执法人员个人成绩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单位成绩计入综合考评总分之中。
第六条教育培训工作要严格纪律。
(一)未参加初任培训的新录用城管执法人员,不能上岗,不能任职定级。
(二)培训考试、检查考核不合格的城管执法人员,经补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三)城管执法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的、在参加培训期间违反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
第七条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实行登记备案管理。
(一)城管执法人员所在单位要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对执法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种类、内容、时间和考试考核结果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二)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情况由培训机构或培训主办单位记载,并及时反馈城管执法人员所在部门,分管教育培训的部门进行详细记载。
(三)自学情况由城管执法人员所在部门认可后予以登记。
(四)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实行城管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
第八条城管执法人员教育培训经费应列入单位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各单位要加强对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保证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第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