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精心整理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
高级工考试培训课程
第一章 造林概述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造林。

§1 §2 1 1、主要与次要树种相结合;2、择优选用;3、因树因地制宜;4、考虑经营目的。

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
种穴的数量。

以株(穴)/公顷表示。

§1、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一、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
密度不同的林分,对林分树冠发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作用
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的关系是通过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而发生的。

三、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四、密度对材质的作用
密度对材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树干上节疤多少,其次是树干尖削度。

五、密度对材积生长的作用
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与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

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
§3
构不同。

人工林根据林分树种组成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混交林: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1、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一、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
1、营养空间的利用。

2、改善立地条件,发挥防护效益。

3、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增强抗灾能力。

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

6、造林、营林的难易。

二、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
1、造林目的营造林种不同,具体实施造林不同。

2、经营条件实行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多以营造纯林为主。

经营条件好的林地,可考虑营造混交林。

3、立地条件对立地条件特别差的造林地,只能造纯林。

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种特性不同,营造纯林、混交林效果是不同的。

§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一、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
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生态关系,即一方面不同树种彼此以对方做为生态条件,同时又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发生联系。

1
2
3
4
1
2
数量上不占优势。

它的作用主要是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

3、灌木树种
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其有利特性的灌木。

(二)树种的混交类型
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乔木混交类型
(1)阳性和阳性树种混交(2)阴性与阴性树种混交(3)阳性与阴性树种混交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阴阳性树种混交类型
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类型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的混交——综合性混交类型
§3、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和培育
一、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树种:指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作用的次要树种,包括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

1、具辅助、护土、改土作用,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2、与主要树种间的矛盾不太大;
3、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
4、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5、繁殖容易,萌孽力强,便于育苗、造林。

二、混交比例与造林图式
(一)混交比例混交林中各树种所占的比例。

用百分比表示。

到人工
1
2
3
4
法。

5
第五章造林地的整地
§1、造林地整地的作用
一、改善立地条件。

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三、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四、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造林地清理
一、造林地的清理方式
1、全面清理适用于采伐迹地、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及准备进行全面整地的各类造林地。

2、带状清理带状清理可使保留带起侧方保护作用,避免林地因突然暴露而遭受雨水的直接冲刷。

适合于耐荫树种造林。

节省用工。

3、块状清理根据种植点的位置割除周围的杂草灌木,块的大小根据周围植被的高度确定。

省工,适用于次生林的改造。

二、清理方法
1、割除清理
一种常用方法。

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等割除。

可采用手工工具、和割灌机作业。

适合于幼龄杂木林、灌木、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

花费劳力较多。

2、火烧清理
灌木、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采用此法,属于全面清理。

清理彻底,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灭病虫害,省工成本低,在降雨量多的山坡易造成水土流失。

适合于地势平缓的造林地。

3
4
§3
田等。

1
(1
2、省工,(1
1
2
反而易发生风蚀。

三、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要求
整地的技术规格要求包括:深度、宽度、长度、断面形式、整地质量等。

第六章造林方法
§1、植苗造林
一、特点
1、造林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稳定;
2、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
3、便于集约管理,节省种子,幼林郁闭较快;
4、植苗造林工序较复杂,费用较大。

二、应用条件
由于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尤其在干旱、水土流失或杂草繁茂、冻害、鸟兽害较严重的地方。

三、苗木种类、年龄和规格
1、苗木种类
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

具体采用哪一类苗木应根据所营造的林种及立地条件确定。

2、苗龄和苗木规格
苗木年龄大小关系到它的适应性和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

苗木规格指最适于造林用苗木的年龄、高度、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的标准。

3、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1
§2
1
3
4
5
1
1
2、穴播
大,是播种造林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3、缝播
适用于鸟兽危害严重,植被覆盖度不太大的山坡上,选灌丛附近或有草丛、石块掩护的地方,用镰刀开缝,播入适量种子,将缝踩实,可避免鸟兽危害种子。

4、条播
在全面整地及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作单行或带状(数行成带)播种。

适用于次生林改造,也可用于水土保持林营造时播种灌木种子。

5、撒播
在造林地上均匀撒播种子的一种方法。

主要用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荒山、荒地、沙漠,播种前一般不整地,用于播种针叶树种和灌木树种。

一般采用飞机播种造林。

四、播种造林技术要求
1、种子处理
处理方法与播种育苗时种子的处理相同,具体处理应根据树种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

2、覆土
播种后覆土对种子的发芽、出土和蓄水保墒影响很大。

3、播种季节
(1)春季播种(2)雨季播种(3)秋季播种
第七章幼林抚育管理
§1
有重要
作用。

§2
推广先进经验及拟订补植和抚育措施。

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整地质量、成活率、当年生长量等抚育措施,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造林质量。

根据计算成活率的结果确定造林质量即划分等级:
一等:≥85%(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70%)为合格;
二等:41-84%(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41-69%)为待补植;
三等:≤40%为失败,需重新造林。

我省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共有23个县(行委)、市。

二、补植
由于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后会有一部分幼树死亡或生长不良,而影响幼林
及时郁闭时,应进行补植。

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成活率41-84%的林地或平均成活率达到≥85%,但分布不均匀的都要进行补植。

植时按原树种、株行距,采用同龄大苗造林。

为提高成活率可用带土苗或容器苗补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