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诗歌鉴赏语言详解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 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 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 “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 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 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 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诗人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婉约悱恻 陆游的悲壮慷慨 李商隐的典丽精工 朦胧隐晦 王维的清幽空灵 诗画一体
常见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 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简练生动)沉郁顿挫 浑厚雄 壮(雄浑豪放)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 明 白晓畅 华美绚丽 笔调婉约……
补充:古诗中常见语言风格的特点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 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 生动。
如: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shi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垅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这首诗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 夜不能寐的痛苦生活。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 门,有吃有穿,又有被子盖。对比后深感惭愧。语言通俗,叙写流 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 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 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
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诗歌鉴赏之语言
一、分析语言特色型
命题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 术.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 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 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 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诗。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例2】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 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 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 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 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
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
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 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 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 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 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 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 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 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 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 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轻 淡风 月扶 失细 梅柳 花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 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 “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 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 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 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 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 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 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 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 例1】请分析《春怨》一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 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